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07-14410
运用风廓线雷达产品等对2011年8月20~ 21日西安市长安区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发现在整个降水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水平风廓线、垂直气流和折射率结构常数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组合反射率、径向速度等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且两者产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雷达回波图像可以直观反映降水过程中大气的变化情况,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对短时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卫星、风廓线雷达、地波雷达、GPS水汽以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2—3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典型的副高后部对流性暴雨,500 hPa高空槽与副高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及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在地面有β-中尺度低压发展,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的前侧、地面倒槽顶部斜压性最强的地区。风廓线雷达对对流开始及结束时间有着较好指示意义,地波雷达很好地反映了地面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GPS水汽的强烈变化与强对流时段有很好的相关性。卫星显示在急流轴附近不断有MCC生成并沿着副高外围向东北方向移动,表现出一定的"列车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连钰  朱莉  闵颖  李华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0):191-196
针对2017年6月19日云南中部易门局地大暴雨过程,使用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国家站和加密自动站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和FY-2G卫星资料,分析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和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导致易门局地大暴雨的发生;地面辐合线在滇中长时间维持,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卫星云图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在移动过程中与多个对流系统合并,使之不断发展增强。对流云团云顶亮温等温线密集区处于易门上空时,对应地面强降水的发生。雷达图上,19日21:00—22:00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旺盛并滞留在易门上空,降水形式以积云性降水为主;20日01:00—02:00多个对流系统合并增强后东移到达易门,对流回波高度较前一日21:00—22:00低,降水形式为层云和积云混合性降水。  相似文献   

4.
东北冷涡外围辽西沿海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9日辽宁省西部到中部地区1次短时强对流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降水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底层冷空气和低空急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底层925~850hPa的充沛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复合线和低压环流造成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45dbz的强回波区与强降水落区基本吻合,并对应地面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温州统一化平台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24日至26日阳县出现的暴雨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环流造成,低空的东南风急流较长时间的建立,有利于低压云团产生水汽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雷达径向速度图的零速度线与温州南部海岸线具有相似的轮廓,有利于风速增幅。多普勒雷达VAD(垂直风廓线)产品的数据在分析强降水的东南气流影响建立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结合本地风雨实况,有利于建立适用于本地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州统一化平台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24—26日平阳县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环流造成,低空的东南风急流较长时间的建立,有利于低压云团产生水汽输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雷达径向速度图的零速度线与温州南部海岸线具有相似的轮廓,有利于风速增幅。多普勒雷达VAD(垂直风廓线)产品的数据对分析强降水的东南气流影响建立过程有一定的帮助,结合当地风雨实况,有利于建立适用于当地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地面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和雷达回波产品,结合高低空、地面实况,对长春市2017年7月16日出现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850hPa冷式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是这次降水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降水过程中强烈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垂直上升运动,表现出中尺度系统降水特征;雷达回波图中具有典型的热带强对流降水回波特征,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和逆风区,证明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此次过程的直接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义青  高安春  李炳文  刘英杰  张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15-16818,16835
[目的]分析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方法]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3日临沂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次局地大暴雨的动力条件。[结果]这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西风槽前从中高层向南渗透的小股冷空气和高层(10 km以上)一直维持的东风波等不同尺度、不同高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是强降水发生的前提,地面辐合、东风波与中高层西北气流的相互作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提供了水汽供应。此次降水过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雨区移动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的落区与加密风场辐合汇点的位置非常吻合,可以根据加密风场辐合位置随时间的移动推断下一时刻强降水的落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结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大气垂直风场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6):88-90
2015年8月3日西安地区突发短时强降水,强度之大近年少有,并引发山洪。此次降水过程天气背景具备较好的对流潜势及湿度条件,是冷锋系统触发的强对流天气。应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ncep分析场,分析发现风廓线雷达能够对冷锋系统的作用进行比较细致的体现,能够探测到冷锋带来的低空冷平流,而低空冷平流产生的逆温为当地集聚不稳定能量;冷锋过境产生的近地面大风也能够在风廓线雷达中得以观测,表现为超低空急流,起到水汽传输与抬升的作用;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中空弱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相叠加,使得不稳定形势得以维持;当中空冷平流与超低空急流消失后,降水迅速结束。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实况图、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风廓线雷达分析2011年4月17日影响广州市南沙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环流系统和中尺度影响系统配合较好,多普勒雷达观测到弓形回波和超级单体风暴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而风廓线雷达测得的温度及风向风速资料可以监测边界层能量堆积情况及水平风的垂直切变等现象,值得预报员关注,以提前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7月2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尺度和中尺度诊断分析。分析发现锦州东部地区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短时暴雨到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边界层辐合线造成水平场上的强烈风场辐合,增加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积聚,并触发该地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另外,通过对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和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发现强回波区和逆风区的存在与强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且逆风区提前于强降水出现,对短时临近强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学玲  陈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62-11765,1193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及多普勒雷达产品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10年4月26日河南省豫西一次大范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属于冷锋后的偏北大风,出现在冷锋后高压前沿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推进;冷锋呈南北向,具有前期移速慢后期移速快的特点;贝加尔湖地区有较强低涡且有强冷中心配合,在两脊一槽的背景下,高空槽为典型的后倾槽,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中低层温度线与高度线呈近似90。的夹角,利于冷空气的扩散;高低空风向的一致性、风速的差异以及槽后急流带的生成维持和风速辐合带的形成,有利于冷空气下沉,具有显著的动量下传特点,促使锋后地面风速加大出现大风天气;雷达产品为这次大风天气提供了详细的中小尺度临近演变特征,强度产品上出现与大风有关的弱回波带,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速度模糊及与大风有关的急流,动量下传作用在不同仰角基本速度的演变特征中得到体现,预示了近地面风速的增大;实况大风出现的时间与〉27rn/s的径向速度区出现的时间比较一致;风廓线图上也较好反映出动量下传作用对地面大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恩相 《北京农业》2012,(30):113-114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以及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7月25-26日辽宁葫芦岛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和地面倒槽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雷达回波中表现为一条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强回波带。卫星云图中显示出一个发展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14.
李京梅  李永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37-20839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0年6月3日发生在三门峡市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过程发生时东北低涡稳定少动,贝湖高压脊前强盛的偏北气流不断向低涡中输送冷空气,低涡后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三门峡。过程发生前低空东风急流建立,为此次强对流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环境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预报过程中,三门峡附近郑州探空站K指数的变化对当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另外分析多普勒雷达资料发现,当组合反射率因子达60 dBz,同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达35 kg/m2时,产生局地冰雹的可能性非常大。雷达径向速度场中,零等速线呈反"S"形,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雷达站附近有冷平流存在,为对流天气的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风暴前沿与强回波相对应的有辐合并伴有中气旋,中气旋的出现有利于将冷空气带入对流风暴,促使对流持续旺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境、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方面,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滨州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是高空冷空气、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是一次较典型的稳定纬向型暴雨。副高边缘西南低空急流、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和中尺度辐合线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上的低层暖平流等对判断暴雨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大暴雨发生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区域流场入手,对2009年8月28日发生在驻马店市的突发性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是850、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的分析,发现"V"型缺口、钩状回波、中气旋的特征明显,充分说明了这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是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次局地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海拉尔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30日发生在陈巴尔虎旗的暴雨天气过程。得出结论:在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对暴雨天气无明显指示的环境下,当地气象要素的高湿特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过程中雷达回波稳定而少动,径向速度回波有清楚的逆风区,并且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和垂直风廓线产品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卫星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雨情和实况资料,从环流形势、中尺度分析等方面对2015年8月3~4日辽宁省东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低涡、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及蒙古气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暴雨天气过程。从雷达产品的分析入手可以较早且较准确地发现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和预警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监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客观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春末发生在滁州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包括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局地冰雹,并伴有飑线特征,江淮之间北部对流强度大于南部;满足滁州地区低槽型强对流天气环流特征,高低层系统构成前倾结构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条件,热、动力因子相互配合在地面辐合线的作用下触发对流;天气尺度系统移速慢是导致滁州地区强对流天气反复出现的直接原因,且天气尺度的有利背景使得发展的对流系统更具有组织性;地面自动站的风场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与未来移动趋势有较好的监测与预报反应;通过雷达径向速度识别逆风区对雷暴大风的监测和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积分液体含水量可作为冰雹预警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