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2,(9):8
天气变化及时传递——★今明全省阴雨渐止天气转好今天本省东南部地区阴有阵雨并渐止转阴到多云,其他地区阴转多云到晴,最低温度7到9℃,最高温度18到22℃。明天全省晴到多云,最低温度9到12℃,最高温度19到23℃。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学校工作的新思路。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主要方式: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及由浅层到深层,单一到综合,随机到规范,自发到自觉,学生为主体到教职工生共同参与和缓慢到加速再到平稳等六条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慧霞 《农村科技》2011,(10):13-14
地膜植棉生产,从窄膜覆盖到宽膜覆盖,再到超宽膜覆盖,地膜覆盖技术由试验、示范到推广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棉花产量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超高产,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地膜覆盖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3,(1):9
订阅方法《农家致富》手机报目前只面向移动用户发送。移动手机号码可按以下代码发送短信订阅,或直接到当地移动公司柜台办理,可随时订阅。发送05到1258230订阅畜禽养殖版发送06到1258230订阅水产养殖版发送07到1258230订阅规模种植版发送08到1258230订阅园艺栽培版  相似文献   

5.
市场取向,效率公平为百姓 改革用什么改变了中国? 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从僵化到活跃,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当代中国,焕发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从林间到椴木到地头,从固体菌种到液体菌种,每一次变迁,都带来一次产量和效益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石溪村的家族活动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从被动到主动, 在经济生活中从自发到自觉, 在文化活动中从封闭到开放, 在社会生活中从传统到现代; 农民的文化选择不仅加速了其自身角色意识从“家族人”到“现代人”的转换, 也促进了农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后中国推广利用沼气技术的不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期罗国瑞修建中国第一口沼气池开始,到现在已近百年,人工制取沼气技术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文章简要回顾了沼气技术推广的历史,着重分析了建国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沼气技术推广的不同特点,从目的、对象、路径、属性、方向、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人工沼气技术从城市到农村、从权贵到平民、从市场到政府、从专有到公共、从简单到复杂、从先进到落后、从分户到联合的转变,以期更加全面地看待和解决中国沼气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了种种冲击和挑战。为了在网络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图书馆就必须从如下5个方面转变服务理念:从保存文化的堡垒到传播文化的机站,从孤芳自赏的清高到融于大众的平和,从被动受理需求到主动提供服务,从文化垄断到生存竞争,从以自我服务为中心到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行政生态学理论及其启示意义,紧密结合转型期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详细阐述了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为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必须实现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权能无限行政到权能有限行政,权力行政到责任行政,人治行政到制治行政,低效行政到高效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金鑫  何翠  曾旭 《农学学报》2022,12(1):65-69
通过简述魔芋生长环境需求特性,总结魔芋庭院栽培、净作栽培、大田间套作栽培、林下栽培、轮作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等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应从广泛开展魔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与利用,构建魔芋间套作、轮作栽培新模式,提高魔芋种植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扩大魔芋种植范围,创建有机栽培模式等方面改进和丰富魔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茶树栽培研究主要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栽培既是茶叶产业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关键环节,又是茶叶研究和生产的薄弱环节.回顾贵州茶树栽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对未来贵州茶树栽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树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4.
立足浙江省长兴县发展实际,提出能够开展并大力推广的栽培模式,并总结可供借鉴的栽培模式,提升蔬菜栽培的栽培质量与栽培效率。  相似文献   

15.
绿芦笋具有极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近年来,中国绿芦笋栽培发展很快,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从品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绿芦笋的栽培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益,是中国绿芦笋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品种,商品羊肚菌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介绍了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菌种种质资源情况及国内外羊肚菌室内外栽培技术,认为在菌种种质资源方面,多以当地野生菌种为母体,经分离驯化作为待选种质资源。在人工栽培方面,室外栽培技术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在地势开阔地区可实现大田栽培的迁移应用,但仍受季节限制;室内栽培虽可打破季节限制,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但其可迁移性小,投资过大。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羊肚菌种质资源及人工栽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羊肚菌人工栽培以及菌种选育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葡萄避雨栽培是介于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集约化栽培方式。在介绍了南方葡萄避雨栽培的品种选择、园地选择和定植的基础上,总结了葡萄避雨栽培的设施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优质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区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长白山区野生猪苓的系统研究,从栽培场地的选择、种核选取、栽培方法、栽后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提出了适宜长白山区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的猪苓半人工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梳理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首家农艺师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为例,总结了浙江农艺师学院的创建背景、创新实践、办学成效,并由此提炼出构建多元融合的培育体系、创新需求导向的培育模式、完善定向扶持的培育政策等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for ric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because of their social,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o date, several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seedling throwing (CTST),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CTDS), no-tillage and seedling throwing (NTST), no-tillage and direct seeding (NTDS) and no-tillage and transplanting (NTTP),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Mos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ice grown under each of these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can produce a grain yield equal to or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transplanting). Studies that have described the influences of agronomic practices on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under simplified cultivation have demonstrated that optimizing agronomy practices would increase the efficiencies of simplified cultivation system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TST, CTDS and NTST rice which have developed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to strengthen basic research for those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that are rarely used at present (such as NTTP and NTDS), to select and breed cultivars suitable for simplified cultiv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simplified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in different rice production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