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水稻抽穗"一刀齐"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即要尽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又要努力控制小穗的形成,提高抽穗整齐度,也就是做到抽穗"一刀齐"。这样,既能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又能保证平均每穗粒数,最终夺取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水稻最佳养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水稻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于2008至2009年在江苏常熟进行了连续2年的水稻最佳养分管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优化养分运筹,增产31%~46%,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9 208 kg.hm-2;高产高效处理可减少肥料投入30%~40%,增产5.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67.8%~98.4%;高效处理减少48.6%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农学效率31.4%。以上结果表明,在太湖地区采用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4.
5.
为研究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25穴·m-2条件下,设置习惯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在28穴·m-2条件下,设置常规高产施肥(T3)和优化高产施肥(T4)。结果表明,T2和T4的强势粒起始灌浆势大,灌浆持续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生长终值量高,其中T4生长终值量最大。与T1相比,T2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增加了10.56%,平均灌浆速率大,活跃灌浆期延长0.70d,生长终值量增加了3.03%。与T3相比,T4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11.36%,活跃灌浆期缩短3.47d,生长终值量差异不大。可见,通过养分管理能增加籽粒灌浆速率,缩短强势粒灌浆时间,增加籽粒的重量。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一般产量水平(25穴·m-2,目标产量9.0t·hm-2)下,设置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在高产水平(28穴·m-2,目标产量10.5t·hm-2)下,设置常规高产施肥和优化高产施肥,共4个处理,研究了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在节约氮肥30%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后期施氮比例,使抽穗后干物质积累总量提高11.2%,产量提高了11.6%,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优化高产施肥模式在比常规高产施肥模式节约12%的氮肥的条件下,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6.6%,产量增加了7.2%,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证明,水稻产量随着抽穗后干物质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抽穗后干物质的增加对水稻高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实地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2005和2010年,采用5个粳稻品种,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实地养分管理(SSNM)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FP)相比,SSNM平均降低磷肥用量50%,虽然穗分化期磷积累量降低,但是抽穗期后各器官含磷量处理间没有差异,SSNM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因此抽穗后磷积累量有增加趋...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寒地稻作区,低温年份倒春寒严重影响秧苗质量,三膜育秧可以充分满足前期秧苗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提高秧苗素质。该文对黑龙江省寒地水稻三膜育秧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2、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1寸左右。3、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3)
受农业部财务司和科技教育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验收。该项目于2008年启动,由我校主持,参加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吉林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常态的背景下,东北寒地水稻培养是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技术。此种技术研究如果可以较好的解决寒地水稻的供应问题,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粮食危机的出现。从本质上看,寒地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现实提供了必要性的重要条件。因此,东北寒地水稻种植,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产量,就需要利用壮秧的水稻栽培技术,融入科学的管理技术方式。形成东北寒地水稻要素管控综合技术体系,打造一套属于现代化寒地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养分综合管理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养分综合管理与寒地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关系,探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传统高产施肥、优化高产施肥4个处理,通过养分综合管理形成不同产量群体,测定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特性和茎秆碳氮比等指标。【结果】习惯施肥产量为8.55t·hm-2,通过优化施肥使水稻产量提高了11.6%,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分别降低了13%和6%(P5%),抽穗后30d的碳氮比显著增加,茎粗、茎壁厚度、叶鞘重和茎横截面积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提高,水稻倒伏指数降低了14.18%(P5%);与习惯施肥相比,传统高产施肥产量提高了15.2%,实现了水稻高产目标。通过养分进一步优化,水稻产量又增加了7.4%,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分别减少了12%和4%(P5%),抽穗后30d的碳氮比、茎粗、叶鞘重和茎横截面积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有增加趋势,倒伏指数降低了6.19%(P5%)。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高产施肥处理收获穗数增加了15.1%(P5%),产量增加了10.9%(P5%),倒伏指数两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虽然优化施肥和优化高产施肥使水稻重心高度和株高增加,但是由于优化了水稻节间配置,降低了基部节间长度,提高了水稻茎秆碳氮比,增加了水稻茎粗和充实度,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