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从北京地区芹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到的37株细菌性软腐病菌株,进行了微生物碳源利用(BiologTM)、生化特性、特异性PCR、ITS-RFLP带型以及基于16S rDNA完整序列遗传关系分析。结果如下: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具周生鞭毛;可在5%和7% NaCl及28℃和37℃条件下生长;可分解柠檬酸盐及液化明胶;Biolog分析将这些菌株均鉴定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Pcc)。生化特性分析发现,其中36株菌株能利用D-山梨醇、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和α-甲基葡萄糖苷,与对照菌株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Pco)S7一致;另外1株菌株Q34不能利用上述糖醇,与对照菌株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ce (Pcb)BC1和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Pcc)ECC71表现一致。利用pel(pectate lyase)基因特异性引物Y1/Y2在所有的37株菌株中均扩增出预期片段(434 bp),表明其基因组中均含有果胶酶基因。Pcb特异性PCR引物BR1f/L1r仅在Q34菌株与Pcb BC1中扩增出预期片段(322 bp),而Pcc特异性PCR引物EXPCCF/EXPCCR则在除Pcb BC1外所有菌株中均扩增出预期片段(550 bp)。Rsa I酶切16S-23S rDNA ITS片段结果显示,Q34酶切带型与Pcb BC1相同,其余36株带型与Pcc ECC71和Pco S7相同。基于16S rDNA基因完整序列,以Dickeya dadantii菌株582为外群,该37株菌株与已发表的Pectobacterium菌株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Q34与已发表的其他Pcb菌株形成了明显的Pcb类群,其余36株菌株则与已发表的其他Pco菌株形成了明显的Pco类群。综合多种鉴定结果,36株被鉴定为Pco,Q34被鉴定为Pcb。菌株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36株Pco菌株中仅Q47表现为低等的致病力,其余24株和11株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致病力;Pcb菌株Q34则表现出中等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美国进口马蹄莲种球种植后发生较多的软腐病,从病叶上分离玛 种引起软腐症状的病原细菌。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气,鞭毛周生2-6根,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能引起马铃薯和大白菜软腐。经致病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Biolog测试,鉴定为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相似文献   

3.
 魔芋 (Amorphophallus spp.) 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2016~2018年在云南省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珠芽魔芋新病害,症状表现为茎秆或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茎秆软化下垂,根部及球茎腐烂变褐,甚至整株倒伏。根据病害发病症状,并通过菌落形状、致病性测定、Biolog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近圆形,中央隆起,淡奶油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滑发亮;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菌体形态呈短杆状,周生鞭毛,两端稍钝圆;基于16S rDNA扩增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与已报道的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strain CL1904-3 (MK875007) 相似性达99%以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与P. aroidearum菌株亲缘关系最近,Biolog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均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软腐果胶杆菌 (P. aroidearum)。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由P. aroidearum引起的珠芽魔芋软腐病害。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该病害的认识,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克隆、系统发育树和致病力检测等方法对河南周口地区番茄茎腐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力检测,以期为茎腐病的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从周口地区番茄上分离的茎腐病病原菌属于镰孢属,ITS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茄镰孢,分离物与茄镰孢福建分离物(JN232141.1)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个进化支上,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的植物中该病菌对茄科植物龙葵的致病力最强,该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茄科、十字花科多种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麦种子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研究了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特点。结果表明,弱致病菌株可侵染小麦,但罹病过程缓慢,接种第5天仅在皮层观察到少量菌丝体,13天有少量菌丝进入中柱,中柱组织在菌丝侵入前褐变,未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也不能导致典型的黑根症状。强致病菌株接种第2天可侵入皮层,8天即进入中柱,并在寄主组织内产生大量菌丝体,致使寄主皮层组织和中柱细胞大量褐变和坏死,以及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7.
甘蔗白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我国多个蔗区均有报道,严重威胁我国甘蔗生产.本研究对采自广西蔗区不同品种(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保存,并选取其中40份白条黄单胞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接种试验,评价其致病性.根据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等管家基因和Ⅳ型分泌系统virB基因的序列差异和进化树分析,将40个菌株分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镰孢根腐病菌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不同区域采集的大豆根腐病病原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296个真菌分离物分属于10个种,分别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茄镰孢(F.solani)、木贼镰孢(F.equiseti)、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半裸镰孢(F.semitectum)、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matum)、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各分离物分离频率分别为68.24%、7.09%、5.41%、4.05%、3.38%、3.38%、3.04%、2.70%、2.03%和0.68%。利用‘合丰25’测定所有镰孢菌分离物的致病力,病情指数在30以上的分离物占镰孢菌总数的23.42%,其中尖镰孢为18.22%。在中等以上(病情指数>30)致病力镰孢菌分离物中,尖镰孢占77.78%。黑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均有致病力较强的分离物,分布不均匀。大豆花芽分化期分离的致病力较强,尖镰孢出现频率比鼓粒期大。本研究为大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一种全球性重大玉米害虫, 于2019年入侵我国云南并快速蔓延,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本研究从玉米地块自然罹病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纯化致病菌, 并回接验证, 获得一株虫生真菌菌株, 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 确认该菌株属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编号为SfG01。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活性。结果表明, 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0×109个/mL时, 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11天累计死亡率达86.67%, LC50为4.85×107个/mL, LT50为6.50 d。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接种法,将2005年在重庆市各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24个代表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测试菌株均具有致病力,但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强致病力菌株5个,较强菌株8个,中等致病力菌株10个,弱致病力菌株1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0.8%、33.3%、41.7%和4.2%。这表明试验分离获得的大多数菌株致病力居中或偏强。对来源性不同的菌株的致病力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重庆各烟区菌株的致病力有所不同,而且同一烟区的菌株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赤星病菌不同病原菌株对烟草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组成及其致病力,于2019年小麦灌浆期在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63个采样点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病株,对其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以及利用ITS和EF-1α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株所属类群,并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24株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其中201株菌株鉴定为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3株菌株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4株菌株鉴定为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6株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其中假禾谷镰刀菌占总分离菌株的89.73%,是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不同种的镰刀菌对小麦植株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但假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而且分离自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假禾谷镰刀菌株间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分化。  相似文献   

12.
生防细菌13-1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防菌13-1是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一类极具生防潜力的新型生防细菌。本试验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三方面来研究其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13-1能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量维持在10^3-10^6cfu/g,定殖时间长达4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该菌株与魔芋软腐病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两年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在2005、2006年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38.68和61.66的情况下,生防菌13-1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9.16%和54.91%。  相似文献   

13.
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魔芋是高经济价值作物,种植魔芋是我国秦巴、云贵区域的特色,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由于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等这些问题,导致魔芋效益并不理想。本文首先分析魔芋生长环境的需求特性、生长面临的重大病害以及适宜的种植方式;进而总结魔芋生产各环节相关种植技术要点,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最后从品种、防病和栽培三个角度对魔芋研究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6类形态学特征不同的分离物,各随机选择1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刀菌F. incarnatum、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和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分别分离到1、7、14、26、7和14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1.45%、10.14%、20.29%、37.68%、10.14%和20.29%。其中,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达82.67,其次为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织球壳枯萎菌,病情指数分别为72.67、62.67、58.67、52....  相似文献   

15.
大蒜鳞茎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太仓产蒜区及南京周边市场采集的病蒜上分离到 5株细菌和 3种真菌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 ,均确定为大蒜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经细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 :g W、g 1属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 ;g Y、g 2为欧文氏菌 (Erwinia spp .) ;g 3属红球菌 (Rhodococcu ssp .)。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鉴定结果表明 :3株真菌F1、F2、F3分别属于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和尖胞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西洋参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武  陈娟  焦晓林  高微微 《植物保护》2011,37(5):135-138
根腐病是北京地区栽培西洋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引起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对北京怀柔区罹病西洋参参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结合形态学以及rDNA ITS区、转录延伸因子TEF 1α区的分子序列特征,对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频率较高的11个菌株分属于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oxysporum)、三线镰孢(F. tricinctum)、多育镰孢(F. proliferatum)、毁灭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F. solani和F. oxysporum是引起北京地区栽培西洋参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F. solani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及致病力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相似文献   

18.
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芹菜软腐病在北京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顺义及通州区县较为严重。自发病芹菜茎段中分离细菌,通过接种芹菜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54个致病菌株。虽然菌株间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菌株对芹菜致病力强。通过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Biolog测定,结合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6个管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icdA)的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45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频数为83.33%;6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频数为11.11%;3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频数为5.56%。上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以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