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云南粳稻品种毫变-1和扎缅尼-1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1个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鉴别品种和2个日本代表菌系。对云南粳稻品种毫变-1和扎缅尼-1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各具有1对新的抗病基因,等位性测定结果确认这2对新基因具有等位关系,而与Pi-I、Pi-k、Pi-z、Pi-ta、Pi-b和Pi-t等6个已知基因位点为非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主栽粳稻品种徐稻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携带Pi1、Pi2单基因和聚合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接种结果相比,在携带Pi1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近30%,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感或感的水平;在携带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40%以上,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抗/中感水平;而聚合Pi1/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50%以上,穗瘟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苗瘟抗性和穗瘟抗性表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特性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日本7个粳型单基因鉴别菌系将黑龙江省的一些粳稻品种(系)初步划分为8个抗性基因型:砦1号型、PiNo.4、Zenith型、福锦型、杜稻型、下北型、关东51号型、爱知旭型;根据供试品种(系)对黑龙江省四个优势小种的反应,将其划分为8个抗性类群,用日本鉴别菌系鉴定属于同一类群的品种,而用黑龙江省优势小种鉴定又被划分为不同类群,这说明同一抗性类型的品种可能含有相同的抗性基因,也可能含有不同的抗性基因。此外,在供试的粳稻品种(系)中没有发现对黑龙江省优势小种呈全抗反应类型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得6个不同类型的稳定株系.苗瘟及穗瘟抗性鉴定表明,含不同基因组合的抗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Pizt/Pib的L5株系抗性频率与武运粳21号相当,显著高于仅携带Pizt或Pib的株系.将L5株系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淮南迟播组中间试验,最后审定定名为扬粳3491.该结果表明利用粳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抗病基因Pizt,再聚合其他染色体位点的抗性基因,可有效地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这一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有效缩短水稻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7.
十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和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0个粳稻品种,在3~4叶期和抽德初期于温室内,用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即ZA1,ZB13,ZC13,ZD1,ZE1,ZF1和ZG1进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85.70%反应一致,呈正相关。10个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组合,根据F1,F2,B1F1分析结果:F195%抗性呈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各占2%;该10个品种对多个测试小种的抗性,多受两对或1对显性基因控制,少数受1对隐性基因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基因分析表明:这10个抗源品种至少各含有两对不尽相同的抗瘟性基因,在抗瘟性遗传上属不同抗源。根据6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分析结果,稻瘟病抗性属细胞核遗传,但也有的受细胞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基因Pi1与Pi9的稻瘟病抗性,及基因聚合对感病受体材料的抗性改良情况,以P121、P32作为供体亲本,保持系金23B作为受体亲本,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手段,结合分子标记技术(MAS),导入Pi1、Pi9的双基因聚合材料,然后对此聚合材料和分别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的籼型水稻材料P121、P32,保持系金23B进行稻瘟病温室人工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金23B叶瘟6级感病,穗颈瘟9级高感,单基因供体亲本P121、P32叶瘟病级均为4级中感,穗颈瘟病级分别为3级中抗,7级感病,而以金23B为背景的抗性基因聚合材料,叶瘟病级2级,达抗级水平,穗颈瘟病级3级,达中抗水平,相较于受体亲本和单基因供体亲本,双基因聚合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均得到显著提高,表明基因聚合是选育稻瘟病抗性品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清泽的一套已知基因鉴别品种和4个致病性比较稳定的日本鉴别菌系,对云南粳稻品种毫变-1和扎缅尼-1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研究结果确定这两个品种各具有1对新的抗病基因,它们系等位基因,与已知的pi-i,pi-k,pi-z,pi-ta,pi-b和pi-t基因位点为非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稻瘟病菌系IB-49和IC-17对粳稻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系RU9101001的杂交F1、F2和F3群体,以及抗病品种Kaybonnet与感病品种M204和Maybelle的杂交F1和F2群体进行抗病性测试,结果表明,Ka-ty和Kaybonne!对IB-49和IC-17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已建立的Ri-ta显性标记对上述F2群体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抗病单株都含Pi-ta基因,而感病单株则无。由此推测,Pi-ta基因对稻瘟病菌系IB-49和IC-17的抗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SSR标记对部分粳稻品种抗瘟基因Pi-1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SR分子标记RM144对黑龙江省40个粳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1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富士光等1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部分粳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自从德国学者首次报道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成功以来[1],该项技术已被迅速采用.小孢子培养能够得到基因型纯合的甘蓝型油菜株系(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利用该技术可以迅速纯合保持系和恢复系[2],避免性状分离;也可以对远缘杂交后代通过加倍来稳定外缘染色体[3];还可以结合诱变技术进行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目前已经获得品质和抗性性状非常优良的株系[4,5].  相似文献   

15.
Thirty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collected from 18 provinces/cities representing 21 pathotypes and 9 different lineages were inoculated to rice varieties with known resistance genes and some hybrid rices,conventional early indica and late japonica varieties cultivated recently in China.Virulence spectrum of the 30 isolates was very different,showing that they recognize numerous different resistance genes.Varieties also revealed very different resistance patterns showing that they carry different resistance genes or combinations of resistance genes.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s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tial varieties with known resistance genes,resistance genes in certain Chinese varieties could be spec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m were resistant to most of the isolates tested and that they could be of interest as resistance sources for hybrid parents or to be planted in the field directly.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系)的抗瘟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来自中国18个省、市,12个小种分属于9个不同谱系的30个具有广谱毒性的稻瘟病菌株,人工接种于已知抗瘟基因型的品种(系)及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育成的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上进行水稻抗病性鉴定。通过具有广谱毒性并能识别抗病基因的30个菌株,与具有不同抗性类型并携带有不同或与之相连锁的抗性基因的品种及已知抗性基因的国际鉴别品种进行比较,以期推测某些中国品种的抗性基因。结果表明,部分优异抗瘟材料及新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早籼、晚粳稻品种(系)能抗多数近年采集分离的田间致病菌株,是育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中熟粳稻品种(系)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高产氮高效的粳稻品种(系),为该地区高产氮高效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05份(2017年90份,2018年105份)常规中熟粳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2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 aena asiaeorient alis asiaeorientalis)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累积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中的六氯环己烷 (HCH)、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HCH、DDT和PCBs在各样本组织中总体变化范围分别为ND~0.31μg/g、ND~19.57μg/g和ND~1.23 μg/g。HCH在脂肪中含量最高,肾中含量最低,DDT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肠中含量最低,PCBs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肺中含量最低;三者在雄性样本体内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雌性,在不同年龄组样本中无相关关系,DDT和PCBs在长江下游组样本含量大于鄱阳湖组,而HCH则相反。研究表明,长江江豚各组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江下游长江江豚体内POPs的累积情况,及今后开展长江江豚死因分析、个体溯源及栖息地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9.
王学强  杜爱萍  李晓坤  董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33-2035,2093
利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站2000-2007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布主要有北部型(2005、2007年)、南部型(2001、2003年)、中间型(2000、2004、2006年)以及整体型(2002年)4种。夏季降水与东亚大气环流的相关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地区的降水与高低空环流异常有明显的关系,即对流层中上层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加大,低纬地区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且中心或脊线稳定地维持在30°N以南,长江流域的降水就明显偏多。该研究对今后长江流域降水天气的诊断预测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