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氮肥处理对玉米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氮肥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施用缓控氮肥60 d对提高玉米产量最明显,其产量为:9 490 kg·hm-2,比对照提高了54%。缓控氮肥90 d对玉米氮素产谷效率影响显著,产谷效率最低,为40.95 kg·kg-1,比对照降低42%。缓控氮肥60 d氮肥生产效率最高,为48.92 kg·kg-1,比对照提高53.98%。缓控氮肥60 d玉米氮素阶段性的吸收积累显著,且出苗60 d时吸收强度最大,为7.19 kg·hm-2·d-1。缓控氮肥可以控制养分释放,在玉米需肥时期能够及时补充,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优质食味粳稻在豫南地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在施氮量240 kg/hm2且30%于移栽前作基肥施用的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70%分蘖肥(T1)、70%倒3叶穗肥(T2)、70%倒2叶穗肥(T3)、70%倒1叶穗肥(T4)、30%分蘖肥+40%倒3叶穗肥(T5)、30%分蘖肥+40%倒2叶穗肥(T6)、30%分蘖肥+40%倒1叶穗肥(T7)]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分蘖氮肥处理相比,施用分蘖氮肥能够增加粳稻有效穗数;施用穗氮肥有利于提高成穗率、穗粒数、高效叶面积占比和高效叶SPAD值,以T5处理较高,并降低叶面积和高效叶SPAD值的衰减率,从而增加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但随着施用穗氮肥时间的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产量以T5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6处理次之。对于稻米品质,施用穗氮肥和推迟穗氮肥施用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稻米加工品质,但不利于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以及蛋白质含量均以T1处理最低,T5处理次之;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均以T1处理最高,T5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3.
缓控释肥具有施用次数少、肥料利用率高的特点,S型热固性树脂包膜控释氮肥(S型控释氮肥)受土壤pH影响小、肥料稳定性好。本研究以S型控释氮肥为试材,分别设置了6个水稻品种的响应比较、4种氮肥施用量、5种氮肥施用时期及7种氮肥配施比例的4个盆栽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品种比较试验中,S型控释氮肥提高了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增幅在2.95%~18.57%,平均增加12.60%;产量提高的原因是穗数或每穗颖花数的增加;S型缓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供试水稻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下降。2)控释肥运筹试验中,随着S型控释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的增加,武运粳24号的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每盆3 g纯氮处理和控释氮肥占比80%处理产量增幅最大,作基肥时增产效应更显著;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呈增加和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以每盆4.5 g纯氮处理和控释氮肥占比80%处理增幅最大,作基肥时增幅效应更显著;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呈降低趋势,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分别以控释氮肥占比0%和控释肥作保花肥最大,氮肥利用率分别以控释氮肥占比80%和控释肥作基肥时最大。3)控释肥对根系性状影响试验中,S型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武运粳24号水稻栽后30天单株不定根总长、根干重与吸收面积,提高了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根干重和根活力;单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根活力的增加是产量、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根系基础。总之,S型控释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作为基肥时最优。每盆3 g纯氮处理、控释氮肥占比80%左右时产量、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协同增加,与其栽后30天、抽穗期根系性状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的栽培表现、机插控肥减药高产栽培主推技术和配套技术。保护和利用稻田蜘蛛种群结合氮肥后移技术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用量;利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减少肥料用量,控制水稻后期氮肥使用保持优质食味;配套使用其他常规高产栽培技术,达到高产、安全、优质、食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2728和徐稻9号为材料,机插条件下,通过设置常规高产施肥(CK,施纯氮300 kg/hm2),同时设置较CK减氮20%的缓混肥料一次性基施(B-BBF)和有机硅高塔肥加尿素分次施肥(HTC-U)2种新型肥料处理,来研究新型肥料处理对机插优质粳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新型肥料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均有一定的增产效应,B-BBF处理实际产量分别较CK增加2.35%、2.61%,HTC-U处理分别较CK增加1.36%、1.27%,增产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增加,进而增加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与CK相比,2种新型肥料处理的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平稳,最终成穗率较高,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慢,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较高.2个品种的氮素积累总量表现出B-BBF>HTC-U>CK的趋势;2个品种B-BBF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较CK高49.76%和50.51%,HTC-U处理分别较CK高40.82%、43.84%.新型肥料较CK可以改进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但使得稻米营养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明显提高,T1~T4处理2016和2017年早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4.86%~7.74%和0.12%~3.50%,晚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1.27%~8.10%和2.01%~6.27%,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结实率明显提高所致.与CK相比,T1、T3和T4处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成熟期时,各有机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高于CK.T1、T3和T4处理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前期较低但后期较高,其中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优势最突出.[结论]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基施均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后期氮素积累,进而提升产量,其中早稻以紫云英翻压还田、晚稻以饼肥与厩肥作用明显,适合在三熟制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同化过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氮素调控措施与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素同化过程的影响仍不清楚。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K)、传统施肥(CN)、氮肥+生物炭(SN)和氮肥+硝化抑制剂DMPP(DN)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同化过程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N和SN处理较传统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玉米植株体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NR和GS活性;DN和SN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谷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DN处理成熟期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SN和C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4%和30.0%;DN处理产量最高,SN次之,二者并无显著差异,但相较CN处理分别显著增产1 483.0和1 154.2 kg·hm-2。两种氮素调控均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其中硝化抑制剂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配施氮肥,可以促进玉米氮素同化和转运过程,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硝化抑制剂配施氮肥可作为淮河流域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1):23-27
为明确减氮后移对超级稻吉粳88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和转运特性,优化吉林省水稻高产高效合理氮肥施用技术,以吉粳88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测定氮肥减量后移对吉粳88氮素吸收利用率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后移比常规施氮增产-0.78%~7.5%;适量氮肥减量后移可促进吉粳88中后期的氮素总积累量,降低茎鞘和叶片氮素转运率,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各因素,以施纯氮141.31 kg/hm~2,补肥和穗肥施氮肥时间分别比传统施肥时间后移13 d和9 d施氮方式效果最佳,最高产量达到11 t/hm~2。  相似文献   

9.
为调优上海市水稻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在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6 kg的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8∶2为宜,此时"南粳9108"的产量较高,稻米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与穗后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为优质稻丰产抗逆栽培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优质食味软米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试验材料,在抽穗后1~20 d设高温干旱(HD)、高温常规水分管理(HC)、常温干旱(CD)、常温常规水分(CK) 4个处理,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及穗后干物重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着粒密度、千粒重、结实率、产量及收获指数在各处理间均表现为HD0.05,下同),但均与CD、CK差异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除结实率和千粒重外,CD与CK差异不显著。一次或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实粒重、千粒重与结实率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HD相似文献   

11.
控释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量的控释尿素(CRU)与普通尿素(U)配合基施(100%U,T1;100%CRU,T2;80%CRU+20%U,T3;60%CRU+40%U,T4)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T3和T4)冬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和收获指数与单施尿素(T1)相比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7.42%~13.12%;此外,两种尿素配施能增加冬小麦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的分配量,降低营养器官中氮素残留量;配施组(T3和T4)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了7.43%~11.0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8.37%~14.0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试验条件下,以处理T4(60%CRU+40%U)效果最佳,该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 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 N肥(GM+N60)、山黧豆+70% N肥(GM+N70)、山黧豆+80% 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籽粒产量对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的响应,以期为该区域发展高产、高效玉米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研究绿肥还田结合不同的减氮比例(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0%,N10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10%,N9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20%,N8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30%,N7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40%,N60)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后N80和N90处理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70和N60处理,至成熟期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3%—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9%—23.7%,N100、N90、N8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显著提高了9.5%—21.2%、13.0%—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1.8%、13.9%—23.7%,二者均有效延缓了吐丝期至灌浆期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而且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干...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轮作地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控释氮肥配方(4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0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4)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下,研究全程氮素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控释氮肥施用比例对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产量的影响。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设置3种不同基本苗处理,在成熟期调查其主茎占有效穗数的比例,以分别代表主茎为主成穗型、主茎分蘖并重成穗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的3种水稻群体,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为副区,分别为纯氮比5∶5、6∶4和7∶3。结果表明: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达到高产时的适宜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的一次性基施配比存在差异,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7∶3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产量为10.0 t·hm-2,较5∶5和6∶4处理显著提高53%~7.5%;主茎分蘖并重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两种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5∶5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5、9.4 t·h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9.2%~10.5%和9.3%~11.9%。在成穗方式间,以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的7∶3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在群体颖花量、生育后期光合势及阶段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综上,不同直播稻成穗方式下基施适宜比例的控释氮肥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当增加基本苗以提高主茎占有效穗比例,以主茎成穗为主,配套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的一次性基施氮肥技术有助于实现直播常规粳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保证夏玉米获得较高产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确定腐殖酸液肥与氮肥的合理配施比例,设置不施氮肥(CK)、正常施氮量(纯N,下同)210 kg/hm~2(10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8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80%N+WF)、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60%N)、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60%N+WF)6个处理,研究减氮增施腐殖酸液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N处理相比,80%N+W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氮肥回收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变化,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9.8%,最终使夏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及产量与100%N处理接近;但进一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腐殖酸液肥(60%N+WF)处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较80%N+WF处理降幅增大,虽然也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但最终较100%N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穗粒数(2.7%)和产量(5.2%)。综上,80%N+WF处理在减施氮42 kg/hm~2的情况下能达到100%N处理的效果,土壤肥力较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提高,且穗粒数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对春播甜玉米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累积量的影响,探明其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甜玉米化肥增效减施提供参考,2017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甜玉米品种粤甜28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氮(U100,分3次施用)和2个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处理(CCU100和CCU80,较U100分别减氮0%和20%),CCU100和CCU80处理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7∶3。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长季节,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近似于“S”线,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氮素累积释放量随着土壤积温的提高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CU100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氮处理(U100),生物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4.68%(博罗)和6.75%(惠阳),氮素累积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4%(博罗)和6.20%(惠阳)。在减氮20%条件下,CCU80处理的生物量与U10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氮素吸收累积量低于U100处理,其中博罗试验点甜玉米收获期的氮素累积量较U100处理降低了10.02%(P<0.05)。与U100处理相比,CCU100和CCU80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减产,CCU80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P<0.05),氮肥农学效率的增幅为14.20%(博罗)和10.16%(惠阳),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增幅为4.92%(博罗)和22.03%(惠阳)。甜玉米收获时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秸秆和果穗的氮含量,而不同施氮处理的秸秆和果穗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产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可满足春播甜玉米氮素吸收累积需求,确保充足的生物量积累,最终实现稳产高产,提高了氮肥施用效率,达到轻简化施肥、化肥增效减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化肥减氮配施氨基酸肥料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氨基酸肥料在化肥减氮条件下对春玉米生产的影响,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N0,不施氮;U100,常规施氮量,N 250 kg·hm-2;U80,较U100减氮20%;U60,较U100减氮40%;A80,在U80的基础上配施氨基酸肥料;A60,在U60的基础上配施氨基酸肥料.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抽雄...  相似文献   

18.
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玉米减氮增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田间小区试验,在常规施氮(U100,普通尿素,施氮量250 kg/hm2)基础上,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减量20%(U80和C80)和40%处理(U60和C60),通过测定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结合土壤养分动态和植株光合特征与氮同化关键酶活性,评价控释尿素在玉米减氮增效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氮肥减量20%时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达到常规施氮水平,其中C80比U80增产14.5%;氮肥减量40%后产量有所降低,减产原因主要是百粒质量降低7.0%~9.5%。与U100相比,减氮20%的光合特征,土壤硝铵态氮水平,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均未显著下降,其中C80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比U100显著提高15.0%和24.8%,且C80较U80在提高氮素吸收总量、氮利用率、收获指数、光合氮利用率、酶活性和维持籽粒百粒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减氮40%后,U60的酶活性和光合特征与U100相比平均降低31.5%和27.6%,而C60的光合氮利用效率达到常规施氮水平。可见,氮肥减量20%时可以有效维持玉米产量,其中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指导设施果桑水肥高效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1年生的667 m2栽植150株+二级支干整形模式的果桑大10为试材,在同一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T1:滴灌随水施肥量100%;T2:滴灌随水施肥量80%;T3:滴灌随水施肥量60%;T4:滴灌随水施肥量40%;对照(CK):常规穴施量100%],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滴灌下不同施肥水平对果桑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果桑枝叶生长和产果量均高于CK,其中叶片重、单果质量和株产果量分别较CK提高11.55%~27.06%、10.24%~14.44%和15.07%~24.64%,且单果质量显著高于CK(P<0.05,下同),不同施肥处理的发条数和果形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滴灌随水施肥量60%、80%和100%的桑果pH、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提高1.58%~3.17%、21.94%~35.61%和25.00%~62.50%,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虽较CK提高0.83%~1.42%和1.72%~4.39%,但与CK间差异不显著;滴灌随水施肥量80%和100%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滴灌随水施肥量60%和CK,分别较CK提高14.78%和12.56%,滴灌随水施肥量60%的多酚含量较CK提高3.45%;滴灌随水施肥量40%各指标值均低于CK或与CK差异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果桑经济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序为T1处理>T2处理>T3处理>CK>T4处理,以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常规穴施量100%。【结论】与常规穴施量100%相比,滴灌随水施肥量60%以上有利于促进设施果桑枝叶生长、提升桑果产量和品质,节肥增产效果明显,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