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和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肥地区自然条件下,对7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型7001S、N5088S和31111S不育性稳定,不育期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9.82—99.96%、0.00—0.03%,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9月5—6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27.82—41.72%,自交结实率20.92—44.00%,作为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应用可行。粳型N5047S、籼型W7415S基本具有与上述3个粳型核不育系相似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用作母本基本可行。籼型W6154S、8801S不育期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低温,出现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育性波动,应用风险大。粳型7001S、N5088S、31111S和W6154S开花完全(颖花开花率较高),张颖时间较长或中,花时高峰早且集中,或花时分散但午前花率较高,利于制种,N5047S、W7415S、8801S开花率低,盛花时迟或颖花张颖时间短,制种困难。  相似文献   

2.
常向前  吕亮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835-5838
模拟高温热浪的温度模式,研究了热浪式连续高温胁迫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时的初始虫态、胁迫温度、胁迫模式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小菜蛾3龄幼虫比蛹耐热,蛹更易受到高温危害。虽然小菜蛾较耐高温,但40℃,持续3 d每天8 h(3 d×8 h/d)的高温胁迫下,相比30℃1 d 8 h(1 d×8 h/d),小菜蛾羽化率降低了55.48%。从生殖角度看,蛹经高温胁迫后生殖力显著低于3龄幼虫,3 d持续高温胁迫与1 d高温相比,生殖力降低了48.84%,40℃胁迫相比30℃,生殖力降低了64.32%。持续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可能会导致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S2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克隆棉花花粉育性(MS2)基因cDNA片段,将MS2反义基因、与陆地棉chinase基因第一个内含子和MS2正义基因3个片段串联在一起,经鉴定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PBI121中。[结果]成功构建了MS2基因的RNAi载体p35S12MSIn。[结论]该载体的构建为棉花不育材料的遗传转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设R是任意带单位元的结合环,一个左R-模K被称为是左(n,d)平坦的。如果对任意的n表现的右R-模M,均有Tord 1(M,K)=0。给出了(n,d)平坦左R-模的几个性质,用(n,d)平坦左R-模对右(n,0)环和右n-凝聚环作了一些刻画。证明了:环R是右(n,0)环,当且仅当任何以(n,0)平坦左R-模为中间项的左R-模短正合列是n纯。环R是右n-凝聚环,当且仅当任何左R-模短正合列0→A→B→C→0,如果B C是(n,d)平坦的,则A也是(n,d)平坦的。  相似文献   

5.
董云  方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92-3594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受遗传、地理、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从CMS育性不稳定的成因,传统育种方法的改进,油菜不育新材料的利用以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的开创4方面阐述了我国克服油菜CMS育性不稳定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并展望了油菜CMS育性稳定性研究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该文阐述了特优系列杂交稻制种生产过程中,龙特浦A不育系子房膨大形成数量较多的假“米粒”,假米粒在系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黑粉病孢子的入侵和刺激形成的假(单)性结实。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全国各地区的6个籼型 PGMRs 和10个粳型 PGMRs 在北京地区的育性观察发现:自然条件下籼型 PGMRs 和粳型 PGMRs 育性表现没有类型间的差异,在短日照处理的条件下,粳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好,而籼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多数 PGMRs,只能满足不育的要求,而不具可育的条件;少数 PGMRs 在该地区似乎具有不明显的育性转换期;个别 PGMRs 没有稳定的不育或低育时期。根据各材料各播期的花粉育性及结实率,16个供试材料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南繁北制型、准标准型和非利用型3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10年不育系培矮64S在海南、湖南2个不同的气候区域的育性表现,分析其育性差异,确定其适宜的制种区域。[方法]在长沙设定8个播期,分别为:3月20、30日,4月10、30日,5月15日,6月1、10、20日,在海南设13个播期,分别为1月28,2月12、27、3月14、29日,4月13、28日,5月13、28日,6月12日,7月1、12、27日。常规管理。记录参试品种的抽穗期,以抽穗前0~25d(相当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长度等气候要素为指标分析不同气候因子对花粉育性的影响,确定光、温敏感期。[结果]同一不育系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其敏感期存在很大差异。培矮64S在湖南长沙敏感期处在后4期内,即第Ⅴ、Ⅵ、Ⅶ、Ⅷ期内(0~13d);在海南海口的敏感期处在前4期,即第Ⅰ、Ⅱ、Ⅲ、Ⅳ期内(13~25d)。自然条件下,在海口,培矮64S花粉不育度均>99.5%,自交结实率都<0.5%,制种比较安全;在湖南,培矮64S花粉不育度在21.3%~100.0%,制种安全系数较海南低。[结论]不育系培矮64S在长沙制种安全系数较海南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百合远缘杂种‘骄阳’百合的花粉与雌配子的育性,通过诱导提高、恢复配子的育性,在多倍体优秀种质渗入育种中加以应用。  方法  以‘骄阳’百合为试验材料,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观测花粉育性,观察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诱导2n配子,通过与兰州百合杂交以验证2n花粉育性;为探究雌配子的育性,以‘骄阳’百合为母本与兰州百合杂交,通过直接授粉法与切割柱头授粉法,以子房膨大率、有胚种子数、发芽率加以衡量雌配子的育性。  结果  ‘骄阳’百合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与细胞质不均等分离的现象,产生大量非整倍体小孢子,不能发育成可育的花粉,雄配子没有育性。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后,产生部分有活力的2n花粉,适宜的秋水仙素诱导浓度为0.10%,最高诱导率为86.00%,与兰州百合杂交时未能结实。当‘骄阳’百合作母本与兰州百合杂交时可以结实,雌配子具有育性并产生非整倍配子,通过切割柱头法授粉,子房膨大率由11.91%提高至65.02%。  结论  ‘骄阳’百合的花粉不育,利用秋水仙素可以诱导2n花粉的产生并恢复一定的育性;而雌配子可育,作为母本杂交能获得有胚种子并发芽。研究‘骄阳’百合的育性有助于进一步对不同杂种系间百合进行种质渗入,对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百合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菜蛾性信息结合蛋白(PxylPBP2)与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式、结合内驱力及关键作用氨基酸,阐明二者识别的分子机制,为小菜蛾性诱剂的研发和小菜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YASARA对PxylPBP2进行同源建模,运用AutoDock 4.2进行PxylPBP2与Z9-14:Ac的空间结构对接,运用YASARA平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用MMPBSA.py模块计算PxylPBP2-Z9-14:Ac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Amber 12软件包描述结合关键氨基酸,分析PxylPBP2与Z9-14:Ac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力.[结果]同源建模构建了合理的PxylPBP2空间模型,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9-14:Ac结合于PxylPBP2结合腔的内部,受体配体间无氢键,1.4 ns时对接复合物收敛平衡;PxylPBP2-Z9-14:Ac结合自由能为-9.76 kcal/mol;Phe22和Ile104的贡献能量和占总结合自由能的43%.[结论]范德瓦斯力和非极性溶剂力是PxylPBP2与Z9-14:Ac形成稳定复合物的主要内驱力,能量贡献最大的两个关键氨基酸(Phe22和Ile104)位于侧链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低剂量应激效应,采用多杀菌素LC25和LC50处理敏感小菜蛾3龄幼虫,比较其对小菜蛾及其子代雌虫的产卵量、卵体积及生殖力.结果表明:LC25和LC50处理后,小菜蛾雌虫的产卵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产卵量(110.19粒/雌),差异达显著水平,LC50处理的卵体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的(0.980 7×10...  相似文献   

12.
油菜茎象甲、小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危害油菜的两种主要害虫:油菜茎象甲、小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繁衍规律、危害油菜的关键时期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饲喂含有L—刀豆氨酸的中国白菜叶片,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为:直接杀死幼虫,幼虫体重减轻,幼虫生长发育延缓,蛹及成虫畸形。2龄幼虫对L—刀豆氨酸的反应程度取决于刀豆氨酸的浓度,至少在0.012—0.048mg/cm2范围L—刀豆氨酸与幼虫的反应呈正相关。L—刀豆氨酸对菜蛾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本研究为探索防治害虫的新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60种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广西地区60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三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对小菜蛾具有较高毒杀活性(校正死亡率50%以上)的植物有山茶科的木荷、油茶,茄科的颠茄,大戟科的三年桐,含羞草科的猴耳环,即4科5种,其中木荷的毒杀活性最高,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其次为油茶、颠茄、三年桐、猴耳环,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50%,84.60%,66.70%,59.00%。  相似文献   

15.
The toxicities of fenvalerate (20% EC) to the 3rd instar larvae of diamondback moth (DBM), Plutella xylostella (L.), reared on three host plants viz., radish, oilseed rape, and cabbage were tested. The LC50 values of fenvalerate to the 3rd instar larvae of DBM varied with host plants, however, there wasn'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P〉 0.05). Similarly, DBM fed on three host plants had same pupal weight, pupal period, pupation rate, adult emergence rate, female ratio, and fecundity. The activity of juvenile hormone esterase (JHE, EC 3.1.1.1) in the 3rd instar larvae of DMB did not significantly vary with host plants, either. These suggested that DBM had similar fitness on the three host plant species. When fed on the host plants pretreated with fenvalerate at the concentrations equivalent to LC20, LC50 and LC50, the pupation rate, pupal weight, adult emergence rate, female ratio, fecundity, and JHE activity of the tested insects were declined as compared with insects in control treatments fed on the same host plant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pupal period of the tested insects was extended after fenvalerate treatment. The decrease in JHE activity after fenvalerate treatment in the tested insects could partly explain the changes in the mentioned growth parameters. Whether the role of fenvalerate in the inhibition of JHE activity could serve as a new way to control DBM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6.
采用昆虫触角电位测定方法,以十字花科9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为对象,研究小菜蛾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六碳醇或六碳醛均能引起较强的EAG反应,如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己醇,而萜烯类化合物如(1R) -(+)-α-蒎烯、α-萜品烯,(+)-3-莰烯、桉树脑和D-柠檬烯激发的EAG相对...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巳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本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交互抗性、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小菜蛾种群对印楝素的敏感性差异较小,LC50值在0.07 ̄0.23mg/L之间,与敏感性最低的石埠种群相比,相对毒力指数为1 ̄3.29;对阿维菌素对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LC50值在2.08 ̄17.02mg/L之间,与敏感性最低的仁乡种群相比,相对毒力指数为1 ̄8.18。  相似文献   

19.
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广东小菜蛾室内毒力测定结果LC50为0.81mg/L;持效期测定结果为药后21d死亡率64.38%,田间药效结果显示,药后7d防效达93.95%。复配制剂乳油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为LC50=0.71mg/L;持效期测定结果为药后21d死亡率49.21%,田间药效结果显示,药后7d防效达9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