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光合特性与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生理基础及群体光合效率,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与半紧凑型品种‘强盛101’,设置6.75×104 hm~(-2)(D1)、8.25×104 hm~(-2)(D2)、9.75×104 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群体冠层特征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Y)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透光率(LT)、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实际量子产量(YE)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强盛101’的F_v/F_m和YE小于‘郑单958’,其他各项指标均大于‘郑单958’,在生育后期能够保持较大绿叶面积,利于有机物的积累。2个株型品种同一密度下的产量并无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下均是D1的产量显著低于D2和D3。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天津播种饲用油菜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最适播期,本研究设置3月8日、3月18日、3月28日和4月7日4个播期,选用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4个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于终花期收获,测定饲用油菜全株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油菜生育期缩短2~9 d;不同油菜品种全株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随播期变化趋势不同,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分别于3月18日、3月8日、4月7日和3月28日全株生物产量最高,其中华油杂62显著高于金油158和华协油82(P0.05),4个品种分别于3月28日、3月28日、3月28日和3月8日综合营养品质—牛奶生产力最高,但品种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本试验中,统筹考虑饲料油菜的全株产量和营养品质,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在天津地区的最适播期分别为3月8日、3月8日、4月7日和3月28日,可实现青饲料产量29.0 t·hm~(-2)以上,且其牛奶生产力均超过1 650 kg·t~(-1),其中华油杂62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其次是青杂9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都平原免耕直播油菜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方法]以川油5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分析氮密互作对成都平原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成都平原区,免耕直播油菜产量随密度、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施氮量主效应均显著影响油菜生长及产量,施氮量影响效应大于密度,氮密互作对油菜产量产生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显著。在密度30.00×104株/hm2、施氮量180.00kg/hm2互作条件下,油菜群体产量最高为3395.25kg/hm2,当密度为40.80×104株/hm2、施氮量为198.90kg/hm2时,氮密互作条件下油菜群体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3403.41kg/hm2。[结论]在成都平原区,免耕直播油菜的密度以30.00×104~45.00×104株/hm2、施氮量以180.00~198.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5.
2017~2018年湖北省油菜办公室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黄冈市农科院、江陵县、武穴市进行了油菜品种展示对比试验,对油菜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性、丰产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展示品种的抗逆性和丰产性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华油杂62、垦油杂23、华早291等对菌核病抗性强;华油杂62、天油杂283、华油杂98、常油杂69、珞油杂101、华油杂9号、禾盛油555、圣光86、华油杂12、中油杂12、华油杂133、华油杂72、垦油杂23等抗倒性强;华油杂133、中双11(常规种)、中油36、汉油301、禾盛油555、垦油杂23、圣光86、阳光2009(常规种)、中油杂7819、珞油杂101等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北方寒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最佳播期.[方法]利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株高比8月10日播种分别高23 cm,华油杂62的产量比8月10日播种高13.5 t/hm2.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钾、镁及磷含量分别为3 789.0、1 015.0和684.7 mg/kg,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381.0、427.0和196.9 mg/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的热量为2 699.1 kJ/kg,比8月10日播种高1 334.7 kJ/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24%、0.83%、10.02%和2.98%,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2.32%、0.5%、4.53%和2.33%.[结论]光温条件时间长有利于饲料油菜营养物质的积累,其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密度对油菜品种华油杂6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北地区,华油杂62的直播适宜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在3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达3 691.5 kg/hm2,但各农艺性状值并不是最高值。因此,合理密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是获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试验材料消亡指数、单株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植会导致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消亡指数、叶面积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菜的消亡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组)、单株绿叶数和光合速率(组)之间的关系均符合组内正相关、组间负相关的规律;密植会导致根茎粗、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的下降以及有效分枝部位的上升;密植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升,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由此可知,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油菜产量,但密植在增加了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也会导致消亡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并造成植株个体偏细及重心上升,进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在油菜高密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茎秆倒伏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下油菜茎秆抗倒性变化规律及其生理机制,为油菜高产抗倒栽培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为材料,设置2个播期(9月25日、10月25日)和4个密度(15×104、30×104、45×104和60×104株/hm2)裂区试验,测定产量及其构成,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显微结构、主要成分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等指标。【结果】(1)9月25日播种(T1),密度从15×104 hm-2增至60×104 hm-2,油菜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下降,小区产量在45×104 hm-2处理达峰值,此时倒伏指数最小,抗倒能力最强,产量及抗倒性协同提高;播期推迟至10月25日(T2),在任何密度下,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显著降低,但地上部鲜重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 华杂系列油菜(包括华杂二号、三号、四号,这里主要是指三号)是用波里马不育材料经三系杂交育出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组合)。种子含芥酸1.59%,含硫甙31.07微摩尔、克,是农业部“九五”期间推广的唯一的优质杂交油菜。1994—1997年我们累计制华杂油菜种619.3公顷,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5.4公斤(超合同5 4公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不同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生长、产量形成、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明确山西农牧交错带饲用高粱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籽粒饲用高粱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饲用高粱新品种辽夏梁1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3个行距,分别为30、50和60 cm,每个行距设4个密度,分别为13.5×104、16.5×104、19.5×104和22.5×104株/hm2,分析不同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对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收获期产量、养分累积量和品质等影响。【结果】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饲用高粱的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增加种植密度,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增加,但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以及产量在50和60 cm行距下,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量与收获期生物量、氮积累量及抽穗后生物量显著正相关。50 cm行距下的平均产量、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氮磷积累大于60和30 cm行距;行距50 cm、密度16.5×1...  相似文献   

12.
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合理密植和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南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早熟棉区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设3个处理,分别为66 cm(A1)、76 cm(A2)、86 cm(A3);副区为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2×104株/hm2(B1)、15×104株/hm2(B2)、18×104株/hm2(B3)。【结果】在相同行距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棉花株高及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变细,单株结铃数减少。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株距变小,纵向竞争大于横向竞争,行距越大棉花向行间倾斜的角度越大。不同行距的棉花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A2B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结论】同密度下,窄行距棉花封行早,营养枝多,叶面积指数高,下部通风透光性差,蕾铃脱落多;宽行距棉花株距小,在同等栽培措施下封行时间晚,叶面积指数低。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的铃数增加,单铃重减少。行距及密度对籽棉产量影响显著,中行距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500株/hm2(D1)和82 500株/hm2(D2),采用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结果】与D1密度相比,D2密度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群体叶面积和光合势,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产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扩行缩株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82 500株/hm2密度下,B2处理较B1和B3处理2年平均增产9.45%和11.48%,主要是由于行粒数增加引起的穗粒数增加。在此密度下,B2处理较B1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延缓中下部叶片衰老,增加花后夏玉米群体光合势,茎叶夹角增大,叶向值减小,穗位叶层和底层透光率明显增加,消光系数减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转移量降低。表明高密度条件下,80 cm扩...  相似文献   

14.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 +66 cm +10 cm +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 +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 269.46 kg/hm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根系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为主区密度(M1:22.5×104株/hm2、M2:18×104株/hm2、M3:13.5×104株/hm2)和副区氮肥(N1:0 kg/hm2、N2:300 kg/hm2、N3:600 kg/hm2),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种利于化学脱叶催熟、提高采摘效率和品质的新型机采棉种植模式,分析该种植模式的耗水规律与产量效益,优化和完善配套的高产技术措施,为完善现行76 cm等行距机采棉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1,13.5×104株/hm2;中密度M2,18×104株/hm2;高密度M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1(50% ETC),3 150 m3/hm2;轻度亏缺W2(75% ETC),4 050 m3/hm2;充分灌溉W3(100% ETC),4 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土壤水分分布、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与灌溉定额均对土壤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水分在土壤剖面中分布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土壤含水率越高;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增加显著增加了上层土壤含水率,致使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升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相较于重度亏缺灌溉,充分灌溉显著增加了棉田耗水量,并在土壤整体含水率上升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下层土壤含水率,水分整体分布均匀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和灌溉定额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以高密与重度亏缺灌溉组合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4.08 kg/(hm2·mm),并且超过模拟值10.18%;以低密与充分灌溉组合棉田产量最高,但是与高密和重度亏缺灌溉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密度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3 150 m3/hm2组合是最适合76 cm等行距机采棉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棉田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棉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灌溉定额为副区,设置种植密度13.5×104株/hm2(M1)、18×104株/hm2(M2)和22.5×104株/hm2(M3,CKd),灌溉定额3 150 m3/hm2(W1)、4 050 m3/hm2(W2,CKi)和4 950 m3/hm2(W3)。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株高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单位面积叶片数、果枝数、蕾数、花数以及铃数在不同灌溉定额下均以高密度下数量最大。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对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单位面积结铃数和籽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植株干物质总重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在W1下最大。棉铃生长率(BGR)与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和单位重(Boll weight)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铃期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Boll weight呈显著负相关。籽棉产量上M3W1、M2W2和M1W3处理最高,三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76 cm等行距与传统(10+66)cm种植模式M3灌溉定额相同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单铃重较M1、M2密度显著低;降低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单铃重;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有利于增加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优化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能够促进棉株生长,利于产量提高,当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灌溉定额为3 150 m3/hm2时,采用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相同密度下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对新疆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品种新玉59号为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相同密度的1穴1株(H1)和1穴3株(H3)2种穴播模式,分析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下,玉米生育期内生物学性状指标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 H3处理在拔节期的叶面积显著大于H1处理。H3在抽雄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比H1处理分别高16%、9%,光合势比H1处理分别高18%、25%;H1处理的株高为227.70 cm,茎粗为18.01 mm,比H3处理高11%和5%。H3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比H1处理高1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穴3株(H3)处理的产量为11 825 kg/hm2,较H1增产16%,且显著高于H1处理。【结论】 1穴3株种植模式显著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长,延缓后期叶片的衰老,有助于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抽雄期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提高,促进了玉米的生殖生长,提高了穗粒质量和玉米籽粒产量。在新疆玉米主产区,密度为139 500株/hm2(9 300株/667m2)下,1穴3株种植模式及适宜的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砂姜黑土区缓释氮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北青34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对照(C0)、缓释氮70 kg/hm2(C70)、140 kg/hm2(C140)、210 kg/hm2(C210)、280 kg/hm2(C280)5个水平。【结果】 随缓释氮施用量的增加,抽雄开花后器官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产量因素与器官干物质量相关性有差异,与R3茎+鞘、R6茎+鞘之和干物质量负相关,其它正相关,产量性状与器官干物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 缓释氮210 kg/hm2可作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