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前不久,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印发了《关于加强长江退捕渔民农业农村领域就业帮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地方各级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要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立足农业农村领域,统筹各类保障扶持政策,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在农业农村领域有明确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长江退捕渔民实施就业帮扶。  相似文献   

2.
丁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32-236+239
面对渔业资源枯竭、渔业劳动力过密化的桎梏,我国政府采取减船转产政策对渔民群体进行规划性规制,以突破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困境。人数多、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等情况使退捕渔民在转产转业过程中,面临失去基本经济来源、缺乏求职竞争力、自主求职碰壁等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渔民退捕后的转产转业问题集中在安置保障和可持续生计方面,针对渔民退捕后自身就业能力提升涉及较少。从人力资本视角对我国退捕渔民群体再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激发退捕渔民再就业技能提升的意愿、加快教育培训与开发进程、建立“培训—就业—监测”一体化平台、完善技能提升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严防退捕渔民返捕致贫,为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系统工程,是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其中渔民生计重构是“退下来”后“稳得住、能致富、见成效”关键和前提。[方法/过程]研究在廓清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内涵基础上,结合调查的典型案例考察长江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模式,并进一步评估分析生计重构的效应及其提升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更有效推进渔民生计重构的对策建议。[结论/结果](1)渔民生计重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全面考察,后者聚焦于生计路径和转产就业,至少包含替代性、适宜性、可持续性等三重含义。(2)渔民生计重构模式可归为政府主导型、渔民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3类,政府主导型的替代性较高,而适宜性、可持续性相对不足;渔民主导型的替代性、可持续性较高,但适宜性需提升;企业主导型的替代性、适宜性、稳定性均较高,但实践较少。(3)渔民生计重构效应仍需提升,这既有内部也有外部的因素,前者体现于渔民生计资本低的客观约束和再就业意愿不高、政策博弈心理的主观原因,后者主要包括生计供给精准性不高、财政支持有限、自然资源稀缺、社会参与度低等。针对退捕渔民生计重构面临的困境,未来应从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和长期、公平与效率、保护与科学开发等4组关系为切入点,提升退捕渔民生计重构替代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正本网讯6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视频调度会,调度研究长江流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长江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复杂性,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当前压倒性的  相似文献   

5.
正为切实做好退捕渔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确保退捕渔民转得出、稳得住、能小康。日前,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重点水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要坚持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就业相结合,支持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渔民,全面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并加强创业指导、培训和跟踪服务。要帮助符合条件人员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指导其在休闲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丁蔚文 《农家致富》2023,(18):52-53
<正>作为长江禁捕退捕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共计有4万多名渔民退捕上岸。渔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关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长远发展,也事关广大渔民当前和未来生计。在渔民转产就业上,不少地方探索出渔民稳岗致富新路径,多渠道推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让渔民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越来越多的退捕渔民成功转产上岸,开启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渔业监督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捕捞能力压减和禁渔范围扩大产生的退捕渔民安置成为重要课题。从公共参与社会治理理论、渔业监督管理现实需求、退捕渔民安置需求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从法律依据、渔民意愿调查结果和渔民能力优势、相关实践基础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并对林业管理中的护林人、治安管理中的辅协警的制度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对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渔业巡护员的法律地位与职责;(2)根据所在水域面积、退捕渔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巡护难易程度等设置人员数量;(3)建立统一的招录标准;(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5)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6)建立以培训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制度;(7)建立多角度监督体系;(8)将部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障渔业巡护员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长江退捕渔民申领海洋渔业普通船员证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对有意愿到海洋渔业船舶工作的长江区域建档立卡退捕渔民,要免费为其开展远程线上培训和考核或考试,切实推进退捕渔民精准就业帮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关注“生活幸福指数”既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走访的方式,以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区、无锡市江阴县、常州武进区、无锡宜兴市、苏州吴中区、苏州吴江区等6区县的150名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以及生活幸福指数量表分析影响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健康的身体状况、稳定的生活模式、不断增加的家庭支出、良好的居住环境、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是使渔民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主要因素,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不稳定的生活模式、拥有一定积蓄后缺乏长远金钱规划意识和合理掌控消费支出的能力、两个以上独立生活子女数量是导致渔民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政府可通过适当放宽安置房条件、新增就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培训、新建公共活动设施等措施提升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10.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对东江源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对参加退果还林项目的农户退果前和退果后的生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退果还林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退果还林项目后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了种植业的多样化、外出打工活动和打工收入。该研究可为科学评估退果还林工程成效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快速录入和分析渔获信息,了解最新的渔业资源动态,以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业为例设计了一种渔获量数据录入和分析的模块。该模块利用OLE控件读取Excel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与分析数据,选用MapObjects功能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把数据转换为矢量点数据,制成专题图,最后打包成DLL(动态链接库)发布。录入与分析模块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录入速度,降低了出错概率,提供了多种方法分析渔获量数据,该模块已成为大洋渔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渔船安全避风的场所,而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现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仅能满足43%机动渔船避风锚泊的需求。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建和扩建一批避风能力达到11级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以满足70%机动渔船停泊避风需要的"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目标,本研究中以浙江省为例,将复杂的渔港选址问题运用数学方法予以处理,给出了浙江省拟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数量及其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台风登陆时拟建渔港的放大系数,为国家"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爱好者不断增加,休闲渔业这一垂钓业正在悄然兴起。本文就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渔船随机到港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若干渔港船到港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渔港日到港船数基本服从泊松分布,可供渔港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3个阶段。从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作业渔场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产鱿钓渔业目前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对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将玻璃钢渔船基于快速性分为3种类型,给出了以总阻力系数和排水体积傅汝德数为参数的快速性评判标准和船型优化途径,然后对两艘实际船型的快速性在排水体积傅汝德数为0~2.0范围内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排水型和半排水型玻璃钢渔船的研究现状和预期任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