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寻找能有效防治百香果花叶病毒的药剂,选用了Ⅰ:1.8%辛菌胺醋酸盐;Ⅱ:吗胍·乙酸铜,有效成分为10%盐酸吗啉胍、10%乙酸铜;Ⅲ:病毒灵,即盐酸吗啉胍;Ⅳ:菌毒毙,即辛菌胺·吗啉胍;Ⅴ:4%新奥霉素水剂;Ⅵ:对照组,清水喷施等药剂组合,研究了其对百香果花叶病毒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效果明显,5种药剂对百香果花叶病毒有一定的疗效。其中Ⅰ、Ⅱ、Ⅲ、Ⅳ、Ⅴ组别中,防治效果依次为:ⅣⅢⅤⅡⅠ。使用1.8%辛菌胺醋酸盐、吗胍·乙酸铜、病毒灵、菌毒毙、4%新奥霉素水剂各药剂处理对百香果花叶病毒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菌毒毙的效果最好,因此可以作为生产上防治百香果花叶病毒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连作旱砂田西瓜植株生长性能、产量品质、根际微生物数量下降的问题,以陇科12号为指示品种,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西瓜专用菌剂、常规施肥+激活土壤专用菌剂、常规施肥+胶质芽孢杆菌、常规施肥+枯草芽孢杆菌、常规施肥+地衣芽孢杆菌、常规施肥+金宝贝微生物菌剂共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旱砂田西瓜出苗与成活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施肥相比,尽管施用微生物菌剂对西瓜果实的含糖量无显著影响,但除常规施肥+激活土壤专用菌剂外,其他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均可以提高西瓜成活率和产量,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西瓜根区微生物数量。其中以常规施肥+地衣芽孢杆菌处理的西瓜出苗率、成活率和产量最高,与对照常规施肥比较,出苗率显著提高7百分点;成活率显著提高了14%;产量显著提高了35.98%。团棵期和开花坐果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8.30%和24.01%,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分别显著增加了3.98倍和3.01倍,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61.07%、84.84%、85.31%。因此,生产上可以常规施肥+地衣芽孢杆菌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旱砂田西瓜根际微生物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蚯蚓水解液富含大量氨基酸,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试验以清水及尿素追肥为对照,在西瓜膨果期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800、500和300稀释倍数)的蚯蚓氨基酸追肥,研究其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追肥的西瓜产量与清水追肥差异不显著;蚯蚓氨基酸800倍液的西瓜产量分别比清水、尿素追肥提高了19%和18%。尿素追肥西瓜果实的含糖量、有机酸含量高于清水追肥,但糖酸比低于清水追肥;与清水追肥相比,蚯蚓氨基酸300、500、800倍液增加了西瓜果实含糖量;800、500倍液降低了有机酸含量,增加了糖酸比;与尿素追肥相比,蚯蚓氨基酸300、500、800倍液保持了与之相当的含糖量,但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了糖酸比,其中蚯蚓氨基酸800倍液有机酸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尿素追肥西瓜果实硝酸盐含量与清水追肥相当;与清水及尿素追肥相比,蚯蚓氨基酸300、500、800倍液显著降低了西瓜果实硝酸盐含量,追施800和500倍液的西瓜果实硝酸盐含量最低。尿素追肥处理西瓜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清水处理;与清水及尿素追肥相比,800、500倍液蚯蚓氨基酸肥能显著增加西瓜果实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尿素追肥的西瓜维生素C(Vc)含量与清水追肥差异不显著;与清水及尿素追肥相比,喷施蚯蚓氨基酸500、300倍液能增加西瓜果实内Vc含量。综合来看,在西瓜膨果期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蚯蚓氨基酸肥有利于提升西瓜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叶面喷施蚯蚓氨基酸8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大豆霜霉病始发期,间隔10 d,连续喷施3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观察其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效及保产效果。结果表明,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的防效及保产效果最好,最终防效为81.4%,较对照(清水处理)增产27.8%;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次之,最终防效为74.2%,较对照(清水处理)增产21.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迈舒平、亮盾、适麦丹和多菌灵4种药剂包衣甘蔗单芽茎处理,以浸清水为空白对照、多菌灵为药剂对照,进行防治甘蔗凤梨病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具有防治凤梨病,促进甘蔗萌芽出苗的效果。其中以迈舒平1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甘蔗萌芽率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与50%多菌灵1000倍液处理差异显著;亮盾50倍液、适麦丹100倍液处理与多菌灵1000倍液处理效果相当,萌芽率差异不显著;6.25%亮盾50倍液处理的甘蔗萌芽率显著高于100倍液处理和空白对照;4种药剂包衣甘蔗单芽茎处理,对甘蔗分蘖影响不大,分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4年,在重庆市潼南区针对辣椒疫病高发,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问题,使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2%霜霉威盐酸盐AS、70%代森锰锌WP开展了辣椒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 600倍液移栽后灌根,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对辣椒疫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80.27%~93.21%,但生产投入较高,适合大发生年使用。(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 600倍液及72.2%霜霉威盐酸盐AS600倍液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生产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施用壳聚糖水溶肥对西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水溶肥不同施用方式及不同施用量对西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喷施与滴灌2种施用方式,各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喷施清水、喷施壳聚糖1 000倍液、500倍液和250倍液;每次滴灌清水,滴灌壳聚糖450、900和1 800 m L/hm2,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西瓜定植35 d后喷施壳聚糖水溶肥处理西瓜叶片叶绿素、西瓜茎粗,叶片数及主茎长均显著大于清水喷施处理,其中稀释250倍液西瓜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65.90,主茎长最大,主茎长为80.73 cm;但是在第50 d西瓜生长差异不显著。施用壳聚糖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其中喷施效果优于滴灌,其中每次滴灌1 800 m L/hm2处理西瓜产量最高,西瓜产量为49 550 kg/hm2。不论是喷施还是滴灌壳聚糖水溶肥均能够显著增加西瓜糖度,根据试验结果,喷施效果优于滴灌。综上所述,施用壳聚糖水溶肥能显著提高西瓜长势,增加西瓜糖度和产量,建议喷施为主要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叶面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尿素、猪血多肽、蚯蚓裂解液,空白和喷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相比清水对照,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1.2%、13.3%、9.9%、11.3%。猪血多肽处理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呈现随肥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处理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3.2%、9.7%、7.2%、18.5%。等氮量情况下,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矿质养分积累量均低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并未达到增产效果;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分别提高约41.6%、11.1%,叶面喷施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为含氨基酸功能物质,而非单纯氮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对整体优化、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效果最佳;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田间条件下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4株PGPR菌株制成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PGPR-CF1和CK组高于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OTUs数分别为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83.7%(PGPR-CF1)、79.55%(PGPR-CF2)和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相似文献   

10.
在前茬抗草铵膦马铃薯的苗期喷施10%草铵膦水剂6 000、7 500、9 000 mL/hm2,分析了不同浓度的10%草铵膦水剂对下茬小麦、玉米和扁豆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茬马铃薯喷施10%草铵膦水剂的下茬小麦出苗率均略低于喷清水对照;下茬玉米出苗率大于等于清水对照;下茬扁豆出苗率在低剂量下与清水对照相等,中剂量下高于清水对照,高剂量下低于清水对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上茬喷施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对下茬玉米的出苗率没有不良影响,高剂量对下茬小麦和扁豆出苗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压砂地西瓜光合作用机理以及水氮条件对压砂地西瓜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于2009年进行了桶栽对比试验,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冠层每日总光合同化量的方法建立压砂地西瓜光合作用干物质累积模型,并用试验实测值对模型进行验证。同时建立水氮耦合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光合作用干物质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of error,RMSE)为22.5 kg/hm~2,相对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MSE,n RMSE)为14.5%,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为0.89;2)当蒸发蒸腾量ET≥213~513.8 mm、可利用氮量N≥172.1~226.9 kg/hm~2时,水氮耦合压砂地西瓜干物质积累模型和产量模型的n RMSE均20%,R2约0.8,说明水氮耦合干物质和产量模型的可靠性。所建立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累积模型和水氮耦合模型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准确的预测压砂地西瓜干物质累积和经济产量,但光合作用模型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压砂地西瓜发育动态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马波  田军仓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0):122-128
考虑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综合作用对压砂地西瓜生长发育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建立压砂地西瓜生长发育动态模型和叶面积指数发育模型。于2006年和2009年进行田间和桶栽试验,分别用生理发育时间法和Logistic方程建立压砂地西瓜生长发育阶段和叶面积指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压砂地西瓜生长发育阶段模型相对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of error,n RMSE)5.4%和9.6%(小于10%),相关系数r接近1;2)叶面积指数模型干旱年模拟n RMSE为2.3%,r为0.98;平水年模拟n RMSE为2.2%,r为0.98;丰水年模拟n RMSE为0.34%,r为0.98。可见,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模拟西瓜发育动态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研究可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夏旱砂西瓜产区嫁接栽培迅速发展,但砧木品种繁杂。为筛选出适宜宁夏的旱砂西瓜嫁接砧木品种,选用10个南瓜砧木品种,观察了不同砧木对旱砂田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宁砧1号、宝根103、金城雪峰嫁接的旱砂西瓜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42 470.37 、41 877.78、41 844.44 kg/hm2。宁砧1号嫁接的旱砂西瓜果皮硬度、果肉硬度、果实纵径最高,皖砧2号、宝根103、思状7号嫁接的旱砂西瓜果皮较厚,金城雪峰嫁接的旱砂西瓜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糖含量最高,宝根103嫁接的旱砂西瓜果实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酸含量均高于其他砧木,宁砧1号嫁接的旱砂西瓜果实V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综合考虑认为,砧木品种金城雪峰、宝根103、宁砧1号对提高旱砂西瓜品质和产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配施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施肥不平衡是影响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研究氮、 磷、 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明旱砂田西瓜高产、 优质的适宜氮、 磷、 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砂田西瓜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采用氮、 磷、 钾三因素的“311-B”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田间微区试验。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养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西瓜产量的影响以磷肥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 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以磷肥最大,钾肥次之,氮肥较小,表明在砂田碱性土壤中,磷是影响西瓜产量、 品质的首要因素,当氮、 磷、 钾肥用量分别达231.61、 204.34、 191.78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氮磷、 氮钾、 磷钾的交互作用对西瓜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某一单一肥料施用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而由于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磷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钾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其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为N 115.0~341.8 kg/hm2、 P2O5 86.5~298.2 kg/hm2、 K2O 101.6~298.4 kg/hm2。利用模型进行决策表明,砂田西瓜产量超过50 t/hm2的施肥方案为N 193.19~238.18 kg/hm2、 P2O5 162.41~206.72 kg/hm2、 K2O 164.85~214.53 kg/hm2; 西瓜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9.44 kg/hm2、 P2O5 167.86~207.52 kg/hm2、 K2O 212.87~267.62 kg/hm2。【结论】砂田西瓜产量达50 t/hm2、 品质综合评分达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8.18 kg/hm2、 P2O5167.86~206.72 kg/hm2、 K2O 212.87~214.53 kg/hm2,适宜的N、 P2O5、 K2O施用比例约为1∶0.86∶0.98。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连作条件下西瓜生长、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西瓜连作3年的土壤上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分析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西瓜的生物学效应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依次为健康菜园土育苗(CK)、健康菜园土育苗+定植期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为每株25 g)、健康菜园土+微生物有机肥育苗(微生物有机肥︰健康菜园土=1︰49)、健康菜园土+微生物有机肥育苗+定植期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为每株25 g)。结果显示:在育苗及定植期均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使西瓜的生物学性状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使西瓜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以及西瓜品质、产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微生物有机肥富含优质碳源和微生物,健康菜园土育苗+定植时增施微生物有机肥和健康菜园土+微生物有机肥育苗+定植期增施微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细菌总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4.9%~51.0%和35.7%~55.8%,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8%~41%和15%~35%,真菌数量分别增加7.4%~21.9%和4.9%~31.9%;土壤中有益菌数量和放线菌与真菌的比例增加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活性,对枯萎病的防治率高达83%以上。微生物有机肥能激发连作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显著改善和调节连作西瓜生长,对西瓜的连作障碍有明显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陇东旱塬区种植冬油菜和冬小麦后,土地闲置期可复种马铃薯,但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马铃薯为害严重,科学合理防治蛴螬、金针虫对保证马铃薯产量非常重要。为筛选出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田防治蛴螬、金针虫危害的低毒高效的适宜药剂,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指示品种,蛴螬、金针虫为防治对象,选用3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各药剂的拌种或喷沟处理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调查各处理蛴螬、金针虫虫口基数,出苗期的出苗率、受害率、安全性和成熟期的受害率、安全性。结果表明,35%噻虫嗪种衣剂、60%帮巧时种衣剂防效均达85%以上,且拌种处理和喷沟处理无显著差异。60%帮巧时悬浮种衣剂拌种和喷沟防效均好,分别为88.44%、90.36%;折合产量高,分别为16 407.41、17 066.14 kg/hm2,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6.71%、21.40%,较常规药剂对照分别增产12.07%、16.57%;保产效果好,分别为95.39%、96.20%。见于此,60%帮巧时悬浮种衣剂可作为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田蛴螬、金针虫防治的候选杀虫剂;并建议用48.00 mL的药量稀释10倍液后拌种薯100 kg,将525.00 mL的药量稀释250倍液,按225 L/hm2喷沟。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苗床培养试验,研究了在低有效磷营养土上施用接种解磷青霉菌的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生长特性及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施用接种解磷菌的壮秧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株高、地上部干、鲜生物量、根系活力、地上部磷含量和磷吸收量,在5个处理中,P2处理水稻秧苗的株高比对照提高16.81%,地上部鲜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1.28%,地上部干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2.42%,地上部磷含量比对照提高31.11%,地上部磷素吸收量比对照提高44.03%,表现效果较好,其次是P1和P4处理,其中P1处理的根部干、鲜生物量、根部的磷素含量和磷素吸收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在有效磷较低的土壤上,施用接种解磷菌的壮秧剂,可以促进作物苗期生长,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大田试验,定量分析了7.1和1.9mm不同降水脉动下3d内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含水率与时间呈指函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938 1~0.987 3,土壤含水率增加量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降水脉动为7.1mm时,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在降水后第3天土壤含水率比降水前分别增加了42.3%,27.4%和23.2%,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52.7%,45.5%和38.2%。降水脉动为1.9mm时,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了22.6%,21.7%和7.6%,平均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加了171.8%,156.4%,110.3%。两次降水土壤平均含水率均表现为:新压砂地中压砂地老压砂地裸地。降水分别为7.1和1.9mm时,压砂地土壤含水率分别在降水后第7天和第5天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和裸地相比,压砂地显著提高了降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