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有严重的危害,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意义。黑粉病侵染种子的途径有二条,第一条途径是土壤中的越年的厚垣孢子的萌发侵害,一般为主要的途径,第二条是种子本身带有的厚垣孢于萌发后的侵染。所有这些孢子在制种的开花──授粉──种子发育成熟期侵害花器和种子。为此,生产部门目前常用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等在不育系盛花时处理喷施,有一定的防效,但总的控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另外,有关单位发现一些对黑粉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药剂,但这类杀菌剂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稻粒黑粉病严重危害交水稻制种和繁殖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据各地试验,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于花期进行药剂防治常常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目前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1991年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引进专用防治药剂克黑净,同时安排粉锈宁、多菌灵、禾枯灵参试,以期对克黑净作出正确评价,为大面积应用药剂控制稻粒黑粉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小河镇尧田村果木山队汪晓林户进行。供试组合汕…  相似文献   

3.
稻粒黑粉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很大意义。为此,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克黑净,四川省种子公司引进灭黑1号药剂,与本地生产中使用的粉锈宁、多菌灵一起在杂交稻制种田进行比较试验,以期对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作出评价,为大面积制种应用提供可靠数据。1材料与方法1.1使用药剂及喷施时间使用药剂及喷施时间具体见表1。各处理均于16:00~18:00喷药,不喷父本。1.2田间设计及考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0.05亩。…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是对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制种的一大威胁,近年危害普遍较重,历年发病率在4%~10%,个别严重达20%以上。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为此,我公司根据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提出的防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试验方案,利用对黑粉病有特殊抑制效果的专用药剂克黑净,通过不同用药途径、不同地域、不同制种组合、不同药剂间对比试验,探讨防治黑粉病的最佳方案。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克黑净,系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实验室提供,20%的粉锈宁乳油,由江苏建湖县农药厂生产;25%…  相似文献   

5.
针对杂交水稻制种黑粉病危害严重,而目前使用的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等农药防效不理想,且有些药剂在显著控制黑粉病的同时往往带来异交结实率的下降、综合防效不如人意的问题。1989年浙江农大种子激素实验室和衢县种子公司合作研究,采用新颖的技术思路,经过大量试验于1991年配制筛选出既能高效防治黑粉病,又能提高异交结实率和有一定增产作用的双效药剂──克黑净。现将1991年有关克黑净的小区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方法试验选用早夏制协优46,夏制汕优63两个组合,两季均在衢县莲花镇月山村俞南牛户的制种田进行…  相似文献   

6.
谷粒黑粉病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近年来,由于防治黑粉病的主要药剂托布津和多菌灵防治效果不十分明显,一般防治效果只有70%左右。为此我们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防治黑粉病新药克黑净进行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十分理想,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设计及实施本试验在协优46单季制种田进行,前作小麦908,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已制种多年。试验第Ⅰ期父本于5月14日播种,第Ⅱ期于5月18日播种,第Ⅲ期于5…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锈灵,克黑净和多菌灵为材料,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粉锈宁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是提高制种质量与产量的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谷粒黑粉病在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因为害不重常被忽视;而对杂交稻制种田却危害较大。龙海市良种场的杂交稻制种田,80年代已见黑粉病发生,一般发病率10%~15%;90年代以来加重发生,近年来病粒率高达40%,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制种田减产20%~40%。防治黑粉病采用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寻找一种新农药已成为制种生产上的当务之急。1 试验方法供试药剂:15%灭黑一号可湿性粉剂,江苏盐城农科所稻病课题组研制;70%托布津粉剂,日本生产。剂量配制:15%灭黑一号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量为5…  相似文献   

9.
在一种载体中加入农药、激素、肥料等,能把作物种子“包衣”的物质就是种衣剂。目前国外在蔬菜、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这种丸拉化技术。其有效成份主要为农药、微肥等,同时忙加入成膜、界面活性、悬乳、抗冻、防腐、酸度调整等若干化学助剂及色料。种衣剂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对种子高度安全,对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种衣剂能有效地防除病、虫害。如玉米种子用苯菌灵、百菌清等,或用多种杀菌剂混合包衣后贮藏能防治真菌危害。播前种子用多菌灵、粉锈宁等包衣可防治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用辛硫磷等包…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衡水市夏玉米主推的当家品种郑单958等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严重、种质抗病性变差,缺少高产稳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好的替代品种;并且近几年夏玉米生长期间降雨较多,瘤黑粉病、玉米螟等常规病虫害发生较重,防治需大面积使用农药,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品质和产量。玉米品种鑫丰388不但高产稳产,而且种子本身对瘤黑粉病、玉米螟有较高的抗性,可减少用药,保护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棉花苗期根病是影响苗全、苗壮和棉苗早发的主要病害,发生严重时常造成缺苗断垄,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筛选对棉苗根病的有效药剂,减轻棉花苗期根病的发生。2005年进行了多种药剂拌种的药效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店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1,4月3日播种。共设6个药剂处理区:(1)50%多菌灵按种子量0.5%拌种;(2)40%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量0.5%拌种;(3)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量0.4%拌种(对照);(4)40%保苗灵按种子量0.4%拌种;(5)25%粉锈宁按种子量0.3%拌种;(6)25%粉锈宁+40%赤霉素各按种子量的0.2%拌种。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2.
抗黑95对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抗黑95与几种化学药剂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稻粒黑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效,但以抗黑95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防治1次效果最好,没有明显的药害发生,使用安全,制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稻粒黑粉病严重地危害着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是当前困扰杂交稻制种的主要问题之一。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激素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新型特效药──克黑净兼有防病和增产双重作用。1991年在南方许多省区进行了多点田间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2年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克黑净防治稻粒果粉病最佳的使用剂量和喷施时间,浙江农大种子激素课题组和衢县种子公司合作在衢县莲花镇等地进行了多点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供试药…  相似文献   

14.
粒黑粉病严重影响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和品质,在实施药剂防治时,应把母本增减产率作为药剂防治效果的衡量标准;选用综合性能较好的药剂;确定最佳施药时期和次数;並根据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病情预测,确定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5.
棉花铃病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棉花铃病连年对棉花产量造成严重损失而无有效防控措施的问题,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地,开展了防治棉花铃病药剂筛选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75%代森锰锌、75%百菌清等6种杀菌剂中,50%多菌灵和75%代森锰锌与成膜剂高脂膜桶混后喷雾对棉花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够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该研究可为棉花铃病的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慈姑是盐都区重要的水生蔬菜作物,慈姑黑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慈姑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慈姑黑粉病在本地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并从农业防控、化学防治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如与水稻等作物轮作、药剂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药剂筛选和药剂剂量选择试验研究。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2‰拌种;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拌种,80%402乳油按种子量0.5‰拌种;预防啤麦条纹病相对防效分别为100%、100%、97.3%。无药害,有促进出苗作用,用药剂量小,预防效果极显著,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花信灵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花信灵具有提早花期、提早花时、提高种子质量和抑制稻粒黑粉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花信灵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强 《杂交水稻》1999,14(3):25-25
花信灵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花信灵具有提早花期,提早花时,提高种子质量和抑制稻粒黑粉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杂交稻种子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提高种子质量的五项措施即:抓好黑粉病的防治、加强种子检验、充分发挥机械加工的作用、坚持科学贮种,强化种子管理和质量监督,从而收到“四促进”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