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减少病虫害,促进彩叶树的生长,在林地中配置了驱虫植物万寿菊。在3种乔木林(金叶槐林、金叶白蜡林、国槐林)下种植万寿菊,并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万寿菊的生长和虫害发生情况。结果显示:金叶槐林中的万寿菊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单位面积植株数和植株干质量均最高,金叶白蜡林中的万寿菊单株叶片数、单株总叶面积和植株干质量都最低,裸地的单位面积株数最少。因此万寿菊在金叶槐林中生长最好,金叶白蜡林中生长最差。在国槐林中种植万寿菊,可减少林地内40%左右害虫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本文研究了8种(北栾、国槐、白蜡、馒头柳、法桐、刺槐、金叶槐、垂柳)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为对照。结果显示:各林地内温度均高于对照(国槐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和刺槐林气温最高,其行间较空旷地高0.27℃和0.25℃;湿度以白蜡林、法桐林和国槐林增加较多,北栾林次之,刺槐林和垂柳林湿度无变化,馒头柳林湿度略低于对照,金叶槐林株行间湿度变化最大;各林地的风速变化值均小于或等于对照(白蜡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降低最多,株间降低了0.65m/s、行间降低了0.43m/s,其次是法桐、刺槐和馒头柳林;各林地的光照强度均下降,光照较强的林地为北栾林、垂柳林,光强为全光照的71.83%~85.1%;其次是白蜡、馒头柳、刺槐,为42.03%~65.57%;再次为金叶槐、国槐和法桐,仅为8.89%~30.88%。此外,不同树种株间与行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合强度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金叶槐林、刺槐林和法桐林的生态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武清区种植的金叶榆、金枝槐、金叶白蜡林地为样地,对其土壤盐渍化程度、树高、茎粗、冠幅、年轮等进行了分析,比较了3种金叶树的生长差异,以便为金叶植物的合理栽培运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样地中金叶榆近5年的株高生长量比金叶槐高73.4%,比金叶白蜡高82.2%;金叶榆近5年的茎粗生长量比金叶槐高48.0%,比金叶白蜡高68.7%;金叶榆的冠幅比金叶槐高18.2%,比金叶白蜡高107.1%。从植株近5年的年轮生长量分析,金叶榆和金枝槐年轮生长量呈增长趋势,其中金叶榆增长得更多;金叶白蜡生长量最小。因此,在天津市武清区样地的轻度盐碱土上,3种金叶植物的生长量有明显区别,从株高、茎粗、冠幅3个方面看,金叶榆生长量最高,金叶槐次之,金叶白蜡最低。  相似文献   

4.
刘旭  陈芬  刘博  谭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181-18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盐胁迫对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胁迫下金叶白蜡幼苗的生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因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金叶白蜡相对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相对冠幅以及生物量增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表明盐分和水分胁迫影响了金叶白蜡的生长.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质膜透性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大,但MDA含量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配比的臭椿根部土壤浸提液对白蜡和刺槐幼苗进行浇灌处理,通过对白蜡和刺槐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配比的臭椿根部土壤浸提液对白蜡和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臭椿根部土壤提取液对白蜡和刺槐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白蜡幼苗根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大,单株叶片数量的抑制作用最小;对刺槐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最大,单株单叶面积干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小;处理①的臭椿根部土壤浸提液对白蜡和刺槐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生理指标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窗中央、林窗边缘和林下3种生境紫楠幼苗生长、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研究,来探明不同生境下紫楠表型可塑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林窗中央紫楠幼苗保存率最低,林窗边缘和林下生境保存率较高。苗高和地径在3种生境下没有显著差异,枝干、叶和单株总生物量均以林窗边缘最大。紫楠叶长(LL)、叶面积(AL)和叶周长(PL)在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显著低于林下生境,但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这3个参数差异不显著。叶片碳、氮、钾质量分数以及比叶面积(S_(LA))、w(C)/w(N)和w(N)/w(K)在3种生境下没有显著差异。紫楠幼苗在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生境中将相对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上部分生长,其中,林窗边缘分配给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86%)大于林窗中央(80%);而林下生境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给叶片和根系。总体上紫楠幼苗叶性状的表型可塑性较低,生物量分配的表型可塑性指数较高,说明其主要通过生物量分配比例的改变来适应不同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选择绿化树种,以指导城市绿化,通过对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园林绿化树种的长势、树高、冠幅、胸径、新生枝条长度等指标进行详细调查,主要从苗木种源、不同土壤条件出发对康巴什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生长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绿化的主要树种是油松、樟子松、云杉、国槐、水蜡、金叶莸和金叶榆,常绿乔木中樟子松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下生长较油松和云杉优越;落叶乔木中国槐在本地区的生长较适合,在各种立地类型下长势均较好;绿化灌木中金叶榆、金叶莸及重瓣榆叶梅的生长状况较好.由于红瑞木耐寒性较差,在越冬时经常遭受冻害.水蜡喜干燥环境,不能频繁浇水,否则会大面积死亡;樟子松、水蜡、国槐、云杉、金叶莸在风沙土条件生长较好,而金叶榆和油松在栗钙土条件下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郁闭度0.20、0.40、0.60、0.80、1.00样地,采用灌木生物量模型法和草本生物量平均木法,估算出不同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02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杨桦次生林郁闭度为0.20时灌草生物量最大,郁闭度1.00时,灌草生物量最小,灌草生物量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小;落叶松人工林在林龄较小时,灌草生物量最小,母树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不同林型在同一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差异显著。郁闭度为0.20和0.40时,杨桦次生林灌草生物量均大于云冷杉林;郁闭度为0.60时,灌草生物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为0.80时,3种林型灌草生物量几乎相等;郁闭度为1.00时,落叶松人工林灌草生物量最大,且其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均大于其他两种林型。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下生境闽楠生长影响及表型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建德 《农学学报》2015,5(2):57-60
为合理配置林下闽楠更新层,在福建明溪对不同林下生境下10年生闽楠的生长表现及表型可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生境对10年生闽楠的生长有着显著性影响,在促进闽楠生长方面林冠林隙>林冠下。林下生境的选择与配置是林下闽楠人工林培育关键措施。(2)林下生境对闽楠植株形态有着显著性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表型可塑性。林冠林隙生境闽楠的冠长及树冠率显著性大于林冠下的。(3)林下生境未显著改良闽楠的树干生物量分配、树根生物量分配比及冠根比;林冠林隙生境的枝、叶生物量分配比显著高于林冠下生境,有着强烈的表型可塑性。表明在适合闽楠生长的林冠林隙生境下,闽楠通过增加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快速的资源获取而促进生长的策略;在不适宜生境时则通过减少枝、叶生物量分配比,采取保守生存策略,进行缓慢的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章古台地区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以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mis)、彰武小钻杨(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cv.Zhangwu)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生物量等,分析其在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分布草本植物共21科36属39种.不同树种林下草本植物组成及分布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樟子松林、赤松林、油松林下形成了以马唐为主要优势种的草本植物群落.樟子松林下盖度和生物量最大,彰武小钻杨的盖度和生物量最小.通过比较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认为彰武小钻杨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中没有绝对优势的草本植物,不确定性较高,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樟子松林下形成了以马唐和虎尾草为主的、稳定的、分布均匀的草本植物群落.[结论]从4种人工林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看,要加强对赤松林、油松林和彰武小钻杨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对铀抗逆性强的3种植物小白菜、苜蓿和黑麦草,以黑麦草为研究中心,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析2种铀浓度土壤中两两植物组合和3种植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组合对黑麦草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土壤条件下,混种都减少了黑麦草根的生长;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促进了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相比低浓度,高浓度铀土壤不利于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会减少黑麦草根的生物量;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苜蓿+黑麦草混种以及三种植物混种会增加黑麦草地上的生物量;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在低浓度铀污染土壤条件下,不同组合的植物混种有助于缓解铀的毒害,特别是苜蓿与黑麦草的混种有助于缓解铀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本文结果为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理论提供支持,为后期进一步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应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8-10318,10371
[目的]为金叶白蜡嫩枝扦插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棚内,用沙壤土做基质,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IBA-K、NAA-Na、DA-6共3因素不同浓度水平处理插穗后的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结果] IBA-K盐、NAA-Na盐、DA-6均能显著提高金叶白蜡嫩枝插穗生根率,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NAA-Na盐>IBA-K盐>DA-6,其中NAA-Na盐是影响金叶白蜡嫩枝插稳生根的主要因子.[结论]试验3组合A1×B3×C3能够极显著提高金叶白蜡嫩枝插穗生根率,其平均生根率达到84.3%,是金叶白蜡嫩枝插穗生根最佳激素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王鹏飞 《农业科技通讯》2023,(1):164-166+172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8个平原生态林常用树种的密度、胸径、树高、冠幅、林地郁闭度、林下地被覆盖度、立木分化程度等林分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环境下,以相同的养护措施养护9年后,8个树种中龙须柳密度减少最多,其次为元宝枫,其他树种密度变化不大;银白杨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龙须柳和国槐,白榆、白蜡、栾树生长速度一般,银杏、元宝枫生长最慢;林地郁闭度0.7以下可以确保林下地被覆盖,且应适当补植灌木;白榆、龙须柳、国槐、白蜡立木分化程度较高,分别采用28.2%、42.9%、42.2%、33.3%移伐强度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新增造林的树种选择搭配和原有平原生态林的林分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东山区林下人参种植地草本层片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人参种植地的伴生植物对人参生长很重要,因此,研究种植地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特征对林下参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多项指标,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人参种植地块草本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杂木林林内的草本植物分布均匀,且层次结构明显,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的均匀度比较高,生态优势度比较低,此林分类型下的人参长势明显优于其它林分类型,这种群落特征可能给林下人参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研究了北京6个城市绿化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各树种在单株密度时日平均耗水量大小排列是:国槐>白蜡>侧柏>油松>丁香>黄杨;日平均耗水速率的大小为:白蜡>国槐>丁香>黄杨>侧柏>油松.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种苗木的耗水量是递增的,耗水速率是递减的.6种苗木随着密度增加日平均耗水速率下降幅度是:油松最大,国槐最小,白蜡、侧柏、丁香和黄杨居中.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混交林林下植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及不同土壤盐分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共记录到林下植被31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禾本科最多,为10种;1、3、7、22龄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分别为芦苇和芦蒿、苦荬菜+灰菜+狗尾草、车前草、韩式隐子草;林下植被的物种并不丰富,生物多样性不高,且富集种少,稀疏种多,地上部分生物量皆大于地下;土壤盐分含量高时,林下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反之亦然,且由于苦买菜和灰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4个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都有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3种常见绿化树种金叶女贞、国槐、水蜡一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在温室设置不同的盆栽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这3种绿化树种苗木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受干旱胁迫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盆栽土壤干旱胁迫下,水蜡的抗旱性相对较好,其次是国槐,金叶女贞的抗旱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生物量树种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毛白杨、馒头柳、臭椿、构树、榆树、白蜡、国槐等7种天津市常用绿化树种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对比各树种在Cd轻度污染土壤和未受Cd污染土壤中的生长表现(株高和茎粗生长量,成活率),分析Cd污染土壤中各树种不同器官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BCF),及对土壤Cd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7种树种在轻度Cd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其株高和茎粗生长量及成活率均与未受Cd污染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各树种均对土壤重金属Cd有一定的耐性;地上部器官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馒头柳榆树臭椿构树国槐白蜡,根部富集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臭椿白蜡国槐,各树种根部富集能力均高于地上部;Cd去除能力表现为毛白杨榆树馒头柳臭椿构树白蜡国槐。综合而言,毛白杨、榆树、馒头柳、构树和臭椿每年可去除土壤中Cd大于3.71 mg·m-2,显著高于白蜡和国槐(P0.05),在原位修复土壤Cd污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3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瑞峰  张新全  刘金平  杨烈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17-1818,1821
以2种在四川地区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引进品种为材料,比较其在3种不同土壤上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土壤的适宜性不同,盛世苜蓿在紫色粘壤中生长最好,单株生物量可达39.828g,而其在紫色粘土中生长最差,单株生物量仅为10.96g;四季绿苜蓿在紫色砂壤中生长最为适宜,单株生物量可达45.788g,而其在紫色粘壤中表现最差,单株生物量仅为27.094g。对2个苜蓿品种的地上、地下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分各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分各指标中,除主根长外,其余各指标(包括侧根数、最长侧根长、鲜根重和根体积)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各指标中根体积、鲜根重、侧根数、最长侧根长与地上部分各个指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主根长仅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分其他指标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适宜的混播组合,利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别与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尧扁穗冰草也A. cristatum (L.)Gaertn页尧沙生冰草(A. desertorum Schult.)和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Leyss)等4 种禾本科牧草以2颐1 的比例混播,比较荒漠草原区不同混播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状况和混 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组合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扁穗冰草和紫花苜蓿+沙 生冰草两种组合居中,紫花苜蓿+蒙古冰草组合最差;在荒漠草原中,混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生物量,且豆科 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有利于两种牧草的正常生长,是一组很好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