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笔者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5425头奶牛进行结核病监测检测,然后间隔42d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或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前后两次的阳性牛或可疑牛符合率.结果显示,前次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或可疑牛共计142头;再次检测呈阳性或可疑的142头奶牛中,结果仍为阳性牛121头.结果表明,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假阳性率约为14.8%(21/142),建议用皮内变态反试验监测检测奶牛结核病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开展1次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降低养殖业主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2003-2009年连续7年对延平区乳牛的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监测。结果显示,用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共检验乳牛97399头次,其中布鲁氏菌病血清阳性64头,平均阳性率为0.07%,最高阳性率为0.40%(49/12157);用结核病PPD皮内变态反应共检验乳牛111003头次,其中结核病阳性273头,平均阳性率0....  相似文献   

3.
<正>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牛慢性传染病。通常认为乳牛多发,黄牛结核病的记载和报道较少。现将徐州某场黄牛结核病的病史调查及临床和病理观察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多年来从临床和剖检中发现过多次典型病例,79年开始用结核菌素检疫到82年共查黄牛596头,阳性牛225头,占35.94%,可疑127头,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先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对10200头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然后应用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前者检测出的阳性牛和可疑牛再次进行结核病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出结核病阳性牛96头、可疑牛4头;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呈阳性的96头奶牛,结果为阳性牛94头、阴性牛2头,而检测皮内变态反应为可疑的4头奶牛,结果全为阳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7.92%(94/96),虽然皮内变态反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且费时、费力,但考虑到γ-干扰素试剂盒比较昂贵,建议用皮内变态反应作为初筛试验,γ-干扰素试验用于初筛阳性样品的复核,以提高结核病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某奶牛场100头份奶牛奶样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PPD)检出阳性牛17头,结果符合率为94.11%.用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所需时间为6h,显示其快速、特异等优点,为今后牛结核病的检疫工作提供了1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被检的934头奶牛中,初检检出阳性结核病牛8头,可疑牛5头,对可疑牛复检后,检出阳性牛1头,共检出阳性牛9头,阳性率为0.96%(9/934):阳性牛中黑白花奶牛7头,阳性率为1.17%(7/599),当地黄牛2头,阳性率为0.60%(2/335);从检测结果看,恰卜恰镇黑白花奶牛的阳性率;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黑白花奶牛对结核病的抵抗力比当地黄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控制和净化北流市奶牛结核病,采用提纯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诊断,开展奶牛结核病流行学调查。结果表明,厩棚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无露天运动场,长期圈养,久而容易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奶牛结核病,11个奶牛养殖户中,有6户因如此环境饲养被检测有结核阳性牛共14头;4个奶水牛养殖户共奶水牛360头无一感染结核病,表明奶水牛更能适应北流市自然环境和对结核病不易感。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2007-2012年(2009年未统计)奉贤地区19家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几年来共检测奶牛结核病93179头次,其中检出阳性牛86头、可疑牛1774头,经两次复检判定为阳性的有30头,占所有可疑牛的1.7%,其转为阴性率相当高。因此应重视奶牛复检工作,分析原因,减少误判率。  相似文献   

9.
奶牛场的牛结核病威胁到公众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摘要 目的:调查牛结核病的影响和从被感染的产乳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提取牛结核分支杆菌.方法:从1万头奶牛场的动物中对1000头进行皮下结核菌素单一比较测试.为了显示和分离牛结核分支杆菌,对被感染的动物的乳、面部和鼻的分泌物进行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在结核菌素测试中,有6.91%的水牛和8.64%的乳牛被确定患有牛结核病.从确诊的水牛的奶中分离出28.07%的结核菌素,鼻分泌物中分离出12.18%的结核菌素.从确诊的乳牛的奶汁中分离出25%结核菌素,鼻分泌物中分离出12.5%的结核菌素.结论:引起动物结核病的牛结核分支杆菌是从产乳动物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贺兰县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宁夏地区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采用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对宁夏贺兰县2个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奶牛2 230头。[结果 ]在2个规模化奶牛场累计检测出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奶牛79头,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ELISA双阳性奶牛72头,双阳性率为3.23%(72/2 230)。[结论 ]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在对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先以皮内变态反应方法筛测,再结合γ-干扰素ELISA检测结果确诊,更有利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相似文献   

11.
为完成奶牛结核病净化工程,天津市引进了γ-干扰素检测新技术,结合传统的检测、扑杀、消毒、检疫、流调、监管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奶牛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根据本市奶牛结核病防治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市奶牛结核病净化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科学的可行的以区县为单位分区实施的净化技术路线。通过4年的努力,全市共完成奶牛结核病检测71.3万头次,检出阳性牛170头,且阳性牛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无阳性牛检出。至2013年底,全市所有农业区县均达到农业部颁布的奶牛结核病净化标准,并通过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本文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它地区开展奶牛结核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全面了解枣庄市市中区牛羊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的流行情况,2015年6月份开展了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的方式对采集的1926份血清(牛816份,羊1110份)进行布病检测;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816头牛进行结核病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阳性牛16头、阳性羊4只;牛结核病检测,检出阳性牛3头。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都可以引起奶牛发病。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扩大 ,对奶牛结核病的检疫也更加重要。笔者近期对双城市2个奶牛场进行了结核病的检疫 ,现报告如下 :奶牛场1:奶牛存栏16头 ,犊牛9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2头 ,可疑感染牛3头 ,其中包括1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奶牛场2 :奶牛存栏数30头 ,犊牛12头 ,检出结核病阳性牛4头 ,可疑感染牛4头 ,其中包括2头犊牛 ,其余为健康牛。1检疫的方法和步骤1.1材料准备游标卡尺、注射器、…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奶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检测上海某奶牛场的483头奶牛,然后用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皮试法阳性牛及与阳性牛密切接触牛共50头。结果发现: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的阳性符合率100%;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ELISA阳性牛。我们考虑在高风险牛场增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频率,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15.
我市奶牛业以个体小规模养殖为主,牛群多为外地引进,结核病时有发生,成为阻碍本市奶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某牧场为例,2001年6月,存栏成乳牛216头,经检测,结核病阳性牛55头,阳性率高达25.5%。该场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探索和实践规模奶牛场的结核病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起奶牛结核病的处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18日,宁夏灵武市动物检疫站对辖区某奶牛场进行结核病监测,共检测奶牛156头,检出结核阳性牛26头,阳性率达16.7%。如此高的阳性检出率,在宁夏乃至全国实属罕见。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可通过多种途径在人畜间传染。为控制该场奶牛结核病的蔓延,宁夏农牧厅、灵武市人民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18日,宁夏灵武市动物检疫站对辖区某奶牛场进行结核病监测,共检测奶牛156头,检出结核阳性牛26头,阳性率达16.7%。如此高的阳性检出率,在宁夏乃至全国实属罕见。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可通过多种途径在人畜间传染。为控制该场奶牛结核病的蔓延,宁夏农牧厅、灵武市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最适合牛结核病污染场的检测方法,加快牛结核病净化,采用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SICTT)、牛结核病ELISA-γ-干扰素试验(IFN-γ-ELISA)、牛结核病抗体ELISA试验4种方法,对某结核病污染牛场300头奶牛进行检测,并以TST为参考标准,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方法中,IFN-γ-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TST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TST。结果表明,IFN-γ-ELISA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在牛结核病污染场净化初期使用,可以尽量避免阳性牛漏检,从而加快牛结核病净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依据《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柳州市20日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结核病检测。2004~2013年累计检测奶牛养殖场431个(次),检测奶牛20223头,阳性牛105头,平均阳性率为0.52%。通过采取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淘汰阳性牛等措施,柳州市奶牛养殖场的牛结核病得到了稳定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变态反应来揭示动物感染结核菌的情况,虽有很高的特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反应。笔者对我师某团1967~1990年间结核病检疫等情况做了调查。此间共检疫牛21252头次,阳性1632头次,平均阳性率为7.7%。每年对检出的阳性牛都进行隔离扑杀,但所有被扑杀的阳性牛从未发现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今年又检疫260头,阳性反应38头,阳性率为14.6%;同时又对去年检出的36头阳性牛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