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宿州市1957~2010年近5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小麦干热风的发生日数,并对其进行周期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分析和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淮北地区小麦干热风呈南少北多态势;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及轻干热风年型变化周期较为明显,干热风日数呈总体减少趋势,干热风变化周期目前处于谷底,未来5~7年内似乎会呈现总体上升态势。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与候干热风日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在5月下半月,且有逐候递减的趋势,而在第四、第五候影响最大;因此,淮北地区5月20日前后正值小麦乳熟期,对干热风最为敏感,是干热风防御的主要时段。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主要有气候、品种、播种、耕作、肥力等方面的原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低温对小麦的危害类型及症状,分析了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防御、补救措施,以期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濉溪县近 5 0年的降水情况 ,并结合试验资料综合分析 ,阐述淮北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特点及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提出了防御旱涝灾害的综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防御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灾害之一,主要发生2个阶段:一是越冬期冻害,另一个是春季冻害和低温冷害。1霜冻发生的规律与危害寒潮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一般把日平均气温一次连续降温大于10℃,在连续降温的过程的终日(或终日的次日),最低气温小于0℃(冬季)或小于5℃(春季3、4月)称为寒潮。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各地出现的寒潮次数也不尽相同,基本规律是淮北地区寒潮比沿江江南多,有自北向南递减趋势。1.1越冬期冻害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抗寒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积累,细胞液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大大增强,一般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小麦冻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濮阳小麦越冬冻害气候影响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9年濮阳39年冬季(年前12月-年后2月)积温、1月份平均气温和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的历史资料,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气候影响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濮阳小麦冻害的类型属于入冬剧烈降温型,是小麦入冬冻害最严重的天气类型。提出了小麦冻害防御对策,包括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加强冬前麦田管理以及冻后补救措施。越冬冻害由于发生时期早,在后期管理上仍有较大的回旋空间,若管理措施得当,小麦仍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玉米倒伏的成因,提出选用抗倒宜机收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控水松土、防控病虫、化控防倒等防御倒伏的措施,以为该地区夏玉米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影响小麦高产的诸多因素通过试验、调查、研究认为,其主要因素有基本苗的大小,肥料施用,灌溉与排涝,病虫害防治等。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当家品种为半冬性品种“烟农19”,其适宜的基本苗为12万-15万/亩;氮肥总用量为18-20kg,其中基肥、苗肥与穗肥的比例应为7:3,氮、磷、钾肥比例为3:1:3:小麦一生应及时灌好起身拔节水和注重小麦灌浆中后期的排涝与降渍及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小麦播量偏大,主要由播种质量、种植方式等方面原因引起,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主要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通过分析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了抗旱避灾、兴修水利、覆盖栽培、培肥地力、加强栽培管理等防灾减灾的措施。以期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小麦生育期间的水分供应不协调、小麦成本高以及比较效益差,造成了黑龙江省的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滑.认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小麦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及物化水平的投入和降低小麦生产的成本是解决小麦生产滑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分析2013年小麦种植生长存在的问题,即稠、旺、重、多、冻、倒,并提出管理对策,以促进淮北地区小麦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1.1播量加大.播期长。淮北地区小麦播种时期,一般从10月1日开始至10月底基本结束。由于各地生产条件不同,播种质量差别较大,有抢墒播种的,有抗旱抢种的,也有等雨播种的,造成年前苗情不一。从技术角度讲,天气干旱,土壤墒情不好,播期推迟,适当增加一些播种量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6.
陈慧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198-200
分析了小麦赤霉病近年在濉溪县小麦生产中频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施药防控、提高施药技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加大抗病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一系列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干热风的类型和气象指标,分析了干热风对小麦的伤害机理,并提出防御措施,以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葛胜  朱伟  俞瑗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14-115
通过对2012年扬州市邗江区不同栽培条件及防治条件下小麦赤霉病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以期为淮南麦区小麦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飞 《现代农业科技》2014,(5):91-91,96
分析了小麦发生冻害的多种原因,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预防小麦冻害发生的对策,以促进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小麦作为凤台县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至关重要。近几年,凤台县小麦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量始终不高、不稳。该文从土壤、种子、施肥、播种、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该县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小麦产量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