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几种多糖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香菇多糖、海带多糖、石耳素等10余种多糖对黄曲霉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发现海带多糖、香菇纤维素、马铃薯直链淀粉、A型大豆多糖能够明显降低黄曲霉菌丝产量;同时海带多糖、香菇纤维素、马铃薯直链淀粉、香菇多糖、绿豆多糖抑制了黄曲霉菌产毒,其中海带多糖、马铃薯直链淀粉、香菇纤维素、香菇多糖能够明显降低黄曲霉菌菌丝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弯曲乳酸杆菌HB02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厌氧培养法对1株具霉菌抑制活性的弯曲乳酸杆菌(HB02)进行了培养,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了培养物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酸的含量,并通过共培养法检测了该菌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在双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37℃培养48h后培养液中乙酸51.75mmol·L^-1、丙酸0.77mmol·L^-1、丁酸0.37mmol·L^-1、乳酸28.06mmol·L^-1。乳酸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乳酸越多,培养基pH值越低,黄曲霉菌丝产量越低,而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则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乳酸所致低pH值只能抑制黄曲霉生长而不能抑制其产毒。当HB02与黄曲霉共培养时,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产量均比黄曲霉单独培养时低(P〈0.01)。结论:HB02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制约作物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黄曲霉菌特异性地侵染高含油量的作物种子(如花生种子),表明寄主脂质及其衍生脂类在黄曲霉菌生长、发育和产毒能力中扮演着霞要角色.主要综述了作物种子和黄曲霉菌通过脂氧合酶代谢途径(LOX途径)合成许多脂质衍生物和氧脂,以及这些衍生脂质和氧脂信号在调控黄曲霉菌发育和产毒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研究黄曲霉菌的抗性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乳酸菌防霉去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乳酸菌吸附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及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将乳酸菌细胞与黄曲霉毒素B1在生理盐水中相混合,在37℃振荡培养60和120min后检测生理盐水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同时利用Ames试验检测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的8株乳酸菌中,乳酸菌结合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在4%~50%之间,其中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GMCC1.539吸附黄曲霉毒素B1能力最强.Ames试验表明,被结合的黄曲霉毒素B1仍有较强的致突变性.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确定3种吸附剂Soils(SO,Novus国际公司)、NovasilPlus(NOV,美国安格公司)和试验采用结核菌-100(MTB,美国奥泰奇公司)分别添加在含黄曲霉毒素(AF)日粮中,对奶牛乳中AFM1的影响。采用3个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163d的泌乳初期至中期奶牛,依据胎次、体重和产奶量分组,不限量采食和饮水。在4个连续的7d,每个重复时期,母牛随机分组,饲喂4个日粮配制。日粮配制为:AF组(112肛gAFB1·kg饲料千物质M)、SO组:AF+O.56%SO、NOV组:AF+0.56%NOV和MTB组:AF+0.56%MTB。在每个试验期的第6、7天收集奶样.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线性体细胞评分不受日粮配制的影响,4组平均分别为22.20kg·d、33.87kg·d^-1、3.78%、2.95%和1.60%。AF从饲料到牛奶的转化率4组分别为2.65%、1.48%、1.42%和2.52%,每天分泌到乳中的AFM。分别为66、37、35和63μg·d^-1。在含AF饲料中添加SO和NOV显著降低乳中AFM,浓度(SO组为45%,NOV组为48%)和AFM,的分泌(SO组为44%,NOV组为46%)。相反,MTB组对降低乳中AFM.浓度(4%)、AFM,分泌(5%)以及AF从饲料到乳的转化无效。结果表明,占日粮0.56%的SO组和NOV组对采食舍12μgAFB1·kg^-1日粮DM的母牛降低乳中AFM,浓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3种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试验评价3种吸附剂(吸附剂A:主成分为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吸附剂B:主成分为水合铝硅酸盐;吸附剂C为复合物,主成分是酵母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效果,并通过吸附剂对摄入AFB1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验证体外试验结果。【方法】(1)pH为2.0、6.0、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下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能力;(2)吸附剂对AFB1的结合速率;(3)吸附剂结合AFB1形成的复合体的稳定性;(4)240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比较吸附剂对摄入AFB1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1)5种酸碱条件下吸附剂结合AFB1的能力大小顺序为B>C>A;(2)吸附剂B在10 min内对AFB1吸附率达到97.69 %,且60 min内一直处在96.03 %以上,而吸附剂A、C在60 min内对AFB1的吸附能力不稳定;(3)与吸附剂A、C相比较,体外条件下吸附剂B与AFB1形成的复合体解吸附率最低;(4)与基础组比较,AFB1组肉仔鸡采食量、体重增加显著下降,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种吸附剂均能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吸附剂B能显著改善摄入AFB1污染日粮(98.98 μg?kg-1)的肉仔鸡血清蛋白水平的降低,添加吸附剂A或C效果不显著。【结论】3种吸附剂对AFB1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剂B的作用效果优于吸附剂A和吸附剂C。结果提示,将吸附剂B应用于被AFB1污染的家禽饲料中,与其它霉菌毒素管理措施相结合,能降低AFB1对肉仔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部分饲料样品中黄曲霉及其毒素B1的检测贾永清李一经(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张艳彬(哈尔滨三棵树配合饲料厂)来稿时间:1997-01-04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一组有毒化合物,黄曲霉毒素B1是其中毒力最强、发生中毒最多的一...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1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分析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合成的黄曲霉毒B1(AFB1)-C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为免疫原,制备了高亲和力的多抗血清,建立了简便、灵敏的AFB1间接竞争抑制ELISA定量分析法。AF类似物B1,B2,G1,和G2与AFB1抗体的相对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3.4%,9.1%和小于1.3%。本法测定AF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5~250pg,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3%和7.9%,大米和混合饲料中测定AFB1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s)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抑制黄曲霉并降解其毒素的菌种。己从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分离得到具有抑制黄曲霉毒素的脂肽抗生素Bacillomycin D。Bacillomycin D属于Iturin家族,是枯草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毒素最强抗生素,也是目前唯一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得到并且已经鉴定的具有抗黄曲霉活性的物质。该文对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抗菌脂肽Bacillomycin D的结构、性质、抑制黄曲霉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孢子浓度为l×l 06(个/ml)的黄曲霉菌接种花生种子,对抗产毒和易产毒品种间4种主要芪化物(resveratrol,ε-viniferin,δ-viniferin,pterostilbene)合成变化,相关抗性酶活性(PAL、POD、PPO)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品种间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芪化物的合成速度与抗产毒有关.在接种黄曲霉菌第3天时,抗产毒品种黔花生3号4种芪化物含量达到峰值,含量为47.37 μg/g,为对照的54倍;易产毒品种花育22号芪化物含量仅5.5 μg/g;抗产毒品种芪化物含量和相关抗性酶(PAL、POD、PPO)活性都高于易产毒品种;在16个考察的花生品种中,发现了4个芪化物含量较高,病情指数和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对较低的花生品种;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花生品种芪化物含量与病情指数、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851、-0.850.因此,花生接种第3天时的芪化物含量可作为筛选和培育花生抗产毒品种的重要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对黄曲霉菌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的种子,用黄曲霉菌接种,调查病级,研究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亲本自交系之间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不同亲本组配的杂种F1对黄曲霉菌的抗感表现不同.各家系的分离群体中抗感个体的分离,少部分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而大部分组合的分离群体不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说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既有主基因效应,也有多基因效应.多基因遗传体系中,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还有上位性效应.6个自交系中,可检测到5个对黄曲霉菌有抗性的基因位点,在自交系RA中携带1个效应较大的抗性基因,而其他几个自交系仅携带1~2个效应较小的抗性基因.自交系RA除可用于抗黄曲霉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也可用于发展作图群体对玉米抗黄曲霉菌基因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4.
比较寄生曲霉和黄曲霉pksA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方法:采用RT-PCR从寄生曲霉AS3.4407和黄曲霉菌AS3.4409中克隆得到pksA基因部分序列,经克隆后测序。结果: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该两株菌pksA基因同源性可达98.0%。  相似文献   

15.
【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等农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目的】在前期明确我国黄曲霉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为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以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源头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我国东北早熟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及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等花生主产区分离出的黄曲霉中挑选出不产毒(ND)、中低产毒(0—1 500μg·kg-1)和高产毒(>1 500μg·kg-1)黄曲霉102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泡法接种花生种子,进行黄曲霉侵染等级和侵染指数鉴定,分析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的侵染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02株黄曲霉对花生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3.89%—67.50%,侵染指数在31%以上(侵染等级为3级、4级)的中高侵染力菌株占比达54.90%,中高侵染力且高产毒菌株占比为18.63%,主要来自江西樟树和广东湛江;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产毒量与侵染指数...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分离自花生的黄曲霉LYYSS03-3在不同温度(15-35℃)、不同相对湿度(水活度分别为0.5,0.7,0.9)下的菌落生长特性进行检测,采用Boltzmann和Logistic 模型对黄曲霉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适宜温湿度阶段,花生黄曲霉的生长曲线更适合用Boltzmann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茵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选用乳酸茵和枯草芽孢杆菌与黄曲霉共培养,通过测定黄曲霉菌丝质量以及培养液pH来判断对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结果表明:3株乳酸茵培养液上清液和4株枯草芽孢杆茵对黄曲霉菌丝的生长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以乳酸菌A2培养液上清液抑制作用最强,茵丝质量为0.119...  相似文献   

18.
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汕油523、粤油79、湛油30)在干燥器中分别用LiCl、MgCl2饱和溶液隔层储存1个月后,种子的含水量(w)分别降至2.82%、4.96%,用1 mmol/L茉莉酸甲酯(MJ)处理这些种子,开放式贮存6个月,然后接种黄曲霉孢子并培养9 d,测定种子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及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和β-1,3葡聚糖苷酶的活性.发现MJ处理后可降低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同时,通过提高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活性来提高花生种子对黄曲霉的抗性.但对β-1,3-葡聚糖苷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纳米银(AgNPs)胁迫下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TL-F3)的氧化应激变化及其对AgNPs的吸附能力,通过序批式试验,探究不同浓度AgNPs对A.flavus TL-F3生长、细胞形态、胞外聚合物(EPS)分泌、抗氧化系统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gNPs可抑制A.flavus TL-F3生长,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正相关。AgNPs可致A.flavus TL-F3菌丝发育不完全,表面破损。与不加AgNPs的对照组相比,当AgNPs的质量浓度为80 mg·L-1时,胞外聚合物含量升至237.55 mg·g-1,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均显著(P<0.05)提高,而Na+K+-ATP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了50.37%。A.flavus TL-F3对AgNPs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当AgNPs的质量浓度为1、30、50、80 mg·L-1时,A.flavus TL-F3对AgNPs的吸附率可达68.5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