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解决冻干和冻干-微波真空联合干燥技术存在的耗时长、能耗高、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获得品质较好的干制品,以怀山药为对象开展多相态微波干燥(multiphase microwave drying,MMD)研究,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加载方案实现转换点调控,探究转换点干基含水率(0.36、0.59、0.79 g/g)对怀山药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为对照,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怀山药干燥特性、能耗和品质特性(复水性、收缩率、色泽、硬度、脆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水平的增加,怀山药MMD转换点干基含水率增大,产品复水性降低,收缩程度增大,硬度变大,细胞结构破损程度增加。MMD方案Ⅰ(转换点干基含水率0.36 g/g)干燥时间与微波冷冻干燥相比缩短31.3%,能耗相比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冷冻干燥分别降低68%、34%,同时,所得怀山药干制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均匀的微观孔隙结构,其复水比(2.44±0.04)、收缩率(0.88±0.02)、色泽、硬度(4.95±0.45)、脆度(2.48±0.51)与微波冷冻干燥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真空干燥虽所需能耗低,但其产品复水性最差,收缩最为严重。综合考虑高效低能耗干燥与产品品质提升的需求,可通过转换点调控的多相态微波干燥实现高品质怀山药加工。  相似文献   

2.
不同追施氮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氮肥追施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量和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开花期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追肥处理对总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显著;追肥处...  相似文献   

3.
品质是评价一个物种是否引种成功的重要指标。对小油桐品质的评价可以从小油桐含油率、种子油特性和柴油主要指标来进行。本文收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气象数据以及小油桐品质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气象条件对小油桐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油桐品质对温度和日照的反应较为明显。小油桐较耐旱,喜好炎热的生境,光照充足,种子含油率高。热量温度条件是影响小油桐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的气候生态环境因子,同时也是影响小油桐种子含油率高低的关键条件,最终影响到小油桐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2020/2021年度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4个省份分别设置大田试验,选择周麦18、周麦36及爱民蓝麦1号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分析比较不同气象因子对3个品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籽粒长度、株高及产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于品种基因型,而籽粒宽度、产量三要素、籽粒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受品种基因型的影响大于环境条件。从不同试验点气象因子来看,籽粒长宽和千粒重表现一致,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和拔节−成熟期气温的负向调控;株高主要受拔节期水分和气温的正向调控;产量和穗粒数主要受抽穗期水分和气温、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有效穗数主要受拔节−抽穗期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籽粒淀粉含量受拔节后气温、水分的正向调控,受扬花后期日照时数的负向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与其相反,纤维素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综上所述,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均存在显著影响;拔节后的平均气温、总供水量及总日照时数对小麦籽粒表型、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滴灌施用不同氮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是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施用四种不同氮肥,以了解不同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所选用的氮肥有: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尿素在促进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优于其它3种氮肥;滴施4种不同氮肥影响马铃薯块茎对N、P、K、Ca、Mg等养分的吸收;硝酸铵在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降低还原糖含量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影响米槁果实品质指标的土壤因子,为人工栽培选择合适条件培育品质优良的药材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自不同产地采集22份米槁果实和土壤样品,测定其果实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应用简单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米槁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  结果  产地不同,米槁果实营养成分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不同;不同土壤养分、酶活性对米槁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总糖主要受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影响;还原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pH和过氧化氢酶影响;可溶性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pH和酸性磷酸酶影响;粗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pH影响;多糖主要受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pH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总黄酮主要受土壤全磷、速效钾、有机质、pH 、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粗脂肪主要受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pH、脲酶、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土壤 pH和全钾是影响果实综合品质的重要因子,其次是全磷、速效钾、有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结论  土壤养分含量是制约米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结实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籽粒品质及其粒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以中熟籼稻“扬稻6 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0 kPa、-15 kPa、-30 kPa、-45 kPa)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籽粒品质有较大影响, 且影响程度因品种、粒位不同而异。与对照(0 kPa)相比, 土壤轻度胁迫(土壤水势在-15~-30 kPa 之间)籽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 垩白度和消碱值降低; 不同粒位间比较, 土壤轻度胁迫对水稻穗上二次枝梗或同一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影响较大。随土壤水势进一步降低稻米品质变劣。在0 ~ -45 kPa 范围内, 随土壤水势的降低,粗蛋白含量和胶稠度增加。灌浆期土壤轻度落干(土壤水势在-15 ~-30 kPa)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储藏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差异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探讨储藏稻谷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对国内不同储藏区域、储藏年限的180个商品稻谷样品的电导率(ECR)、丙二醛含量(MDAC)、脂肪酸值(FAV)、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然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和陈化程度的加深,ECR、MDAC、FAV逐渐增大,而CAT、POD、PPO的活性逐渐降低,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储藏年限间稻谷品质的差异,其中显著影响稻谷新鲜度的指标是FAV、ECR、MDAC和PPO活性,尤以FAV的差异最大;而不同储藏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稻谷类型上的差异也将对储藏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储藏条件对糙米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储藏条件是影响糙米储藏品质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糙米在5℃、20℃、30℃及自然室温下,分别以真空加脱氧剂、真空、CO2气体封入、自然空气封入、纸袋包装五种包装(气体)条件下,储藏6个月,糙米及其精米和米饭的有关理化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储藏区米饭品质劣化严重, 储藏中糙米过干燥也可能影响米饭品质,真空与脱氧剂并用、真空、CO2气体封入、空气封入四种包装条件对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稻米的储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采后红富士苹果热处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在不同时间-温度的热空气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对红富士苹果进行不同时间-温度的热空气处理,处理后的果实置于(0±0.5)℃条件冷藏4个月,然后置于20℃条件下7 d(模拟货架期),对货架结束时果实底色a*值、硬度和固酸比进行测定。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苹果底色a*值、硬度和固酸比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考察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果实品质各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热处理温度为36.3℃,处理时间82.5 h。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变化对金银花叶片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伟  周凌云 《土壤》2007,39(3):479-482
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测定了金银花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叶重、光合日变化、日碳固定总量等多个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金银花的叶面积降低,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叶重都升高;土壤干旱加剧了金银花叶片光合日变化的波动,土壤相对含水量最低(30.01%)时,光合速率谷底值比峰值降低了89.47%;但日碳固定总量变化不大。金银花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比叶重来保持一定的碳积累以便适应土壤干旱。  相似文献   

12.
潮土区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对华北平原大兴县 1 982— 2 0 0 0年两个时段大量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质地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体现了土壤质地越重 ,养分含量越高的特点 ;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 982年的大于 2 0 0 0年的 ;但 2 0年来 ,由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增强 ,质地对土壤养分水平的影响渐趋减弱 ,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水平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13.
詹其厚  陈杰  周峰  黄辉 《土壤通报》2006,37(6):1041-1047
本研究基于黄淮海平原多个变性土剖面分层土壤样品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数据,对其肥力特征、生产性能以及培肥改良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结果表明,机械组成中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差是变性土主要物理性状特征,受其影响,土壤表现出耕作性能差、蓄水能力弱、保水性能不强等特点;化学性状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不高、质量差,土壤氮素水平仍较低,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异加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缓慢降低,土壤CEC含量较高,土壤保肥性能强,但供肥性能较差等特点。这些性状特点对土壤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适耕期短,易受旱、涝(渍)灾害的危害,土壤有效养分低、营养失调,钙质结核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运行以及作物根系生长等方面。指出:(1)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2)合理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3)改进耕作、灌溉技术,调控土壤水分状况等是培育变性土肥力质量、提高土壤生产性能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素  熊东红  校亮  吴汉  杨丹  张宝军  郑旭 《土壤》2016,48(6):1270-1276
选取3类典型冲沟(活跃、较活跃和稳定)的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探明冲沟不同空间部位土壤机械组成特性及其抗冲性差异,结果表明:1活跃、较活跃冲沟土壤质地均为砂质壤土,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质地各不相同;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体为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细砂粒含量为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粗砂粒含量则是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2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均是沟床最高,而3类冲沟同一部位抗冲性大小比较中,沟头和沟床土壤抗冲性为稳定冲沟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集水区以活跃冲沟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与稳定冲沟的土壤抗冲性相当。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砂粒含量是影响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指标,黏粒含量影响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粉粒含量与较活跃冲沟沟头、稳定冲沟集水区和沟床的土壤抗冲性有关。研究结果从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抗侵蚀性的关系角度为冲沟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壳掺播对土壤质地及烟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烟区土壤主要为水稻土,质地偏黏,不利于烟叶生长,为此,在宣城烟区耕作层土壤中掺播一定体积比例的稻壳,探讨其对土壤质地和烟叶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掺播稻壳比例的增加,0.02~2mm的土壤颗粒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容重)、含水量和pH降低,但这种趋势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②烟田耕作层土壤掺播稻壳总体上有利于烤烟生长,能够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其中以掺播20%~30%的稻壳(稻壳体积/土壤体积)时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工艺评价结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人工灌木群落土壤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书乐  王学全  李少华 《土壤》2016,48(2):409-413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土壤有机碳密度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灌木群落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 cm)由大到小是:沙棘9.42 kg/m2、沙柳6.73 kg/m2、乌柳6.06 kg/m2、草地4.56 kg/m2、柠条3.67 kg/m2。不同灌木林地0~100 cm土壤质地和分层状况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0~10 cm)含量最高。与对照样地草地相比,位于丘间地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肥力低下区识别及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山东禹城市土壤质量指数的空间表征进行了评价,并深入分析了土壤肥力低下区的范围及其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禹城市西南和中部土壤肥力质量指数较高,肥力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该市北部、西北和东南三个区域。利用土壤肥力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确定禹城市土壤肥力低下的判定阈值为0.55,该市大部分区域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该阈值以上,仅在北部、西北和东南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共有2 494 hm2的耕地土壤肥力低下的风险较高。该市北部肥力低下区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土壤质地和全磷含量,西北部主要受土壤盐化限制,而东南部的土壤肥力低下区则受土壤速效养分低、土壤盐化、质地较差以及土壤全氮含量不足等多个限制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巯基乙醇联合变性法、Trizol法和CTAB—LiCl法等3种方法,分别对山药叶片和块茎进行总RNA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rizol法难以提取RNA,异硫氰酸胍-巯基乙醇联合变性法提取RNA效果不理想,存在DNA污染,这2种方法不适合于富含多糖类物质的山药组织总RNA的提取;CTAB-LiCl法提取叶片和块茎组织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成功率高,可作为山药类植物总RNA提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南部沿城乡梯度土壤铅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量Pb沿城乡梯度显著降低,但不同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有效态Pb含量沿城乡梯度具有显著降低,并且在城市土壤中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另外,土壤有效态Pb含量在夏季郊区样品和秋季城市样品的层次之间也有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pH和CEC对全量及有效态Pb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人为等因素是影响土壤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激光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及质地确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湿筛-吸管法是测定土壤颗粒组成(PSD)的传统方法,而激光法则是新兴的土壤颗粒测定方法,为了明确二者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应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中国6个主要土纲的265个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激光法测定的土壤黏粒含量明显地小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激光法测定的土壤粉粒含量明显地大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而对于土壤砂粒含量的测定结果二者互有高低。两种方法测定的黏粒、粉粒和砂粒间均分别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甚至按照美国的7级分类标准,每个粒度级别在两种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按照激光法和吸管法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式得出了用激光法测定数据的砂土、壤土和黏土质地划分界限,从而能够应用激光法测定的数据直接进行质地划分,这对于推动激光法在土壤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动土壤科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