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群  曹志立 《现代园艺》2023,(2):149-152+15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公园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人们对公园绿地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衡量其数量和人均面积,而是更加关注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合理性,居民能否快速便捷地进入公园进行活动。本研究从目前评价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可达性入手,结合公园出入口POI数据,居住设施POI数据和道路网数据,基于3种不同的出行方式,通过网络分析法,使用ArcGIS分别对天津市中心六个行政区内的公园进行可达性及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发现,整体公园绿地空间分布较不均衡,且存在公园分布与居民点分布不相匹配的情况,从分析结果来看,机动车可达性>非机动车可达性>步行可达性,进而根据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建设布局和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选址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和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公平而高效的供给。居民对于城市绿地承担的功能的认知差异受到自身因素和其所在绿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社会分异的视角出发,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问卷对苏州市居民就公园绿地认知进行调查,分析苏州市市区范围内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居民对其功能重要性和功能感知2方面的认知程度和其影响因素,并针对调研结论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在满足城市发展及人群需求的基础上,为提高公园绿地及城市用地效率提出可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可达性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及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可达性优劣直接反映绿地服务范围的大小。文章利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赤峰市城区内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及服务面积比。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服务区集中,服务覆盖力不够,绿地类型结构欠均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构成的一个重要符号,作为城市中心公共开放空间的芝加哥千禧公园,在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设计风格独特,将公共性、科技性、服务性、人文性等特征有机结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仁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绿地景观空间数据库,并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对现有的铜仁市绿地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建议。结果表明:铜仁市中心城区绿地总面积为1 267.59m~2,绿地率为29.55%,人均绿地面积为31.91m~2;各景观类型斑块边缘较为复杂,斑块比例和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破碎化程度较大,未能充分发挥生态作用;老城区公园绿地过于集中,而新区公园分布不均,可达性和利用率较低。建议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中,改善斑块类型,增加中、大型斑块数量,优化斑块布局,合理规划各类景观绿地,尤其注重道路绿化与山体绿地的开发利用,使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流动性加强,服务半径增大,空间分布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小尺度公园是城市中对市民开放的小型绿地空间,服务于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单个小尺度公园建设可改善城市区域内环境,而分布在城市中各个地点的小尺度公园相互交织,从而能提高城市整体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以镇江市京口区为例,分析总结小尺度公园分布、功能和存在的问题,强调小尺度公园设计应突出对城市中生态景观的修复和以更新织补的方式完善和修补城市空间,以期能为类似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依据长辛店古镇人群的实际需求对购物休闲类POI进行重分类,并评价其5~15min生活圈内POI覆盖率及空间特征,对购物休闲类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公园绿地防灾避险功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张林 《北方园艺》2010,(12):115-118
为更准确地反映哈尔滨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服务情况,推动城市公园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合理化和公平化,现从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理论出发,基于GIS分析平台从可达性和服务效率2个角度对哈尔滨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服务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可达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在500 m和1 000 m服务半径范围内分别只有13.67%和28.99%的区域能够在发生灾害时快捷迅速地到达公园绿地;通过基于人口的服务效率分析得到在500 m和1 000 m服务半径范围内分别只有23.8%和51.89%的研究区人口能够在发生灾害时及时到达公园绿地避险。由此可知,哈尔滨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公园绿地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哈尔滨公园绿地防灾避险服务的公平性和服务效率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路培 《现代园艺》2023,(7):119-120+126
城市修补是解决老旧空间秩序混乱、环境质量差的有效途径,口袋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绿化、休憩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以衡水市道岔口袋公园设计为例,结合海绵城市的生态设计理念,运用城市修补的设计手法,针对曾经的交通站点这一特定场地特征,初步分析小微绿地的生态建设,对城区绿地空间缺乏、场地特征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最终归纳出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和手法,旨在给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休闲场所,最终营造出具有场地独特性,并满足人们行为需求的绿色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张露曦 《现代园艺》2023,(24):129-131
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和活力的重要元素,通常结合绿地、景观小品与大小水系出现,现如今,我国城市滨水公园中出现的问题多是由空间组织不合理引起。基于此,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阿尔泰游乐园为例,采用空间句法、Depthmap10.0软件,对比分析两处公园滨水空间可达性,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寒冷地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其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且良好的公园空间更是人们选择的依据。恰当的空间布局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标准。对满都海公园调研并分析了空间功能、现状、类型、景观等空间要素。运用理论、数据、图文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结论:文化教育区没有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类型、行为习惯。在空间的植物景观方面,西入口、水上活动区树种配置的有些浓密,阻挡了观众视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政策、文献研究,森林植被碳汇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研究部门广泛关注,目前植被碳汇测量方法仍存在使用对象、区域范围、精确度不足的问题.城市公园植被碳汇计量对于了解城市的植被固碳能力和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公园植被种类繁多、分布复杂的基础上,使用RTK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公园植被数据,构建公园绿地多光谱碳汇量化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园绿地的建设,而且对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公园绿地逐渐发展成为开放性的公园绿地。在公园绿地与城市用地之间存在边缘空间,而开放性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的设计成为当下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开放性公园绿地空间的设计原则,并分析了不同边缘空间类型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期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绿化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有目共睹。早期建设的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通常地处使用需求强烈的中心城区,但其质量与发挥的功能却逐渐无法满足市民需求,且与新建的城市公园存在差距,若推翻重建,则存在人力物力财力多重困难。而通过存量设计可以将这些没有被有效利用的绿地资源得到精细化、综合化利用,以达到更高的城市服务水平。文章以金华市三江六岸核心区段景观优化提升方案设计为例,从宏观角度阐述如何利用存量设计整合更新新老公园植物景观,形成协调连贯的绿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综合公园为规模较大、服务半径较广、内容丰富多样并有相应配套设施、面向全市或城区范围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户外绿地。综合公园在城市公园绿地中数量不多,但由于其面积较大,所以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影响重大。其景观主题是一个城市综合性资源特色的展示,对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文章将从南京市的6个综合公园角度分析南京绿地系统特色,塑造独具特色的南京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为了给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建议,使凯里市城市公园建设更具合理性。基于卫星影像图和ARCGIS10.2平台,对凯里市城市公园绿地自动生成不同等级的缓冲区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表明:凯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心主要在城市东南部,忽视了西面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有超过1/3的居民没有得到较好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说明凯里市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科学性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绿地建设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公园绿地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植物作为公园空间塑造的主要素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汤晓宇  梁峻  蒋文伟 《现代园艺》2021,(5):38-39,202
国内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多数以城市尺度为主,而小城镇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与城市相比区别较大,以往采用的研究方法适用性较低,因此本研究以苍南县藻溪镇为例,以GIS技术为支撑,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当地道路网络属性特点,构建网络数据库,探讨小城镇居民不同出行方式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并结合当地城镇用地分布特点,综合评价小城镇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同类小城镇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充分发挥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解决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功能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问题。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指标为主,这种方法没有将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空间格局凸显出来,因此,不够全面,引发了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燕 《现代园艺》2019,(12):111-112
城市公园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此外,城市公园为居民体力活动提供多种可能性,可以促进居民健康。以钱资湖乐活园为例,通过多种设计方法,创造出多样性的绿地空间,从而获得丰富的活动空间,提升公园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