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阐述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剖析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了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有益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滨河植物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应性设计概念和理论的引述,剖析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3大内涵,并从植物材料选择、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等多方面探讨滨河植物景观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对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进行探索,以期寻求滨河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及河岸带的设计展望,指出该滨水带景观的现状与文化的营造上的不足,如河水污染的治理不够、照明系统的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强调大清河两岸应加强景观的营造,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的利用,建设亲水平台等,完善滨水带景观。结合园林功能,对大清河上游、中游、下游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名地 《花卉》2020,(10):46-47
本文主要以廊坊北三县潮白河项目概况为切入点,分析滨河景观中植物配置的内容,对植物配置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出植物配置在打造滨河景观中的积极作用,使潮白河滨河景观具备较高的生态效益与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河地带是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景观的重要区域,利用千姿百态的植物景观营造滨河特色风景,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提升人居生活质量的目的。以城市滨河地带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滨河植物的种类、观赏特性及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滨河植物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提升城市滨河景观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颜政纲 《现代园艺》2023,(10):80-82+85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营建理念。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基于“三生”景观的整体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及内在机制,提出滨河沿线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生活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旨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河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营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天水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天水滨河旧区改建中景观的重点设计内容,分析了现状并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滨河旧区改建中景观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栾兰  邓威 《现代园艺》2014,(9):86-87
借助设计语言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内涵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阐明、分析、构建校园滨河景观的设计语言,为进一步探索校园滨河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符合校园滨河实际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陈香君 《现代园艺》2022,(6):120-121,124
河流滨水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设计和景观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改造提升复合滨河空间景观,提出了"绿化、净化、活化、文化、亮化"的"五化"滨河景观提升策略,并具体运用到嘉兴市平湖塘滨河景观的系统性改造提升设计中.通过采用基于当前植被群落的景观空间提升、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滨河绿地植物配置的分析,将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植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景观且适合滨河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使植物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河植物景观分为3个部分:陆域植物景观区、水陆交界带植物景观区、水域植物景观区.陆域植物景观区分为生态密林区、疏林草地区、开敞植被区、林荫广场区,另将4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搭配并找出最佳植物配置组合模式;水陆交接带植物景观区以生态驳岸为主,分别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水域植物景观区从植物生活型、色彩运用、质感搭配、季相变化4个方面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以达到净化、美化水体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滨河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涉及建筑、规划、市政、河道管理、航道交通和沿河动植物保护等诸多领域,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城市滨河景观的发展现状,对城市滨河景观中文化和地域特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出一种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最佳滨河景观设计方式,以期为河道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滨河景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好的滨河景观设计,能够引导人们产生对景观环境客体情感上的共鸣。湘乡市滨河情缘堤景观设计作为以"爱情"为主题的滨河景观设计,以其注入的诸多爱情元素为特色,并借用其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3.
规划城市滨河绿地景观,提出切实有效的设计手法,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针对城市滨河绿地这一特殊场地特性,在规划设计上要合理控制场地,特别在对微观细节的处理中,在遵循宏观规划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具有针对性及代表性的微观设计元素,打造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层出不穷,如何在保证原有景观基础的前提下更新改造公园的景观,给设计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街心公园景观提升项目为例,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分析,以及现场调研比对,来获取街心公园所承担的社会服务价值;利用词频分析技术对公园的网络评价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获得公众对公园的热点问题,从而反馈给设计师和管理者,有效地协调使用者与设计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为公园景观提升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滨河城市的堤岸空间是水陆域之间所形成的城市服务设施,它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城市滨河景观中的重要性,使城市堤岸景观成为整体河道景观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滨河城市水系堤岸侧重堤岸的防护性能,堤岸空间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科学合理地优化堤岸景观设计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把握堤岸景观设计的实质,在堤岸作为防洪防汛工程设施的传统思维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滨河城市堤岸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座城市的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座城市的历史,反映这座城市的人文思想,反映这座城市的追求.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库,集中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重塑湘乡滨河景观,以一部关于文化的"书",以励志为主题的景观"书"抒写湘乡历史.文章以湘乡市滨河读书长廊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湘乡的文化底蕴,阐述城市景观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景观的问题,然后提出滨河景观设计的原则,最后从滨河景观立体化、人性化、生态化方面具体阐述了近年来滨河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满足大众的行为心理。本文综合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从群众审美视角、大众行为心理等角度来综合分析南京市外秦淮河的滨河景观中植物配置的现状,并以此得到对类似有地域特色河道的滨河景观设计及改造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以及特殊美学要求,并以甘肃徽县滨河带状公园规划设计为典型案例,提出"时移景异、季相突出,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生态廊道、城市绿脉"的植物规划设计理念,阐述构建具有生态美、地方美、文化美的植物景观群落的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带状公园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和生态构建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琦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21):53-55
城市景观只有传达给公众系统的、良好的景观意象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对城市环境的亲切感、满足感乃至归属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的理念、行为、视觉、触觉、意境等识别系统,构建城市景观的综合形象,不仅从物质要素方面给公众美好的景观体验,而且注重环境意境等思想文化层面的表达,给公众以境胜的陶冶。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CI和城市CIS理论,以城市滨河区域生态结构、功能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地域风格特色、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通过学科交叉整合,研究了适合滨河区域形象特色塑造的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触觉识别、环境意境识别五个要素构成,塑造系统、整体的滨河区域形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