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地菌草栽培竹荪是利用树林、竹林遮阳的栽培方法,这种方法周期短,花工少,成本低,不占房舍,不占良田,效益高,适合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林地进行竹荪生产,特别是位于城郊的菇农。1菌草种植与贮备种竹荪培养料的菌草有多种,如芒萁、类芦、象草、斑茅、芦苇、五节芒、拟高粱、宽叶雀等,胜利空闲地、荒坡种植。菌草收割后及时晒干,贮存备用。2场地选择荫蔽度在80%以上的各种竹林、常绿阔叶林均可,地势为座北向南背风的南坡,附近有水源。注意不宜选林缘风大、湿度低、林稀、挡风能力差,或白蚁活动频繁的场所。3菌草菌种移植法把…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怀柔区试验地板栗林内栗瘿蜂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栗瘿蜂虫瘿在板栗林内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而且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栗瘿蜂虫瘿数量在树冠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的分布差异显著,以南方向最多,北方向最少.树冠上、中、下层虫瘿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层分布最多,上层最少.采用Iwao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分布特点和空间分布形式.结果表明:各个方向、不同层次上虫瘿分布普遍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根据Iwao提出的新序贯抽样理论,列出了试验地区的序贯抽样表,为林间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以及林龄害鼠的危害,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法和回归方程分析法分析该地区主要害鼠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御道口牧场以及塞罕坝机械林场草原鼢鼠和达乌尔黄鼠空间分布类型、分布的成分以及形成的原因,并确立相关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优势种为达乌尔黄鼠,御道口牧场的优势种为草原鼢鼠,且两种害鼠均为聚集分布,其分布基本成分均为个体群,且个体间互相吸引,影响草原鼢鼠以及达乌尔黄鼠聚集分布是由于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和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种群密度的抽样方法采用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确定了林间不同害鼠密度时最适抽样数。害鼠空间分布类型及抽样技术的确定为塞罕坝地区鼠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临安市青山湖湿地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香樟林、池杉林及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效应及其空气清洁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林〉香樟林〉池杉林,常绿阔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环境调节功能最强,其对改善湿地公园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方法】通过5种聚集度指数测定法判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分析病害聚集原因,采用Iwao回归法计算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结果】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空间分布型在始发期为随机分布,在盛发期转为聚集分布,在衰退期转为均匀分布;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整个生长季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不同栽培条件下,在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病株间均表现为相互吸引,病株的空间分布为聚集的,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盛发期至衰退期,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露地栽培个体群在田间由聚集分布转为均匀分布,避雨栽培个体群在田间则仍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盛发期葡萄霜霉病聚集的原因是由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量,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量递减。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54 N,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序贯抽样模型为To(N)=0.450N±2.102 N。【结论】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差异,并对比分析了造成2者差异的原因。明确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各个流行时期的最佳取样方式、最适抽样数量及指导田间防治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6.
林福新 《花卉》2017,(16):169-170
造林密度实际上就是单位面积上所种植林木的数量,造林密度也反应了林木的空间利用程度。造林密度是影响杉木幼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杉木幼林生长的稳定性以及后期的成长力都有较大影响。对此,只有合理的控制造林密度才能更好的保证杉木幼林的成活率,保证杉木幼林稳定生长,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杉木幼林种植的经济效益。对于杉木幼林造林密度的研究已经成为培育部门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市云栖竹径公园典型植物群落毛竹纯林、常绿阔叶林及毛竹、枫香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毛竹林>毛竹+枫香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纯林具有更加强的环境气候调节效应,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4种方法对梨二叉蚜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梨二叉蚜的树内分布格局为聚集格局,具有密度依赖性,且其分布的具体成分为个体群。  相似文献   

9.
张军  董玉秋 《吉林蔬菜》2013,(10):23-24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它影响着植物体内一切生理变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与其它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设施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同设施分布情况不同。日光温室以中间部位温度条件较好,四周较差,靠近门窗的地方温度偏低。塑料大棚内也是如此。温室内温度调控目的是达到能维持适宜于作物生育的设定温度。温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时间变化平缓,其设控措施主要包括保温、  相似文献   

10.
冯占旭 《蔬菜》1994,(2):39-40
叶城县辣椒病害发生情况及防病经验对策叶城是典型的春旱夏洪水量悬殊极大的大陆性干旱农区,蔬菜生产有一定基础,菜区多分布在土壤肥沃疏松、水源方便的城郊沙壤土平原上。我县河流水系在4~6月份三个月中基本上处于干涸断流状态,对我县蔬菜生产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对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宝贵资料和实践指导,同时科学地制定抚育经营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了更新采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的格局强度随研究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更新采伐使得原先呈聚集分布的种群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者使得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华北落叶松种群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更新采伐,伐除林分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和有害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保证林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野外踏查、线路调查方式,对优良林分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基本查清保护区内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包括野生乔木、灌木、竹类、木质藤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究保护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总结分析保护区主要野生林木种质分布规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以期能为今后莲花山管护中心资源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荔枝属常绿乔木,是热带、亚热带广泛栽培的著名特产,经济寿命长,单株产量高,老树仍能正常结果。荔枝的干、鲜果及罐头,在内销或外贸上历来都占很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热带水果之一。现将荔枝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种植密度主要是以各地的地形环境确定,种植株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主要病害及块茎生理病变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马铃薯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覆膜下的块茎环腐病、晚疫病、裂薯及空心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块茎环腐病发生率与密度、施肥方式及是否覆膜均有关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共同影响环腐病发生率.而晚疫病的发生主要受前茬作物或土壤中菌落的影响,并且与周边作物种类以及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是否覆膜均有关联,发生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在全施基肥和覆膜的情况下,畸形薯的发生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覆膜的畸形薯发生率大于覆膜的发生率,全施追肥的畸形发生率大于全施基肥的发生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减少追肥并且覆膜能有效降低裂薯和空心的发生率,此外合理的密度再加上覆膜和全施基肥能有效降低薯块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孟潇  张锐 《北方园艺》2016,(23):186-189
新疆核桃目前生产中存在多种栽培密度与修剪措施,产量逐年增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高产、优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测试分析不同修剪措施下核桃生长发育、光照分布、树体冠层特性以及核桃果实产量、品质的不同,筛选出最优化种植模式,以期为新疆核桃种植模式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平凉市农田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情况,通过取样调查法调查平凉市地下害虫种群,结果表明,平凉市农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地种蝇、拟地甲等约38种,年平均虫口密度为3206头/667m2,这些地下害虫的分布规律、发生特点、种类及优势种与不同地形、前茬、土质、作物种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晓红  王正清 《现代园艺》2023,(2):14-15+37
目的:探究定西巉口林业试验场适宜的油松幼苗种植密度。方法:以3年生油松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油松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情况及栽植土壤理化性状。结果:种植密度会对油松幼苗生长、生物量及土壤性状造成显著影响。结论:种植密度为1200株/hm2时,油松幼苗的生长较为理想,是最适宜巉口林业试验场油松幼苗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梁仕俊 《现代园艺》2023,(16):50-51+55
油茶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四季常绿、环境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的特性,既是良好的荒山绿化造林树种,又是优良的经济作物,因而种植油茶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现存油茶低产林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油茶效益的发挥。因此,需要对这些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原因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并从林地清理、密度调控、土壤改良、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高接换冠6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改造措施,旨在促进湘西州油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对设施桃树上的桑白蚧发生危害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桃树品种对雌雄虫的发生有不同的影响,蟠桃园的雌蚧虫数量显著多于油桃园,而雄蚧虫在二者间则没有差异;蚧虫在空间上有聚集分布的趋势,但在枝条或树干上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绿地空间的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与居住区建筑建设速率相匹配,居住区植物景观建设往往期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忽略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控和对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化设计。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住区绿地空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别从植物个体空间尺度、植物种植尺度与种植密度以及杭州居住区绿地案例3个部分综合分析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关于植物的尺度应用问题以及植物的种植密度问题,并给出空间营造改善的相关建议。讨论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提升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