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琳 《花卉》2017,(12):175-17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实践中普遍认同的一项原则就是整体性保护,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则是该原则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探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作为理论基础,将国内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路与做法当作参照,讨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持续性,为辽宁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本文介绍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挖掘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探讨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所表达的意象特征,希望对后期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郑岩 《现代园艺》2024,(10):124-126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探讨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相应的对策,旨在确保非遗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合理、准确和有效地应用,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城市文化建设和非遗传承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非物质性",不能独立存在,但可以直接或间接承载于各种载体,通过有形的载体,建构特定视角的文化景观,解决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的障碍。根据景观要素的表达方式不同,将非物质文化分为"展示类"和"表演类",并对其分别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一种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试图系统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3日至6月10日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各国民间舞蹈。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内,展出了国内外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6.
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十大项目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阐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现状与营造技艺要素;通过对泰顺县泗溪镇廊桥文化园中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景观呈现的分析,提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策略,希望能够在以后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研究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器制作手工艺的承载地,能工巧匠聚集,但依然面临着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窄、途径少、无法和日益兴盛的乡村旅游结合的困境,鉴于此,结合非遗深度体验旅游、广大群众对学游日渐增加的热情,和新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又参考国内外乡村非遗传承旅游的动态,提出“学与匠”“本匠与游匠”、打造与信息化产品相适应的DIY银饰品等几点创新性的智慧型项目开发模式,致力于将银器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从而助力新华村的乡村振兴,并为国内外同类型村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运河非遗文化的特征和分类,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提取特色文化元素,在结合地区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文化景观要素进行分类和提取,改善城市景观设计后的文化功能,在运河景观中延续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9.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综合体现,也是文化大繁荣和"体育强国"梦想实现的基石。我国民族地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集中、种类最繁多、文化最多样的地区之一,但是受全球化以及现代化文明的冲击,存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临消失、传承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我国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将会失去其保存原始的的本真性价值。如何将我国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传承?并将其融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进行体育保健教学?成为了本文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张雨朦 《现代园艺》2014,(19):63-64
通过对张谷英古村落的介绍及遗产特征的挖掘,面对旅游业对村落的破坏、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工作的矛盾、传统农业结构受到冲击、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抓住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分别从政府层面、村落自身层面、游客层面提出了保护措施,旨在促进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延续与更新。  相似文献   

11.
王茹 《现代园艺》2022,(19):64-67
文化遗产廊道构建可以从空间上将分散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发挥其整体价值。太原市文化遗产丰富,但大多还停留在遗产“点”的保护层面。本研究基于保护性游憩视角,选取139个文化遗产资源点作为廊道构建的源点,按照人步行最大适宜距离划分了11个文化遗产组团,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3条重要廊道、15条一般廊道,为太原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东庠岛上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视角对街巷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收集到的街巷空间中的底界面宽度(D)、两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高度(H)和街巷空间节点的组合形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总结东庠岛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组成与特征,为东庠岛上聚落进行的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13.
曹琰  胡静 《现代园艺》2012,(16):119
本文立足城市居住空间生态景观的建设需要,从城市生态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居住环境生态设计原则和方法,指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是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景观的持续发展与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4.
选择聊城市月季公园作为调查对象,根据3种类型的景观空间设置10个样方,借助高德地图用于高清全景目标定位,通过实地调查,对样方内空间景观要素与使用者行为活动特征进行详实记载并将其量化。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22.0软件解析聊城月季公园景观空间与使用者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以期能为聊城市其他公园景观空间优化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自然景观环境因子、整体布局形态、民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4个方面,对绥中县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研究,为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区域性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驿站型聚落不仅是我国乡村聚落中较为独特的存在,还是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基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廿八都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着重关注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具有实践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沿苏州护城河步行空间所衔接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进行研究,探讨了城市如何藉由空间整合策略,将城市慢行空间的影响逐步渗透,并与周边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连结,形成共荣共存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高校校园景观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因为高校校园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当今全球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生态格局良好的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是当今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聚落的建设模式以城市建设模式为参照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其对农村聚落的破坏甚至超越了其自然消亡所带来的损害,尤其是文化系统载体的消失直接导致了农村聚落文明的灵魂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农民多种无序行为。本文从构建具有良好文化生态的农村聚落出发,重点讨论"农村现象"下,农村聚落的营建策略,从其文化溯源、类分、元素作用机制及评价体系建立等角度提出理论支持及政策建议,对农村聚落营建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