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辣椒是我国最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已发展成为除白菜之外的第二大蔬菜。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辣椒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对辣椒的品质分级与品种鉴别仍以传统分析方法为主,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快速无损的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绿色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辣椒的辣度分级、品质分析与品种鉴别等方面入手,对近十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辣椒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对该技术在辣椒无损检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无需前处理以及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的优点,因此在柑橘病害检测、内部品质测定以及品种鉴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柑橘品质无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柑橘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柑橘的第一生产大国,发展柑橘无损检测技术对增强我国柑橘在水果市场的竞争力十分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无损检测技术,因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速度快且重现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柑橘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出发,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柑橘可溶性固形物、酸度与维生素C等内部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光谱数据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在农作物、果蔬、食品等方面的检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果实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经济效益,影响果品产业发展,对果品品质快速、高效检测及评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测定程序,综述了其在果实糖度、酸度、硬度、维生素C、水分等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其在果品品种、产地、贮藏期果实品质定性判别和果实褐变及损伤、病害种类识别等定性分析方面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培养料和覆土的关键理化参数进行定期检测,采收保藏时需要对蘑菇子实体的品质进行检测评价。采用传统方法检测过程耗时长,耗费人力、财力大。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具有检测分析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速度快、在线测定等特点。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和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的基本检测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建模,近年来在双孢蘑菇栽培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双孢蘑菇生产中的指导意义和未来发展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小央 《中国蔬菜》2011,1(10):10-15
甜瓜内在品质的主要指标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空心和成熟度等,内在品质的无损检测对甜瓜的生产及流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利用声学、电磁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3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果实品质无损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检测设备和分析软件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果实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总结果实品质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无损伤检测技术在果品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进展。根据测试原理不同,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测定果实颜色、形状、大小,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力学和声学技术测定果实质地,电化学技术测定果实香气和成熟度,利用电学特性测定果实成熟衰老,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部病变等。还报道了这些技术在其他方面如干物质含量、酸度、含水率、生理病害、衰老等检测中的应用。并注重商业化生产中仪器装备在线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应注意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实施蔬菜等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据农业农村部信息,目前全国实现农产品检测体系地市全覆盖和县级基本覆盖[1].绍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目前除越城区外,已全部建设完成市县两级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项目,共有农产品质检中心(站)6个,检测人员近30人.因此,进一步全面掌握绍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运行现状很有必要,并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健康发展,提高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柑桔果实酸度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对柑桔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主要是采用我国国家标准《柑桔鲜果检验方法》(GB/T 8210—2011)规定的酸碱滴定法(化学法),该方法耗时,无法进行高通量检测。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法对240个宽皮柑桔品种果实(果汁样品)可滴定酸含量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检测,通过对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与化学法测定值进行拟合建模,建立了宽皮柑桔可滴定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模型。结果表明,选取特征波段(波数6 550~5 370 cm-1)光谱构建PLS模型时,以一阶导数+Norris消噪进行光谱预处理的效果最好,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6 1,RMSEC为0.096 9,RMSECV为0.116,RMSEP为0.155。该模型对可滴定酸的预测值与化学法测定值有极显著(p<0.001)的相关性。以化学法为基准,将近红光谱法与PAL-1手持测定仪法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与化学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且在不同的酸含量范围内相关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红外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精确度,可替代化学法...  相似文献   

10.
果蔬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糖、植物纤维等营养和功能性成分,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的重要食物。目前,果蔬采后分级主要依靠人力,成本较高;其营养功能成分指标采取抽样破坏性检测的方法。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速、方便的质量检测方法,在果蔬分级、成分检测和损伤快速鉴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果蔬品质无损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阐述了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综合分析提出了果蔬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西瓜转基因常用的方法、目前已获得的转基因西瓜性状以及转基因西瓜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西瓜转基因常用方法为叶盘转化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西瓜基因组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介导法;常采用PCR、Southern和Western等方法来检测和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的西瓜性状主要集中在培育抗病毒、抗枯萎病和耐旱、耐盐碱等方面;对转基因西瓜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今后应利用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西瓜营养品质、耐贮性和抗冻性等性状,并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西瓜安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快速、无损、精确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迁西板栗内腐病的技术模型及分检设备,通过光源设置(强度、入射角、光程等)等手段,设计了板栗内腐病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以正常品和内腐品为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判别法建立定性检测模型;通过光谱采集实验和验证集实验确定设备与模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 450 nm和1 900 nm处的C-H键和O-H键组合频吸收峰分离度较好;随后通过验证集测试了模型在1 450 nm的迁西板栗内腐识别率达到98.3%,检测速度最高可达300 t/月,确定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稳定、精确度高。因此,板栗内腐病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能够实现迁西板栗内腐的快速、无损的定性检测和分拣。  相似文献   

13.
果实无损伤检测技术是在不破坏待测果实原有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待测果实的光特性、声特性、挥发性等性质,为获取与待测果实品质有关的信息数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无损伤等优点,在果品分析中广泛应用。无损伤检测技术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法、机器视觉法、电子鼻法、超声波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法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不多,育种者在品质性状方面不够重视,研究较少,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发展。对糯玉米的品质性状的构成和评价、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索鲜食糯玉米品质的鉴定标准和检测技术,拓展种质资源,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品质,加强糯玉米品质的遗传规律研究是现今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鲜食型糯玉米品质性状的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不多,育种者在品质性状方面不够重视,研究较少,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发展。对糯玉米的品质性状的构成和评价、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索鲜食糯玉米品质的鉴定标准和检测技术,拓展种质资源,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品质,加强糯玉米品质的遗传规律研究是现今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番茄是云南省的主要蔬菜品种和冬早蔬菜主要外销品种,云杂8号是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在我省蔬菜主产区元谋县、宾川县及昆明市等地经过3年的多点试验,并由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其抗病陛及内在品质进行了鉴定和检测,与我省目前主栽品种比较,均表现良好,在云南省累计推广1300hm^2以上,并获得200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西瓜转基因常用的方法、目前已获得的转基因西瓜性状以及转基因西瓜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西瓜转基因常用方法为叶盘转化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西瓜基因组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介导法;常采用PCR、Southern和Western等方法来检测和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西瓜基因组中;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的西瓜性状主要集中在培育抗病毒、抗枯萎病和耐旱、耐盐碱等方面;对转基因西瓜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2个方面。今后应利用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西瓜营养品质、耐贮性和抗冻性等性状,并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西瓜安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蔬菜无公害准入制度的实施,加速了无公害生产的进程。但是,农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识淡薄,生产技术模糊,遏制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因此,笔者根据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研究组装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参与学术交流和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运用相关仪器和技术量化识别茶叶品质的研究进展,并对光谱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等在茶叶品质量化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苹果内部品质的重要指标,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从果实膨大定型期到采收期整个成熟阶段,不同生长天数苹果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导数处理、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处理后的光谱进行预测的准确度高于原始光谱,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 9、0.934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