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曲病菌孢子形成的培养技术及人工接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Tak)二代菌种转接在大米培养基上,培养70天后产生厚垣孢子。光照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厚垣孢子,在26℃黑暗条件下,稻曲病菌可以在 PD、PS、PW、YPPD 培养液中产生分生孢子。稻曲病菌菌核在沙培条件下萌发并可产生成熟的子囊孢子。利用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悬浮液在水稻孕穗期注射接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菌的厚垣孢子与病菌的来源和传播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报道了厚垣孢子发芽力的研究,结果:(1)黄色粉堆稻曲厚垣孢子具有很快的发芽速率和强的发芽力。墨绿色粉堆稻曲厚垣孢子,发芽速率很缓慢,为越冬的厚垣孢子。(2)越冬厚垣孢经过10个月后,仍然能发芽,是重要的菌源。(3)一些营养物可以促进和提高越冬厚垣孢子的发芽率,特别是稻的花粉对它的发芽是很有利的。(4)高温处理明显的影响越冬厚垣孢子的发芽,45℃几乎不能发芽,50℃为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pH值为6~8.通过检测25℃下不同培养时间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结果,得知病菌的厚垣孢子大约在12 h后开始萌发,24 h后萌发率将达到50.稻曲球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稻曲病厚垣孢子的生活力不同,以土中的厚垣孢子萌发率下降最快,露天土表的次之.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稻曲球不同储存时期的稻曲病菌分离最佳方法,采用新鲜稻曲球和储存7个月的稻曲球为材料,分别采取厚垣孢子悬液法和组织块分离法进行稻曲病菌的分离。结果表明:新鲜稻曲球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最高达95.1%,且黄色厚垣孢子分离成功率高于墨绿色的老熟厚垣孢子;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为9.7%。储存7个月的稻曲球采用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为0,改进后的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达55.1%,升汞消毒时间40 s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菌分离技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组织分离法、厚垣孢子悬液法、菌核萌发法对稻曲病菌进行分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可以分离到稻曲病菌.其中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最低,只有5.3%,其次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为8.5%,菌核萌发法分离成功率最高,可达92.3%.供试的8种培养基中,以胁本哲氏培养基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1.15 mm/d;15~35 ℃菌丝均能生长,25~30 ℃下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H值3~10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6.
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作用;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5~25℃,但15℃和20℃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基适宜的pH值是5~7,以pH6为最佳;光照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数量及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光暗交替是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试验条件下,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产生的黄色厚垣孢子萌发,黑色厚垣孢子不萌发.黄色厚垣孢子的萌发能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急骤下降.变温处理对该菌有性世代发育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在温差大于10℃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子座.本文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厚垣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显微镜下挑取冬虫夏草弹射的单子囊孢子接种于平板上,18℃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过程,发现单子囊孢子产生芽管后,直接进行微循环产孢,产生被粘液包裹的球状分生孢子团,经过缓慢生长形成菌落后,开始无性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取其分生孢子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18℃下振荡培养,观察其生长过程。分生孢子液态培养主要经过:(Ⅰ)分生孢子萌发进行微循环产孢;(Ⅱ)孢子萌发产生菌丝;(Ⅲ)菌丝产生芽生孢子;(Ⅳ)芽生孢子生长形成新的芽孢。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冬虫夏草的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且分生孢子在液体培养中也存在微循环产孢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平板培养基的组分构成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为薄壁分生孢子的制备培养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方法]以4个常规稻曲病菌株Uv-34、Uv-105、Uv-110和Uv-111为试验材料,采取常规的固体培养技术程序,分别测试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的马铃薯含量及蔗糖含量对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水(非糖)和4种糖(蔗糖、核糖、木糖和山梨糖)与马铃薯组配形成的固体培养基(PA、PSA、PRA、PXA和PSoA)上的产孢量、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孢子数量的时间变化动态及在PA固体培养基上4个菌株的产孢表现.[结果]在PSA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10g/L时产孢量最高(1.69×106个/mL),马铃薯含量以50.0g/L时的产孢量最高(1.18×106个/mL).在PA、PSA、PRA、PXA和PSoA等平板培养基上,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6.98×106、4.63×106、11.92×106、0.84×106和0.01×106个/mL.在15d的连续培养中,于PSA培养基上培养5d后产孢量开始大幅下降,而在PA和PRA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基本稳定或保持上升趋势.在PA培养基上,4个供试稻曲病菌株均能正常大量产孢.[结论]稻曲病菌能在含马铃薯的常规固体培养基上产孢;PA是日常制备培养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简单易用培养基;PRA是制备培养薄壁分生孢子的高产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科学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4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有害疣孢霉菌(GS 0036,HN 0015,SD 007,WH 001)在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不同光质条件和不同浓度盐溶液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厚垣孢子产生量、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和耐盐性。结果表明:除灵芝煎汁外,6种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对供试菌株厚垣孢子的产生均优于PDA培养基;不同光质对有害疣孢霉菌影响不同,SD007菌株在红光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其他3种菌株均在黑/白交替光质下菌丝生长最快,短波光(蓝光)能抑制有害疣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厚垣孢子的产生;4株有害疣孢霉的菌丝生长量和厚垣孢子产生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明显下降,NaCl溶液对HN 0015抑制效果最明显,当NaCl浓度在24g/L时所有有害疣孢霉菌菌株的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闽粤桂主产区的巴戟天茎基腐病株中,分离并选用有代表性的9个茎基腐病单孢菌株。盆栽致病性测定表明,这9个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通过PSA培养基、麦粒培养基、米饭培养基等培养试验,观察到9个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状态、颜色,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形态、大小和形成方式等基本相似。经鉴定,本病原菌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 ex Fr.)美丽组(Section Elegans Wr.)的尖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13.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培养和悬滴法载玻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椭圆形、新月形两种孢子属于一种分生孢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孢子为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生孢子都有较强的萌发能力。人工培养条件下,除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外,菌丝可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上形成典型的瓶体状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石河子市宿根福禄考(Phlox paniculata L.)斑枯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将病株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室内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宿根福禄考幼苗均有致病性,菌株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厚垣孢子的形态及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均与已报道的福禄考壳针孢(Septoria phlogis)相似。供试菌株rDNA-ITS区、β-微管蛋白及延长因子基因序列与S.phlogis同源性高达97.68%~100%;多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供试菌株与福禄考壳针孢(S.phlogis)均在同一分枝上。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和产孢温度分别为25℃和20℃;最适生长和产孢pH值为7.0。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菌株产孢。将引起石河子市宿根福禄考斑枯病的病原鉴定为福禄考壳针孢(Septoria phlogis)。该病原菌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偏低,该病害为低温病害。  相似文献   

15.
[目标]研究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培养和病菌呆存方法。[方法]每间隔3个月对6种不同保存方法的稻曲病菌菌株的存活力进行检验;通过振荡(150r/min)的方法,对7种不同组成的液体培养基的产孢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在6种不同保存方法中,周期地转移和石蜡油保存是比较适合的方法,病原菌能存活超过12个月以上;稻曲病菌在PSB培养基中被培养9d后,分生孢子浓度能达到7.25×107个/ml。[结论]为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培养和菌株保存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厚垣孢普可尼亚菌产厚垣孢子的条件。[方法]采用两步培养法测定碳源、氮源、碳氮摩尔比、pH等不同营养环境条件对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C021120-152菌株产厚垣孢子的影响。[结果]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厚垣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蔗糖/NaNO_3,培养基最佳pH为8.0。PC021120-152菌株的最佳产分生孢子条件为:初始碳源浓度为3.00 g/L,碳氮摩尔比为2.5∶1,最佳碳氮源组合为D-果糖/NaNO_3,最佳pH为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厚垣孢普可尼亚菌生防制剂的生产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绿色粘帚霉菌株UV-44为对象,研究不同培养基、pH、培养时间和温度对厚垣孢子产量影响及其对柑橘绿霉病的室内防效。【方法】采用摇瓶震荡培养菌株,血球计数板计数厚垣孢子数;室内贮藏时浸果后单果独立包装,以清水和施宝克为对照,研究厚垣孢子悬液、分生孢子悬液和发酵原液对柑橘绿霉病的相对防效。【结果】UV-44厚垣孢子产量最高的培养基、pH、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是燕麦片液体培养基、pH 10、13d和30℃,该条件下产生厚垣孢子浓度为1.52×1011个/L;室内贮藏30d、60d和90d后,厚垣孢子相对防效随时间增加,分生孢子悬液和发酵原液低则逐渐降低。【结论】绿色粘帚霉厚垣孢子具有重要的生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本省浦城、明溪二个厚朴主产区采集的厚朴苗根腐病标本中,分离接种得到4个致病菌株,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4个菌株通过PSA、麦粒、米饭培养基等培养性状观察、孢子形态及孢子形成方式镜检,结果显示它们的菌落生长速度、颜色、质地;大、小型分生孢子与厚垣孢子的形态、大小及孢子形成方式等基本相似,均鉴定为镰孢属(Fusarium Link ex Fr.)美丽组(Section ElegansWr.)的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诱导因素及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条件和生态因子试验表明,PD为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厚垣孢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光照、振荡、pH 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可产生厚垣孢子8.00×106个/mL;厚垣孢子萌发试验显示,25℃、pH为6~8为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48 h时可达90%以上的萌发率,在5℃下贮存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