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艳 《花卉》2020,(20):262-263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峻的影响,这些有害生物既制约了林业生态和环境的重建,无形中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改善林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促进森林生命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本文从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存状况出发,阐述了导致林业不能健康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分析了经过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之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生态问题愈加严重。在此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大力开展生态明文建设,提高林业建设水平。有害生物作为阻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害生物防治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并讨论了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明文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系着林业生态健康发展,更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传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与技术体系已不再适应目前林业建设要求。基于此,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数字技术,包括雷达技术、“3S”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和防控中现存的问题,着重提出了数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路径,以期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推动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文俊 《现代园艺》2023,(8):170-172
我国林草覆盖面积广阔,拥有十分丰富的林草资源,但受自然环境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极易发生林草火灾,从而严重危害到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各种林草资源,阐述了保护林草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林草火灾发生原因,并探讨了护林护草防火技术在林草资源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提高林草资源保护水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吴文君 《现代园艺》2023,(14):62-64
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属于天然原始林区,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水土保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林区持续加强了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强化管理措施,以保护林区生态安全。基于此,挑选出林区7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害生物,即云杉锈病、云杉落针病、云杉矮槲寄生、松萝、云杉八齿小蠹、云杉球果小卷蛾、圆柏大痣小蜂,分别阐述了其为害特点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并对未来玛可河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展望进行论述,旨在不断提高林区有害生物防治水平,更好地维护玛可河林区健康、安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袁溪泽 《花卉》2021,(4):293-294
本文指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屏边县为例,对草原生物灾害、有害生物种类、常年监测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卓越成绩。结合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分析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发,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贯彻绿色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天然林,近年来,受到诸如生态环境变化、不符合要求的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业病虫鼠害问题日渐严重,对森林资源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保护区仍然遭受着云杉梢斑螟、云杉阿扁叶蜂、丹巴腮扁叶蜂等有害生物的侵袭,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限制了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为了彻底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监测调查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将监测预报系统与综合防治系统对接,以提高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灵武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有效防治城市园林有害生物,对灵武市园林植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生物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地处江苏丘陵地带的农林大县(市)句容,林业生产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实现林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尤为重要。就此浅析了句容市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及运用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对各行业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因此,我国林业生态安全也应该被关注重视起来。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提升,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率逐年升高,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要。将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不但能够保护林业资源免遭破坏,还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维护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的概念、现状及重要性进行简要阐述,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进行分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基本特点,从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2个方面,解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林业绿化作为建设森林生态的重点发展项目举足轻重。而现实林业绿化工程中,却面临着有害生物侵袭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林业绿化的进程。因此,本文就如何防治林业绿化的有害生物侵害进行深入分析,以供日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各地开始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大规模出现林业有害生物对生物防治工作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为国家减灾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展林业经济与生态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述了承德坝上林区资源现状及发展,承德坝上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  相似文献   

1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事关森林资源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取得的成果,揭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还有待完善,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规范疫区管理,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追溯制度,提升防治检疫水平,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检疫措施,以期对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健全防治检疫服务体系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宝旭 《现代园艺》2023,(16):73-75
松材线虫病是迄今为止全球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和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和种类多、传播途径多、繁殖速度快、松树致死率高、防治成本高等特点,不仅会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我国森林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分析了松材线虫为害方式和为害特点,并从科学防治松墨天牛、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及时清理松枯死木、培育抗病树种、提高全民防范意识5个方面,探讨了松材线虫综合防治技术,旨在有效保护松林资源,提高绿化覆盖率,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有害生物的防治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文中就本地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进行介绍,为保护林木生态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朝晖  陈继红 《现代园艺》2019,(17):106-107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瞩目的焦点问题,生态文明被写进了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建设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国家新时期战略目标中,林业生态化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林业在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策略、新的手段来提高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推动国家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库尔勒巴州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现状,概述了林业生态文化的概念和特征,论述了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基础和主要问题,并阐述了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旨在不断推进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林业向着新的阶段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作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近年来不懈地努力建设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加入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宝鸡的过程中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发展步伐和城市综合水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9.
在林业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保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增加生物防治的难度。基于此,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林业是自然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重任,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