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沙枣种子在干旱地区的育苗试验,测定在不同处理下沙枣的萌发、出苗率以及不同播种时期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胀初期,吸胀速率快,呈指数增长;随着时间增长,吸胀速率减慢,后期基本停止;随着温度的增加,吸胀速度明显增加。不同水温浸泡后发芽率不同,并具有显著差异,处理温度越高,出苗率越高。种子经过硫酸处理、播种深度为1.5 cm、基质用砂壤土、床面覆盖地膜是沙枣容器育苗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4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为67.2%),播种后7 d开始出苗,5 d内幼苗基本出齐。  相似文献   

2.
李娟  林海丹  童家赟 《北方园艺》2021,(23):114-120
以野生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种子为试材,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4个温度条件(20~25、20~30、25℃和25~30℃),2种发芽床(纸上和沙上),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0.125、0.250、0.500 mg·mL-1,蒸馏水作对照)浸种;采用育苗盘进行育苗试验,设置了3种育苗基质(塘泥、沙、塘泥加沙混合)和3个播种深度(0、0.5、1.0 cm);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苗长等指标,考察了各组种子萌发和出苗效果,以期为何首乌种子质量检测和育苗栽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温度考察中,何首乌种子在变温20~25℃条件下获得最高发芽率(75.8%),恒温25℃(TP)培养时发芽势最高(P<0.05);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均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浓度为0.500 mg·mL-1时发芽率最高(87.0%).育苗基质选择试验中塘泥培养出苗率最高,沙子培养的幼苗胚根最长(P<0.05).采用塘泥为基质,播种深度0.5 cm时有最高的出苗整齐度(GE),播种深度增加至1.0 cm时出苗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北苍术出苗的影响,共设0.5 cm、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等6个播种深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0.5 cm、1.0 cm、1.5 cm等3个处理23 d的平均出苗率分别为66.3%、59.7%和58.3%,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0 cm、2.5 cm和3.0 cm的出苗率。由此可见,北苍术在一定播种深度范围内,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速率减缓,出苗率降低。故此,建议在承德地区大面积种植苍术适宜浅播,播种深度以0.5~1.5 cm为宜。  相似文献   

4.
椰糠是育苗混配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产地的椰糠作为育苗基质的混配原料是生产蔬菜专用育苗基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用印度椰糠(Y)、菲律宾椰糠(F)和泰国椰糠(T)作基质进行叶菜、黄瓜和小番茄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叶菜育苗Y处理出苗率最高,其次是F,效果最差的是T。在播种4d后,黄瓜育苗F处理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T处理最低。小番茄育苗F处理出苗最早,在播种5d后,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播种10d后,F处理出苗率与Y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在播种第4d后,Mix1(Y︰T=3︰1)育叶菜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组,品质差的椰糠混入育苗基质中导致出苗时间推迟。综合分析认为:在3种供试椰糠中,印度椰糠可作为叶菜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菲律宾椰糠可作为黄瓜和小番茄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专用育苗混配基质需要选择最佳产地的椰糠原料,将出苗率低的椰糠混配入育苗基质中,会对育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种子贮藏方法和播种期对费约果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贮藏方法和播种期对费约果出苗情况的影响较大,采果后立即取出种子,于清水中漂洗24 h后播种,播种至出苗天数为11 d,出苗率为93%,优于其余各处理出苗情况。  相似文献   

6.
冬樱花不同时期播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樱花是云南的特有乡土树种,冬季开花。在春、夏、秋不同季节对种子进行播种,观察种子不同时期播种的出苗状况。结果表明,最适宜冬樱花播种的时期是夏季播种,即在4月中下旬种子成熟,采收后洗净即可播种,此时播种出苗率最高;其次是春季播种出苗状况较好;而秋季随气温下降,种子出苗状况也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7.
以‘青州蜜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深度对桃树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直播和沙藏播种深度均以2.5~4 cm的出苗率较高,直播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先年泡桐与滇楸杂交所得种子为试材,采用田间播种试验,观察杂交后代实生苗的出苗情况,研究不同杂交处理对泡桐与滇楸远缘杂交后代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平均出苗期较对照均提前1~2d,差异不显著;几种克服杂交不孕的措施中加楸柱头液、加蔗糖液、混合授粉3种处理出苗率较高,差异不显著,子房注射、切断柱头2种处理出苗率相对较低,差异显著。泡桐与滇楸远缘杂交后代有出苗提前的趋势,克服杂交不孕的不同处理对杂交后代出苗期影响不大,对出苗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期为后期的杂交幼苗变异研究及杂交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盐浸种对无棱丝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长江蔬菜》2010,(12):41-4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钾盐对无棱丝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在0.4~0.6g/L的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浸种对无棱丝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2~0.4g/L硫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和出苗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高于0.4g/L后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经济、资源节约型容器育苗基质,采用草炭土、秸秆粉、有机肥、河沙、珍珠岩、蛭石材料,按不同比例配成4种配方基质,以常用商用配方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1∶1∶1)为对照,进行刺槐容器播种育苗试验,测定不同配方基质下种子发芽出苗率、幼苗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地径等)。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下刺槐种子出苗及其前期生长情况不一;其中T2配方(草炭土∶沙子∶有机肥∶蛭石=1∶1∶1∶1)基质刺槐种子发芽种苗出苗率及幼苗生物量、苗高、地径、根长等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刺槐容器播种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1.
沙埋是沙地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选择压力之一,也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选择梭梭典型自然生境,模拟梭梭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研究了0、0.5、1.0、2.0、3.0cm 5种沙埋深度对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种子出苗率随埋深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沙埋深度为0cm时出苗率为4.2%,沙埋深度为0.5、1.0、2.0cm时,出苗率分别为31.9%、14.7%和0.9%,沙埋深度为3.0cm时无出苗。出苗早期,幼苗死亡率均较高,达到平均80.7%;其后,死亡率下降,且2.0cm埋深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直至幼苗全部死亡。埋深对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生长早期,0.5cm埋深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以及根冠比均大于0cm和1.0cm埋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减小。表明0.5cm埋深是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深度。综上,中度沙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梭梭种子的萌发出土与幼苗的早期生长,而重度沙埋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导致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火棘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基质配比、种子处理方法和容器规格对火棘出苗率、苗木生长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种子处理方法、容器规格对火棘出苗率、苗高、地径、根系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经多重比较分析,提高火棘容器播种出苗率及苗木质量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先将种子消毒后,用100 mg/kg GA3溶液浸种4 h,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层积于瓦盆内,置于室温(18~23℃)催芽,待1/3种子咧嘴后,播种在规格为12 cm×15 cm,装有腐殖土55%+河沙20%+有机肥22%+过磷酸钙3%基质的容器中,出苗率达91.63%,平均苗高为11.5 cm,地径0.55 cm。  相似文献   

13.
无籽西瓜[ 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Naki)出上子叶“带帽”导致幼苗畸形,严重限制了壮苗的数量。种子按胚根尖方向以45°或90°角向上播种比以45°或90°角向下或平放播种,子叶“带帽”显著减少。种子方向对出苗率没有影响。目前,关于瓜类种子播种时的方向与出苗关系的研究,已获得一些不同结果。黄瓜和西瓜种子胚根尖向上比向下或平放出苗率低(Ne-ttles,1971)。黄瓜和西瓜种子胚根失以45°角向下出苗率最高.而南瓜种子胚根尖以90°角向下与45°或90°…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克里雅河上游分布的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为试材,进行温水浸种催芽、层积处理和沙藏催芽等3种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育苗方法对白刺种子出苗率和成活率的影响,以期找到使育苗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的播种育苗方法,对白刺属植物播种育苗基地建设方面提供实地试验基础。结果表明:对白刺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催芽、层积处理和沙藏催芽后,当有3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当年4月25日播种,5月7日出苗,5月13日苗木基本出齐,不同处理方法出苗率分别为温水浸种催芽78%、层积处理72%、沙藏催芽67%,平均出苗率72.3%。3种处理方法的种子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罕、威奇塔、波尼和绍兴4种种子,分别进行浸泡后直接播种、催裂后播种和沙藏后催裂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催裂和沙藏均能有效提高碧根果实生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沙藏处理同时能显著提高绍兴和波尼的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提高月季种子出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月季品种的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浓硫酸烧壳和低温沙藏对月季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播种、浓硫酸烧壳和低温沙藏对月季种子出苗有促进作用;用浓硫酸烧壳结合低温沙藏后进行春播,月季种子的出苗率最高,达到88.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辣椒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2cm的播种深度发芽出苗率高、根系好、茎粗、节间适中、叶片多、植株高、根鲜干质量和茎鲜干质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辣椒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2 cm的播种深度发芽出苗率高、根系好、茎粗、节间适中、叶片多、植株高、根鲜干质量和茎鲜干质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柑桔种子播种后,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一般约需3—5周开始萌芽。由于外种皮含胶质多,不易洗净,用露地播种或切割种子二分之一的方法催芽,常遭致霉烂和虫害,影响出苗率。为使珍贵种子特别是选育种的宝贵材料不受损失,保证全苗,快速出苗,我们试用剥去内外种皮催芽直播法,使柑桔种子8—10天出苗,出苗率95—100%。1.剥种催芽:从果实中取出完好的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茑萝的出苗率,作者开展了不同配比基质对茑萝种子发芽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5~8 d,各处理茑萝种子的发芽率均呈上升趋势;播种后8 d,各处理茑萝种子的发芽率趋于平稳;基质中添加适量腐殖质的处理茑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较高,其中“40%园土+60%腐殖质”处理茑萝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最整齐,为用于茑萝种子发芽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