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双改”理念旨在改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不足,提供城市发展转型中滨水空间改造提升系统性理论方法。以郑州市二七区金水河景观改造设计为例,以“城市双改”理论为依托,系统性总结“城市双改”理念,通过问题探寻提出针对性的四大“双改”策略,解决“旧城市病”,提升城市滨水名片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提速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城市病"中的生态问题。城市里的土地、树木被建筑物侵占,绿色植被大面积减少,人们在喧闹的生活中更渴望回归自然,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通过绿植装饰营造接近自然的都市生活环境,创造绿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辑 《花卉》2012,(8):1-1,4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参与“全球绿色城市最高论坛”,会中以《绿色城市的文化生态发展方向》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从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三方面,论述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宋建华  刘丽云 《现代园艺》2022,(10):154-156
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化绿色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加强对城市布局进行设计和建设,从“公园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转变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高密度、混合型发展将是世界性的,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急功近利的城市高密度发展极易忽视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引发各种城市病。在此情况下尺度亲和的城市公共绿色开放空间——"口袋公园"将会在高密度城市中起到有效的缓解协调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地调查与分析若干高密度城市的口袋公园,提出了高密度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邓波  张智 《现代园艺》2014,(5):65-66
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感受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进入工作压力大、神经紧张、身心疲惫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态度,城市景观与城市慢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空间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景观、休闲绿地的填充,为居民生活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慢环境。  相似文献   

7.
程绪珂 《花木盆景》2000,(12):14-15
21世纪城市规划必须进行革新与改造,把城市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将各专业系统(包括绿地系统)相互联结综合起来,创造一种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工作、游憩环境,形成一个自我支撑、自我调节、自我滋养的生态城市(也称绿色城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绿色城市运动”,  相似文献   

8.
李皇照 《花卉》2012,(7):1-1,4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召开2011年(第63届)年会期间.举办了“全球绿色城市高峰论坛”会议主题是“绿色城市、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许子胜 《花卉》2019,(14):109-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适应绿色生活,讲究绿色出行成为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的主要目的,而生态环境在园林绿化中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绵城市是新一代洪雨管理概念,对待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弹性,又被简称为“水弹性城市”,它的核心实通过跨尺度建立生态系统,结合多种技术建设作为生态基础,它是城市花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指标,是一种建设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低碳环保发展的创新表现,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价值体现,为此我国将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到城市化园林中,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丹莹  杨楚慧 《现代园艺》2023,(12):110-11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海绵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系统化海绵城市规划及建设,控制及管理雨水径流,能有效缓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及作用,以横琴新区海绵城市第一批示范项目公建绿地忆园为实例,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为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园艺》2020,(1):109-111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而对人才的吸引又与该城市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基底。绿色城市的建设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从兰州绿色城市建设的现状、所采取的措施、面临主要困境、建议等方面探讨兰州绿色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郭晓  王奎东 《现代园艺》2023,(14):161-163+166
工业棕地这一概念是近几年国内景观生态建设的热议话题。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一方面旧时期传统工业逐渐没落,部分地区的旧工厂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造成了工业厂址废弃;另一方面以垃圾填埋场或化学工厂排泄物造成土地污染为主,形成了城市棕地。这些闲置或被污染的工业用地占据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城市棕地亟待改造。通过城市双修理念浅析城市棕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宁波生态走廊棕地改建为例,结合当前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国情,以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棕地景观的发展新趋势,实现城市棕地再生利用与城市双修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13.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海信 《花卉》2009,(8):12-13
在世界各地,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乡村前往都市,都市的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关系极大。世界各国都在致力打造“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5.
杨佳佳 《花卉》2019,(20):148-148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大众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使得公园城市理念作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时代产物而提出,使其无序的“城市公园”发展至系统的“公园城市”,对于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城市景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发挥生态文明最大化与城园共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吴琳琳 《现代园艺》2023,(18):72-7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李姿妍 《现代园艺》2023,(2):153-155
贵州省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也是西南重要交通枢纽,因此从绿色发展理念角度出发研究贵州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其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贵州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序变化特征来看,2005-2020年贵州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持续向好趋势发展;(2)从空间演变特征来看,贵州省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处于较高等效率水平并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演变特征;(3)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优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正向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繁  王丽丽 《北方园艺》2022,(21):138-145
绿色发展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该研究通过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方向,构建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生活富裕美好4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评价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内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位于全省中部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位于南部与北部的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京津城市、省会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城市。该研究从强化绿色发展意识、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赵亮 《花卉》2020,(12):137-138
海绵城市是最新一代城市应对雨洪管理的理念,也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城市在遇到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几个环节,减少灾害影响,并通过将蓄存的雨水进行利用,雨水的有效转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推动建设绿色城市,低碳生活的创新举措,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绿色节能技术支撑,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智慧建设,通过技术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发生,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琴  钱静 《现代园艺》2023,(6):119-121
近年来的新议题“城市野境”,不仅是城市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弥补了城市居民的“自然缺失症”与丢失的“家园感”。但目前国内外对城市野境的研究均处于初步阶段,其相关基础内容也仍在讨论中。在已有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野境的概念、术语、分类、价值,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野境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