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来,许多三本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江苏省宿迁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开设园林专业的三本院校,但因其发展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结构欠合理,且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故三本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特色仍待形成。就当前宿迁学院三本园林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问题、师资问题、实践教学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为地方、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定位思想,通过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的教学体系等途径,力争将三本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上得去、下得来、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从确定考核评价目标、构建考评方案、完善评价指标,开放评价渠道、改进评价措施等方面入手,构建高职园林专业第三方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汤辉  邓洁 《现代园艺》2023,(8):195-197
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地方高职院校及时推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自身的良性长久发展,有助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宏图早日实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围绕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园林专业是现代高校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在园林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及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园林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学徒制则是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中的主要方式。但是校企合作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发展现状,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校企合作学徒制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实施,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在园林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提出了园林发展综合指数概念并建立了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将园林发展水平分为各历史时期的园林数目、园林类型、园林要素、园林分布4个二级层次,应用该评价模型得出了园林发展曲线图,从而对各个历史时期园林发展水平进行了直观评价。运用此方法研究四川园林发展分期得到的结论,与其它相关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此方法适用于小区域的地方园林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第二大载体,也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推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甘肃农业大学新农科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园林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第二课堂开展支撑度不足、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及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师资和平台建设和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园林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园林人才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香春  胡菊  梁芳 《现代园艺》2023,(9):148-15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使各高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途径。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提出人才培养新思路: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保障,培育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职业价值观;以地方乡村振兴项目为基础,搭建校地实践教育平台;以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为结合点,创新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机制。本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和导师制度等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为我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施途径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8.
程培蕾  黄顺  严陶韬 《现代园艺》2023,(10):189-19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分析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后续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盛丽 《现代园艺》2023,(17):175-177
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是以渗透式教学为导向,把握好渗透式教学的顶层逻辑。构建以“教”为拓展的STRM四维模型,揭示渗透式教学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资源维度和专业维度上的特征,加强渗透式教学的外延拓展;同时构建以“学”为核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的CEM学习模型,固牢渗透式教学的内涵建设;进一步促进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深层思考,打造从教到育的现代化园林人才培养环境氛围,实现多维立体的思政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立足新常态下中高职衔接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剖析中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依托对园林企业的访谈与问卷调查,提出对中高职衔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园林行业人才要求合理设定职业岗位,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试点,通过建立"2+1+1"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方式,采取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建立人才素质能力"广"与"专"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线下+线上"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对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3个方面进行改革,最终造就"懂行业、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动手、强适应"的实用技能型现代园林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职园林技术的培养目标,结合三年制园林技术高职学生特点,针对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提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三开放三递进"教学模式。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基础式教学、开拓式教学、创新式教学三大开放教学实现高职园林技术学生扎实稳固的基础、自由自主的学习、创新创业的品质的三大递进,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许桂芳  张朝阳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2):158-160,94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与园林行业用人需求,从专业调研入手,分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及其对能力需求的特点,确定了“工学结合,二二一一全程在岗,公司+项目+服务+工作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园林专业“四大平台”教学体系,实现“基础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门技能特”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旨在探索和搭建培养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多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针对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园林制图》课程为例,阐述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体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经过了十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且各个发展阶段都表现出独有的特征。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分析法国园林发展的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高职园林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东省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教改实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园林技术专业如何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深化园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及国家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长春建筑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突出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革的成果现已在2012级园林专业本科生中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朱晓霞 《现代园艺》2023,(7):162-165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分析“新农科”教育使命与要求的基础上,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明确了新时期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从课程教育平台组成、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设置、实验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优化重构方案,以推动传统农科园林专业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通常定位于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实际以及园林行业领域的新发展及其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提出了改变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培养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提高园林专业植物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常绿植物园林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郑州市建成区49种(品种)常绿植物进行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以常绿植物园林应用价值为目标从观赏特性、抗性等不同方面筛选16个评价指标,建立模型。根据综合得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Ⅰ级(4.4)园林应用价值高的种类5个;Ⅱ级(4.0~4.4)园林应用价值较高的种类23个;Ⅲ级(3.5~4.0)园林应用价值一般的种类10个;Ⅳ级(3.5)园林应用价值较低的品种11个。从研究结果看,该评价系统基本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常绿植物园林应用价值,与实际应用情况基本相符,为常绿植物在郑州市建成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