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杰 《中国果树》2023,(2):151-152
<正>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水平整体发展迅速,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供了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做好经济振兴,同时也要把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最近几年,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艺术设计在农村文化相关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方式和现实路径。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吕品晶谈及艺术设计时曾说道:“以艺术的视角介入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杨京燕  黄倩 《现代园艺》2023,(11):167-169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作为针对三农问题开展的人才培养,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等涉农职业教育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及时更新涉农专业,捋清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补齐农业科技人员的短板,进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3.
周航  陈天一 《现代园艺》2023,(5):100-102
保护和利用乡村森林资源进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是发展乡村森林旅游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解析乡村森林公园内涵、功能和现状问题等基础上,深入剖析建设乡村森林公园对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香春  胡菊  梁芳 《现代园艺》2023,(9):148-15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使各高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途径。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提出人才培养新思路: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保障,培育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职业价值观;以地方乡村振兴项目为基础,搭建校地实践教育平台;以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为结合点,创新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机制。本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和导师制度等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为我国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施途径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5.
陈鹏程 《中国果树》2023,(11):149-150
<正>乡村振兴,乃国之大计、民之大计,事关党和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战略性任务。无论是基于历史使命的赓续,还是基于强国任务的指引,乡村振兴的推进绝不止于脱贫摘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思政教育凭借其人本性、社会性、综合性的集成优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程志永 《现代园艺》2023,(10):94-96
依托国内外乡村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山北史家美丽乡村乡村规划实践,通过实践性地切入研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策略,探索出具有借鉴与示范作用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农业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振兴农业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振兴和工业的繁荣。基于目前乡村农产品发展现状,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日益突显,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副产品竞争力偏弱、品牌意识淡化、销售渠道传统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农产品开发与推广销售的有效策略,助力农产品振兴,以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8.
李维维 《中国果树》2023,(4):166-167
<正>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支撑。我国有3亿人以上农业生产从业者,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8%、大专以上仅1%,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极度紧缺。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应当加强高等院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撑作用。2022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当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基于上述背景,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呼应国家需求,特别增设乡村振兴的理论课、思想课、实践课,为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殷盛男 《中国果树》2023,(2):159-160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加速发展,近乎单向地从乡村流入城市的流动模式得以改变,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和针对乡村的决策部署更是再次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但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整洁和形式、功能、构成不断丰富的环境空间仿佛抽走了古老农耕大国对乡土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李晓辉 《中国果树》2023,(4):168-16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国家是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的主体力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农民是乡村的居住者,也是生产者、建设者、维护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建设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农民又是乡村文化体育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们对于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乡土民俗传承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辉  邓洁 《现代园艺》2023,(8):195-197
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地方高职院校及时推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自身的良性长久发展,有助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宏图早日实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围绕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创新 《中国瓜菜》2022,(2):124-125
乡村振兴是我国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历史任务,聚焦乡村经济、产业、生态、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乡村教育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由魏风云编著的《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一书聚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教育振兴,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对乡村教育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乡村教育振兴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郑菲 《中国果树》2023,(2):145-146
<正>有关乡村发展的现实语境中,乡村振兴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实践和行动。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一系列以“振兴”为行动号角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乡村展开。回顾以往,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文化转型为主题的乡村改造运动,还是本世纪初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以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为主旨。在这种“伴生性”发展视野下,乡村被固化为城市帮扶的对象,这也导致以往的乡村建设难免陷入“乡村运动、村民不动”或“乡建速动、村民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郑津 《中国果树》2022,(7):131-132
<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确保乡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全局性、战略性、结构性及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为正在经历转型阵痛和蜕变重生的广大乡村提供了根本指引。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蕴藏强大的人力资本,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因此,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向明 《中国果树》2023,(6):155-156
<正>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也是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壮美画卷转换为现实图景的探索者、耕耘者、建设者。高等教育是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但囿于城乡发展差距而难以真正做到“接地气”“补底气”,其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外在推力不够的现实困境,也与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存在一点差距。因此,要以新的发展思维来审视高等教育改革课题,以系统的“方法论”和落地的“实践论”来重新梳理高等教育改革框架和发展范式,以“共生”逻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乡村人才振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地方将乡村当作城镇来建设,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极少传承地域性特征。通过剖析地域性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乡村景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乡村景观建设的理想范式,提出了乡村景观地域性传承中应牢牢把握地域性文化和地理特征,根据不同地域来确立设计及建造方案;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应用各种创新设计手法来完善和提升景观设计。这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润华  石双双 《现代园艺》2023,(11):137-139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研究基于智慧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效应,探讨乡村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不足,在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开展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为乡村发展智慧旅游提供实践性参考,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作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乡村文化承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护与规划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通过保护和规划传统村落,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助力传统村落的生态、产业、文化振兴,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理论,本研究阐述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现存主要问题、需求,将主要问题及需求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案例阿者科村的先进经验结合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和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开展乡村景观设计,实现乡村文化特色的表达,不仅是我国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性要求,更是打造幸福、和谐、生态、人文乡村环境的必然要求。江南文化作为较大单元的地域文化,与齐鲁、岭南、巴蜀、中原等地域文化相比,其独特性尤为明显。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概念、乡村景观类型,其次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最后以江浙沪一带的农村为例,探讨了通过乡村景观进行地域文化表达的方法,形成一些新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以期助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晓蕊 《中国果树》2022,(4):121-122
休闲农业是依赖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的一种乡村新业态。近年来,作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兴现代化商业形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积极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布局,依赖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如何深耕已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