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从而产生各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是最为常见的线上教学平台,而慕课堂则是与慕课相配套的线下教学平台。BOPPPS是作为学生全方位参与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让多种教学模式在“青草药识别”生物类课程中有机结合,可形成特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青草药识别”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利用慕课堂为工具,按照BOPPPS模式来开展实体课堂教学,并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紧密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植物分类科学素养,传承中医理念及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周建  张毅川  姚正阳 《现代园艺》2023,(11):178-181
生态类课程是培养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中生态类课程的现状,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其教学改革措施:(1)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2)优化教学方法,如教学互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3)构建完善的案例库,丰富课程教学资源;(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考查,以此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为景观艺术设计服务,建立以“科学与艺术融合”为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受限于场地、素材和机器设备,在训练学生掌握植物生态习性、把握植物空间尺度、搭配植物群落等方面都表现出局限性。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一般实现途径,指出了现有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前提下,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案例式教学、构建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辅助现实实验环节等方式,试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冷凝 《现代园艺》2023,(8):181-183+186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从景观学理论阐述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基本概念、发展方向、方法、思维、理念、程序等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加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社会观,这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安排。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基于思政课程建设目标,构建“构思-设计-实现-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协同模式,明确就业导向的多维度评估方式,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5.
张金光  赵兵 《现代园艺》2023,(19):195-196+199
园林工程是面向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应用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典型特征。该课程知识点多且涉及门类杂,专业技术广且更新速度快,这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恐惧和倦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链式理论能够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教与学、师与生的互联特性,混合式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成链,与前沿知识成链,与工程实践成链,构建网络状的“链式”教学体系。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工程”课程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教学和课程考核4个阶段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必平 《现代园艺》2023,(19):166-168+171
为提升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为载体,在充分了解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理论,分析教学方法要素和师生课堂中具体活动,构建了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比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2种模式下学生的测验成绩和教学反馈满意率情况,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各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个方面优势并不明显,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着园林专业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化教学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凭借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学生学习专注度和兴趣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园林专业类课程与现实世界的三维立体空间密切相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很好地模拟真实的三维户外空间,为专业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实践学习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珂  毛志远  姚正阳 《现代园艺》2023,(19):172-173+177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林、风景园林、园艺等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将进一步拓展。反映在实践设计类课程中的改革却较少。通过深度分析园林设计类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结合乡村振兴中的建设与发展需求和农业社会发展底层逻辑,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并论述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对未来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为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材,园林施工图绘制课程应按工作过程顺序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问题,建立以项目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引入项目驱动法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并从设计思维、造型能力和设计技能三个维度阐述了项目驱动法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的实践路径;选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做为评价指标构建了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风景旅游规划”是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黑龙江省第二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以“风景旅游规划”课程为对象,结合专业特色,基于教学内容体系,深挖各个单元思政元素,将思政教学有机融合于一流课程建设中,融合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构建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风景旅游规划系统思维,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研究成果对于风景园林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无差异对待、考核重结果”等教学痛点,在我校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的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团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原则,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注重学习前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期掌握核心知识;课中以生为本,采用智慧课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混合式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思政教育;课后根据学生差异,结合实验、实践、实习,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注重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的应用与提升。教学全过程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形成智慧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自助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黄喜云  熊宇琨  曾小波 《花卉》2020,(8):284-286
景观设计课程属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然而目前来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无法实现对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基于新能力培养下探讨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随后探讨了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希望为有关专业认识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向潇潇 《现代园艺》2024,(10):190-192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思政建设需要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设计”为例,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中分别引入“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2个思政主题,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惠惠  杨智  许雪婷 《现代园艺》2023,(13):196-198+201
“园林工程”作为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园林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多学校在教学实施中侧重施工技术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得“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与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不匹配,难以做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对接,影响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无法有效应对工作岗位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应用问题。为此,基于大数据背景,将施工图设计引入“园林工程”课程,探索工程设计绘图、工程仿真施工落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带动多门专业课程相互联动,形成园林施工图素材库等一系列教学配套资源,夯实学生综合职业基础,为行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园林事业也不例外,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园林专业设计人才。但在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解决。分析了当前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来为我国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高校在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方式与课堂互动尚待改进、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仍需提升等问题。基于此,以“花卉欣赏”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通过线上视频展现花卉赋予的美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线上辅助线下翻转教学模式,适应面向高阶思维培养需求,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师生间目标达成度的形成等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能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总结凝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65%的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持赞成态度,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5%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结果能体现其实际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职农业类院校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外加“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等主客观原因,园艺产品品质分析类课程大多被设定为农业专业类选修课,但其涉及食品、化学、农业等多门学科知识,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园艺产品品质分析”类课程的研究与探索至关重要,需给予高度重视。分析了该类课程的定位与作用,同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课程思政难融入、教学内容老旧、实践教学难、学科广内容杂课时不足、单维度衡量学生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力求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培育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路培 《现代园艺》2023,(7):157-158+161
虚拟仿真技术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改变以前传统的板书、幻灯片讲授课程的基础上,使用新型虚拟仿真技术,充分发挥其可视化、交互性、自主性等优势,力求为园林工程实训等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提供体验式、沉浸式、全循环穿插式的学习平台。为了应对反复无常的新冠肺炎疫情,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以“园林工程实训”课程为例,阐述了园林工程实训以VR技术为载体,从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能动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以期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培训载体联合探索岗位核心技能课程改革,依托数字资源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弹性学制培养方式,融通“岗课证”的课程改革。通过构建园林类高职特色“一主线三阶段四环节”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检验,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度、技能任务实施规范度、职业能力提升度、企业认可度等有了很大提高,园林职业认同感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