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荣 《现代园艺》2024,(10):14-16
为给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记录了90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这些植物分布在15个不同的分布区类型和25个亚型中,包括中国特有物种和世界不同地区的物种。混交林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成因,衍生了独特的生态特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以样带调查为基础,结合随机调查,全样地调查五大连池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种类,并对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869种,隶属于369属,99科;划分为22个地理成分和24个地理成分亚型。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的种子植物除少数的世界分布种之外,温带、寒带和热带的种数分别占76.44%、18.42%和5.14%,说明植物区系基本上属温带性质;该地区种子植物中的中国特有植物共有93种,分属于5个地理成分和3个地理成分亚型之中,其丰富度在国内偏低。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 ,对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非常详细 ,但对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还不多。对自然保护区的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 ,可以为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开发和驯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有植物及其变种2389种,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及种类的稀有性,科研和保护价值较高;针对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多样性特点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淡紫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植物群落调研方法,在保护区内设置1个10 m×20 m的样地,研究了淡紫杜鹃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以期为百里杜鹃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4科32属47种,群落中植物优势科为蔷薇科和杜鹃花科;只出现1个种的科和属较多;2)群落垂直结构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群落乔木层植物以迷人杜鹃为优势种,白栎为亚优势种,灌木层中淡紫杜鹃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沙湖自然保护区属宁夏干旱区,共分布有种子植物47科123属161种(包括变种),47科种子植物可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其中热带性分布科有12科,占总科数的57.1%(除世界分布),温带分布型的有9科,占总科数的42.9%。2种类型包含科数相差不大,说明该自然保护区是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类型。123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3个类型和9个变型,温带分布属及其变型占有主导地位,共有60属,占总属数的60.6%。研究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虽在组成上简单,以荒漠以及盐碱植物成分居多;但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植物区系日渐脆弱。  相似文献   

7.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丁晓龙 《现代园艺》2022,(20):163-165
广东天露山脉是广东省主要的8大山脉之一,是粤中南部第一高峰,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山脉的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在天露山及周边山体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开展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调查,对野生种子植物物种组成、科属区系成分、特有现象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天露山区域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调查记录野生种子植物159科624属1237种,以樟科、山茶科、大戟科、壳斗科、蝶形花科等为优势科;(2)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性分布为主,带有明显的热带性质;(3)区域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和古老性,具有孑遗植物成分;但也存在植物分化多样性,表现为特有属、新分布种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以半夏人工种子苗、组培苗和实生苗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半夏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促进半夏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8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09条,多态性百分比75%。Nei′s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097 6~0.748 0,大小按顺序排列为人工种子>大田>组培;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08 1~0.348 2,大小按顺序排列为大田>组培>人工种子;3种繁殖方式之间存在有38.03%的遗传分化;对不同繁殖方式半夏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组培半夏和大田半夏的亲缘关系比人工种子和大田半夏的更接近;聚类分析显示,人工种子半夏和组培半夏聚为一类;大田居群不同叶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芍药叶型和桃叶型半夏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五叶半夏遗传分化最强。因此,人工种子半夏的基因多样性比组培及大田半夏的基因多样性丰富,半夏人工种子比组培苗更适合用于大田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0.
山西霍山五角枫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西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不同海拔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7个种群200个个体的叶片、果实和种子22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不同种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差异,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2.61%,表型变异系数(CV)在7.98% ~ 33.41%之间,7个不同海拔种群的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164和0.8316,表明五角枫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39%,其中果实、叶片贡献率大于种子贡献率。22个表型性状及表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钾、磷、pH、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含水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境对其遗传变异的影响。利用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7个五角枫种群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利用路线调查法和实验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孝义孝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68科188属251种种子植物组成,且地理区系成分多样,公园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和46个群系,且大部分植被为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湿地。由于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属性,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受到的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及科研监测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监测工作数据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又是获取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对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规律、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演替规律、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代表性的主要保护对象或生态指示种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以评估保护区重要典型植被类型演替动态、野生动植物种群/群落动态、外来入侵植物发展状况,以及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让科研监测数据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能够为保护区的开发与投资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主要从自然性、稀有性、多样性、脆弱性等多个维度,对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展开评价,得出此保护区生态质量等级为II级,具有规划与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淼望 《现代园艺》2012,(8):141-142
本文介绍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对保护区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影响因素、社区居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进和提高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早在2009年就采用样线法的调查方法,对保护区管辖范围内进行了普查,调查中发现11种隶属10个属的野生兰科植物,并对其生存环境做了分析,为今后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10年和2018年2期固定样地调查数据,探究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公益林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淳安县公益林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2018年共有维管束植物161科581属1053种,与2010年相比,维管束植物新增7科46属110种;植物区系组成的地理成分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热带性质的属有188属,占37.22%,温带性质的属有256属,占50.69%,充分体现了淳安县公益林区植物区系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2010-2018年间,淳安县公益林区种子植物属区系与外界存在一定交流,但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脱皮榆(Ulmus lamellosa)6 个天然居群 150 个个体的叶片 14 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脱皮榆 14 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2)脱皮榆叶脉、最宽处锯齿、叶片、叶柄 4 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 15.425%、23.731%、25.446%和 45.168%,叶脉性状较其他性状稳定性高,叶柄性状稳定性较低;(3)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 VST均值为 28.104%,远远小于居群内变异(71.896%),居群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脱皮榆居群表型变异呈纬度梯度规律性,随着纬度的增加,叶片逐渐变小,叶柄宽和叶厚也呈现递减的趋势;(5)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 6 个脱皮榆居群分为 3 大类。  相似文献   

18.
2018年笔者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普查,通过对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重要性,为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提供相关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系统分类、遗传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ddRADseq技术对112份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Cutadapt和Trimmomatic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得到高质量测序数据;使用MUNEAK软件进行多态性标记发掘,基于获得的SNP和InDel标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余甘子测序样品共获得8934个SNP和InDel标记,群体结构分析将余甘子种质分为2个类群,类群划分与种质来源地相关,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相一致。余甘子各种质间遗传距离为0.027~0.459,平均遗传距离为0.248;云南地区的余甘子种质的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最高,依次为0.267、0.184及0.218;余甘子群体间的Fst在0.080~0.266之间,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中等偏高。【结论】该测序技术可有效地解析余甘子种质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系统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薛鑫  石胜友  侯世奎 《园艺学报》2020,36(5):827-836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 ~ 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 ~ 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 ~ 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