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耦合失调的情况,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主要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仅有唐山、石家庄在2015年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类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空间集聚类型上,绝大多数城市属于不显著类型区,高-高类型区、低-低类型区涉及的城市数量少。2005年仅有廊坊市处于高-高类型区、张家口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0年无城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承德市、邢台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5年仅有秦皇岛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无城市处于低-低类型区。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胁迫、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2001-2020年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及变化分析,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自变量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1)2001-2020年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2001-2020年,除秦皇岛、承德等级未发生变化,其他地区均呈现好转趋势;(3)通经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服务价值、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和林地比例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001年、2008年、2020年虽然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但仍较差,可优先考虑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地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关系,实现区域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InVEST模型,量化太行山区保定段8个县域2005-2020年粮食供给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供需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为保定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2005-2020年保定太行山区的粮食供给服务供给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需求量和供需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产水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供需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碳固定服务供给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供需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2005-2020年保定太行山区的粮食供给-产水-碳固定服务和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比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3)2005-2020年保定太行山区的3种生态系统服务均以高供给低需求的供需特征为主,粮食供给-产水-碳固定服务的供需以供给大于需求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保定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均衡匹配状况,并指导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规划。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生态农业,其地理集聚具有特殊性,探究我国食用菌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意义重大。文章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产业集中率和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揭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食用菌产业呈全面快速增长态势,空间集聚整体呈现不断弱化趋势,其中双孢蘑菇产业的集聚现象最强,平菇产业扩散程度最大;从空间演变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整体优势(特别是平菇和双孢蘑菇),产业集聚水平由南方逐渐向北方提高。据此,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模式,形成食用菌产业集聚带,以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樊梦楚  徐宁 《现代园艺》2023,(17):13-17+20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从景观演变的研究角度分析乡村区域过去、现在、未来多时期的景观特性,能够在深层次的含义里解析乡村景观的变化原因、转化过程、变化动态和影响机制等。通过PLUS模型,选取包含自然属性变量、距离变量、社会属性变量3个大类下的9个驱动因子,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区域2005-2020年的多源数据为基础数据,在“自下而上”演变的理念下时空动态地模拟乡村生态景观的发展趋势,采用趋势量化的方式设定乡村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城镇发展情景3种发展情景,对未来乡村生态景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探索了乡村生态景观的演变规律——渐进式有机演替、乡村生态景观时空分异的本质原因,为乡村生态景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增长趋势,2018年开始进入优质协调阶段;2016年以来,山东省数字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大于农业现代化对数字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储备对数字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RS/GIS技术,分别提取2000年、2009年、2018年三期Landsat TM/OLI影像的植被指数(NDVI),同时,结合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玉溪市红塔区开展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2)植被覆盖度等级以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为主。(3)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植被覆盖在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被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采用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的年度变化趋势,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与植被覆盖FVC数据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1)东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2)2010-2020年,耕地、林地、城市用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主要是水田和稀疏林地。(3)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更为明显,主要增加是水体面积,来源是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占比增加比例较大,主要来源为耕地、河流和林地。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20年我国水果产业数据,从市场集中度(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基尼系数(G)和区位熵指数(LQ)4个度量指标,测算水果产业集聚水平。研究发现:我国水果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整个农业相比,水果产业集聚水平是上升的;水果产业集聚区域差异明显,虽然以山东省、河南省为代表的传统水果生产区产业集聚度依然较高,但是,以广西、陕西为代表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水果产业集聚度在快速提升;在种植面积上,存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现象。基于以上结论,提高水果生产的产量和产值,应该引起陕西、广西、广东及贵州等省份的高度重视,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水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2005—2020年陕西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其碳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壤碳汇时空异质性,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田管理政策。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西农田土壤碳汇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碳汇量从每年的58.83×104 t上升至76.51×104 t;碳汇类型以施用肥料碳汇为主。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咸阳、渭南、西安和宝鸡,低值区域分布于榆林、安康和商洛。3)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存在向北略东移动的趋势,分布范围呈先收缩后扩张的态势,西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土壤碳汇强度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空间可持续发展。基于青龙县2010年、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功能分类的角度识别国土空间,基于GIS技术、动态度模型和CA-Markov模型,分析2010-2018年期间青龙县国土空间结构演变特征,探析未来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10-2018年期间,青龙县各类型国土空间面积呈“二升二降一波动”的变化规律。各类型空间动态度表现为:农村生活空间〉城镇发展空间〉生态水域空间〉生态陆地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即农村生活空间变化最活跃,从综合动态度角度分析,青龙县2010-2014年期间变化较快。②从空间转移特征来看,在研究时期内,主要是生态空间向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转换,其中农村生活空间转入面积最多,生态陆地空间转出面积最多。③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面积持续上升,生态空间面积明显减少,与2010-2018年相比,2018-2022年期间国土空间转化较为活跃。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未来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对青龙县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黑龙江省2009-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009-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产基地绿色化和农业产出绿色化波动上升,农业生产过程绿色化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成灾面积、化肥使用强度、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数量.为今后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长久保障国家粮食质量与数量安全,要注重加强农业生产基地生态保育、提高农业生产过程利用效率及夯实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师帅  肖雨荀 《北方园艺》2024,(4):137-144
以2004—2020年黑龙江垦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和LMDI模型,研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其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98%,农业碳排放第一大碳源为化肥,其次依次为灌溉、农膜、农药、农业机械应用;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东北部垦区;经济水平增长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平衡会导致碳排放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缩减会导致碳排放减少。发展低碳农业,黑龙江垦区需利用各类高新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智能化管理模式、构建数字化碳排放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地区2000—2020年MODIS地表温度、地表反射、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产品与2000、2005、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云平台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人类活动对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协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地区土地以未利用地、草地为主,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59.32%、28.81%。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增量最大,达3.09万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118.18%。2000—2020年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并呈微弱下降趋势,可分为2000—2010年快速下降阶段和2010—2020年的缓慢上升阶段,主要原因与前一时段林地和水体大面积转为耕地有关。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准噶尔盆地与新疆东部。新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16.
使用2008—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三阶段DEA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及时空特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人均GDP增长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受灾面积和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阻碍作用。2)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均值呈现明显的时间波动趋势;东北部农业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东部和中部,西部最低,整体上农业生产效率高效区由东北部、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我国农业生产要提高各省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农业相关保险体系,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降低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基础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减少投入要素冗余;保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因地制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7.
潘明明 《北方园艺》2021,(7):154-161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动力,但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受到城乡市场分割的门槛调节。该研究借助2001—2017年全国30个地区(因数据缺失,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涵盖,下同)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就城乡市场分割调节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过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向好,但地区间差异悬殊;(2)土地规模化经营驱动农业生态效率改善,但存在城乡市场分割门槛调节,弱市场分割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强市场分割地区作用相反;(3)城乡市场分割调节土地规模化经营作用农业生态效率主要通过限制农产品、劳动力、资本城乡合理流动,削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农业发展意愿和能力途径展开;(4)我国多数地区城乡市场分割水平偏高,区域发展中城市资源偏向和工业优先发展突出,需进行及时改革。该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绿色农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彭娜  佘济云  郑婧怡  张芯 《现代园艺》2023,(10):163-165
以高分辨率的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10-2020年期间沅陵县土地利用地类的变化趋势。使用MSPA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选取景观连通性指标来区划生态源地之间的重要性,通过重力模型量化斑块之间的作用,筛选出重要的生态廊道,之后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形成生态格局,通过分析形成的生态网络,以此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沅陵县耕地草地和水域有所增加,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相比之下有所减少,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主要转换为耕地,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基本不变,水域变化不显著。(2)随着沅陵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明显,导致景观破碎度增高,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连通性较好,东西向连通性较差,彼此连接程度相对较弱,有待加强优化。  相似文献   

19.
周繁  王丽丽 《北方园艺》2022,(21):138-145
绿色发展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该研究通过测度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方向,构建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生活富裕美好4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评价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内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位于全省中部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位于南部与北部的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京津城市、省会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城市。该研究从强化绿色发展意识、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王化 《中国蔬菜》1995,1(6):15-0
上海地区蔬菜种类发展与演变历史的初步考证王化(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1106)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地区有关蔬菜种类记载的历史资料始见于明代弘治17年(1504年)。随着当地城镇、城市的逐步建立,蔬菜生产也随之发展,从明代到现在,上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