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露苓 《农业考古》2006,(1):95-102
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利用了丝与茶。精美的丝织品和茶叶在古代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拳头产品”。但是,到近代,法国、意大利以及后来的日本逐渐掌握蚕桑技术,而邻国印度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持下大搞近代化的茶叶种植园,配以当时先进的机械化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唐代开始,茶就作为日常的饮料了。1607年,荷兰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在中国的澳门、岭南、厦门等地收购茶叶运往欧洲,不久中国茶叶成为欧洲人的日常饮料。17世纪后半叶,喝茶在英国上流社会成为风尚。1660年,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传到美洲新大  相似文献   

3.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0,(2):118-127
茶叶是清代中英贸易的核心商品。18世纪50年代起,英国成为中国茶叶最大输出国。茶叶贸易为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额利益,也是清朝政府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现实基础。清朝对茶叶武器的认知来源于古代的以茶治边政策,只不过运用对象从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转移到对待西方来华贸易国家。清朝对俄罗斯、安延集都使用过茶叶武器,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则不过是增加了一次实践罢了。对英国使用茶叶武器的思想具有多层次性,即英国绝对需茶、以茶可制英国及以茶制英方式。但对英国使用以茶制之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高估了茶叶武器的作用,低估了英国的侵略野心以及道光皇帝经常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4.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到1858年解散,共存258年。起初公司“靠胡椒哺育起来”,但自以崇祯10年(公元1637年)4月6日从广州首次运出茶叶12磅(1)后.其经营重点就逐渐转向华荣贸易。到十八世纪末公司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从国会中获得了对华茶出口贸易的垄断权。本文就试图对公司获得垄断权的原因作一探索,以进一步增进对早期中英贸易关系的了解。在谈及东印度公司获得华茶出口贸易的垄断权之前,先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作一回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设立并不是一件偶然性的事件,它的创立是在英格兰的商业利益几乎全部遭到来自欧…  相似文献   

5.
英国东印度公司自从崇祯十年四月六日从广州首次运出茶叶12磅回英伦,(1)到1834年对华茶垄断权被取消,此段时间里,公司每年运回华茶的数量是逐年递增,达成的交易额巨大,此种局面给英中双方都带来了多面影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对英国本身的影响如何?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贸易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推销纺织品,但这种商品由于受到中国强大的家庭副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而使纺织品在中国市场上并不畅销,每年运到中国的物品几乎都是亏本而回,“英国公司在1793年声称,1780年到1790年间,在对华纺织品及五金…  相似文献   

6.
<正>印度国有茶叶局在一个声明中称,2015年9月印度茶叶产量同比减少5.4%,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主要东北部茶叶产区的采摘情况。该局称,印度孟加拉邦茶叶产量同比减少13.5%,减少至3 924万kg,印度南部地区茶叶产量减少7.33%,减少至1 834万kg。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其CTC(茶)等级主要出口至埃及、巴基斯坦、英国,其正统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茶叶局称,印度大吉岭茶价格创纪录,达到1 850美元/kg,这得益于日本、英国和美国的高额订单。正当印度茶叶局和茶叶产业正在解决增值和品牌建立的问题时,这个消息对于印度茶叶产业来说很振奋人心。印度麦卡巴里庄园的大吉岭茶品质高,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8.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农兽药管理、重金属和微生物标准以及等级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是造成国际贸易中蜂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原因。从发达国家的WTO/TBT SPS通报情况和扣留我国蜂产品的原因分析,以抗生素控制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标准是蜂产品出口的关注重点。应从生产过程入手,合理选择蜂药,确保质量安全,促进蜂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冠朝 《农业考古》2007,(5):209-211
茶马贸易发展到了明代,实行了官方的高度垄断。所谓官营茶马贸易就是明朝政府运用国家权力,以国家制度的形式确立的由官方和边境少数民族之间进行的茶和马的贸易活动(1)。在明代以茶易马的交易对象主要是当时明朝西北边境的“西番”各族。从明洪武年间开始,确立了以茶易马的一系列制度,如职官制度、机构制度、运营制度、比价制度、巡查制度、禁贩制度、金牌制度。这些制度从松散到严谨,从粗糙到严密,确保了交易在明政府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但同时,这些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也经历着演变与衰落。明代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官方经营茶马贸易使…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古代中国对西方贸易中,茶叶出口占据了巨大份额,基本占据了垄断地位.因此,在茶叶原产中国的问题上始终都没受到什么挑战.直到1823年与1824年英国驻印度的殖民官员勃尔基兄弟相继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1)从此开始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1877年,英国学者贝尔登在其著作<阿萨姆茶树>中肯定地说中国和日本的茶树,是"由印度输入"的.而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辞典>收入了"茶的自生地在印度阿萨姆".(2)"茶源印度说"还衍生出了"多源说",在1935年被美国学者、著名茶学权威威廉·乌克斯写入了<茶叶大全>--这在当时是一部具影响广泛的权威著作.(下转289页)  相似文献   

11.
章丽 《古今农业》2014,(3):78-83
饮茶风气在唐朝开始遍及大江南北,贩卖茶叶的利润大涨,于是茶叶生产贸易也在唐朝逐渐兴盛,唐政府开始对茶叶贸易进行干涉,从税茶到专卖制度,再到榷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茶叶利润与财政收入,同时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控制。不可避免,茶农以及贩茶商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躲避赋税,经常进行茶叶走私贸易,进行私茶贩卖,与政府的茶税作斗争。然而,茶法愈严,茶叶走私贸易愈多,茶商的抗争也就愈加激烈。本文梳理了唐五代时期政府的茶法,同时探究了这一时期茶叶贸易中的走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茶叶感官审评中定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卫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84-185
一般认为茶叶是一种集"感官定性检验与理化定量检验为一体"的产品,把通过感官审评确定茶叶质量等级的检验理解为定性检查容易造成茶叶质量等级的不确定性,带来茶叶贸易的混乱和纠纷。其实,茶叶感官评审能够对感官指标进行"赋值",并确定其质量等级。该文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定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叶标准源自茶叶贸易开始时期.主要用来划分茶叶的规格、控制茶叶质量。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贸易为主.红茶的国际标准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是一个多茶类国家.各部门先后发布了各类茶叶标准.并在全国建设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提升茶叶标准化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陆开始参与国际茶叶标准工作.推进我国茶叶标准与国际接轨。然而.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由于受管理体制的限制.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个茶叶消费大国.曾几何时,英国人喝的茶100%来自中国,但是现在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仅余4%.本文以解析英国茶叶市场格局变化为重点,研究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的走势,从而探讨对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印度咖啡局的信息,2014年1-6月,由于英国与巴基斯坦的需求增长,印度咖啡出口量提高6.7%,为9 453 kg。1-6月,茶叶出口伊朗、埃及和阿联酋等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出口碎茶主要是埃及、巴基斯坦和英国,传统茶叶主要为伊朗、伊拉克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魏飞雪 《农业考古》2012,(5):185-187
茶作为一种大宗经济作物,一直是古代中国国家税收的重要财政来源,官府通过制定严格的茶法来控制茶叶生产、运输、交易。所谓的茶法,是指封建统治为国家财政收入而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茶叶生产、制作、运输、销售的法令办法等。对于茶叶运输和交易的茶法,它们包括历代以来的税茶、榷茶、茶引、引岸、商茶、官茶、茶马贸易等茶  相似文献   

17.
石路遥 《农业考古》2019,(5):260-268
中国曾经长期控制世界茶叶贸易市场的垄断地位逾200年,西方人对此觊觎已久。来华传教士、英商、外交使团随员对茶叶信息的刺探成为欧洲茶叶植物分类学进步的基石。英国为在殖民地印度大陆上复制茶叶生产进行了诸多前期准备,包括在科学考察名义下组织的经济植物探险和在殖民地植物园进行的种植试验。伴随着实践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在19世纪中期以后英属印度的茶叶生产迅速崛起,晚清中国茶叶逐渐丧失掉原有的国际份额。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茶政与茶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长春  康芬 《农业考古》2003,(2):293-298
在中国古代,茶业是中央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大事。因此,茶业政策的制定,茶政法规的颁行,茶税的征收管理,茶叶贸易体制的建立与调整,都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明朝立国以后,在茶政与茶法上基本沿袭了唐宋旧制,同时又对茶叶的生产、运输、贸易、检验及榷税等方面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茶业政策和制度法规,它主要包括榷茶制度、茶马制度、茶法制度和贡茶制度四个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因研究者们对明代的贡茶制度多有涉及,本文仅就其他三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终结,为中英双方改善关系,提供了契机。英国政府在华设立商务监督,是顾及英国在华商人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扩大中英贸易,发展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英国有着浓郁的茶叶消费文化,巨大的茶叶需要促使它想尽办法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扶持印度茶叶发展壮大,同时利用印度茶叶向西藏进行茶叶入侵,妄图以此打破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为进一步入侵西藏打下基础。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相关史料也较少,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Robert Fortune和JAS.Hutchison两次到中国盗取茶籽、茶树苗和藏茶秘密,成为印茶崛起和英印茶叶向西藏的入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