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洞庭湖区土地沙化与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洞庭湖沙区由于其成因与北方沙区有明显不同、特点迥异,属“沙化”而非“沙漠化”。本文根据洞庭湖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危害,从分析成因入手,对治理对策和措施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北”地区沙漠化继续扩大的原因及其对策窦芳由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地区建设规划地区,沙漠推进和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漠化土地年平均扩大面积已由50年代的1560km2,增至目前的2100km2,治理沙漠与土地沙漠化的比...  相似文献   

3.
土地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扔国家之一。洞庭湖沙区由于其成因与北方沙区有明显不同,特点迥异,土地属“沙化”而非“沙漠化”。本文根据洞庭湖区土地沙化现状,从分析成因入手,对治理对策和措施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省多年来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以三北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2019年沙化土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4年分别减少151万亩、288万亩,降幅分别为18%、28%。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10,(1):4-5
《明史》记载,敖汉旗是“沙柳浩瀚,柠条遍野,晚呜呦呦,黑林生风”的繁茂之地。清朝末期,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严重,全旗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流动、半流动沙地以每年7万亩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亩良田被洪水冲成河滩、沟壑。到1975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分别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0.8%和77.3%,形成了“沙化——水土流失——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受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沙漠化,发展沙产业意义重大。本文以黑龙江省龙江县为例就三北半干旱地区沙产业发展谈几点建议。一、现状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嫩江沙地西北边缘。1999年全省沙漠化监测调查结果显示:龙江县土地沙化区面积已从原来的10个乡镇、1个林场、1个畜牧场扩展到全县,涉及14乡镇、158村、4处国有林场,全县沙区面积扩展到543万亩。  相似文献   

7.
生命     
生命华希良摄青海省自50年代以来。土地沙漠化面积平均每年扩大100万亩。草原的沙化、退化使农牧业生产首当其冲.受到沉重打击,现全省沙漠、戈壁1.4亿亩,沙漠化土地3894万亩。西藏西部狮泉河盆地风沙流、沙尘暴活动强烈,沙丘不断前移。“一江两河”雅鲁藏...  相似文献   

8.
武爱民 《中国林业》1997,(11):44-45
内蒙古伊克昭盟土地沙漠化及防沙治沙的调查报告文/魏殿生武爱民一、伊盟毛乌素沙地沙化简析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属鄂尔多斯高原,境内分布着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20万公顷,占全盟总土地面积的48%,其中毛乌素沙地部分为383...  相似文献   

9.
关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区五大沙地之一,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十分严重,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大治理速度,扼制沙漠化扩张,才能保障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据资料统计:浑善达克沙地在60年代初沙漠化面积仅19200平方公里,到70年代中期扩大到26587平方公里,比60年代增加了7387平方公里。而到1995年沙漠化土地达30417平方公里,比70年代中期又扩展了3830平方公里,从70年代到90年代20年间,沙化土地平均向外扩展的速度为191.5平方公里/年。 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奈曼旗兴隆沼建设区总土地面积78万亩,全部为流动和半流动沙地。五六十年代,是全旗中北部的最大放牧场,20多万头(只)牲畜依靠仅有的植被,勉强维持着可怜的生命。随着人口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加之无序的种植和滥垦、滥牧、滥樵,到七十年代中期,“三化”面积占总?..  相似文献   

11.
人与沙的抗争──乌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戴荣强乌兰察布盟辖4旗5县2市,总人口272.3万,总土地面积8305.5万亩,其中风蚀沙化面积3720.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3955.2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152.5万亩,其中退化学场...  相似文献   

12.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正处在嫩江沙地西北边缘的风口。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功能减弱,草原沙化、碱化严重,耕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出以下五种沙化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沙漠化的重灾区。沙漠化是干旱的气候、丰富的沙源、多风的动力所致,但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截流断水、过渡垦殖放牧、乱砍滥伐滥樵滥采林草植被,则是诱发和加速沙漠化发展的主因。广布于新疆山间盆地的各类荒漠植被,都是土地的产物,又是土地的保护者,这些荒漠植被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干旱、风沙、盐碱、雹霜、严寒等严酷环境的考验,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生命力,具有抗干旱耐贫瘠,抗风沙耐盐碱的特性,被誉为沙漠的勇士、绿色基石的胡杨、程柳、梭梭、沙拐枣、铃档刺、白刺、盐节木、盐穗木、沙棘、锦鸡儿等灌丛和…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绿化》2006,(7):1-1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北部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区域内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自然修复与沙化治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06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420万公顷;占毛乌素沙地面积近一半的陕西榆林市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5.
据《明史》记载,敖汉旗曾是“沙柳浩瀚,柠条遍野,鹿鸣呦呦,黑林生风”的繁茂之地。后来由于滥垦、战争等因素,到建国初期全旗有林地面积只有16万亩。但当时人口较少,植被条件较好,仍然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景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流动半流动沙地以每年7万亩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亩良田被洪水冲成河滩、大沟。到1975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60万亩,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兴安盟沙地分布特点、土地沙化原因及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兴安盟沙地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兴安盟生态建设中沙地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自1994年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增多等因素,沙地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沙地内部活化严重。沙地吞噬草原,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草原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加快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占牧区6个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15.3%。其中,流动沙地面积13.3万亩,半固定沙地86.9万亩,固定沙地1201.3万亩,露沙地619.7万亩。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650.2万亩。  相似文献   

18.
我区每年沙化面积约为550万亩,近年来全年植树造林数字尽管大于沙化面积,但防风固沙林林种仅占15%左右,况且也不能完全成活和保存下来,单靠植树造林来治理沙化显然是“绿化赶不上沙化”的。从沙化的原因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为的因素,特别是滥垦、滥牧及滥砍乱伐造成的。因此,沙化的防治应该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沙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科研部门对于沙化起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沙质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就是沙化发生的开始,当人们用肉眼观察到沙化景观的时候,那时沙化早已经形成了。俗话说:“寸  相似文献   

19.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端,是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地区。在全旗1703万亩总面积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就有804万亩。每逢冬春季节,沙随风起,经常埋没农田、草场和村庄。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成了该旗的主要特点。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长时期没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由于滥牧、滥采、滥垦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沙漠化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林业局启动实施了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2001年8月3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防沙治沙法》,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虽然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扩展速度,我国土地沙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全国沙漠化普查表明,21世纪初我国沙漠化面积每年已扩大为343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