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红寺堡扬水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红寺堡扬水灌区的红寺堡灌域为例,阐述了红寺堡灌域基本概况,分析了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在红寺堡扬水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灌区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体灌区,计划开发灌溉面积60万亩,目前已开发23万多亩,移民14.2万人。开发建设红寺堡新灌区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只有将红寺堡灌区建设成为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发展、移民安居乐业的新绿洲,这项举措才能体现出造福后代的积极意义,成为功德千秋的富民强区之举。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折了红寺堡灌区发展草地农业的作用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寺堡灌区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红寺堡灌区玉米快速丰产节水配套技术,并对其在该灌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的环境特点,总结了宁夏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酿酒葡萄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与修建、病虫害防治及埋土防寒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新灌区开发3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到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重新认识红寺堡灌区具有的基本特征,认为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土壤母质合盐、起伏的隔水层和不合理的大水灌溉,并针对新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土壤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荣  王长军  罗昀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74-274,278
通过研究红寺堡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能有效改良红寺堡盐碱地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寺堡开发区畜牧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夏红寺堡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寺堡工业园区的概况,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管理潜力和尚可供地年数等方面对园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认为红寺堡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小,不利于园区未来的发展,为此,提出园区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途径.最后,从4个方面总结了红寺堡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现状、成因,并提出了防治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寺堡灌区干旱缺水、生态条件脆弱、灌溉水能耗高、成本大及分配给开发区的水量逐年压减、水资源紧缺、大水漫灌、农民水费支出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等现状,提出了红寺堡开发区节水灌溉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1 红寺堡地区自然概况 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的大罗山脚下,介于北纬37°10′~37°39′,东经105°45′~106°30′.土地总面积92300hm2,其中缓坡丘陵面积最大,为57896hm2,占62.7%.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主要以天然草场为主,为61650hm2,占66.8%;其次是耕地22024hm2,占23.9%. 红寺堡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  相似文献   

13.
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栽培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产业从科冕公司建园起步,短短5年时间,已成为继贺兰山东麓之后宁夏又一个新兴的酿酒葡萄产区,在全国葡萄产业中也占有重要一席。红寺堡开发区酿酒葡萄产业象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红寺堡灌区土壤盐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类型和成因,并具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明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类型及分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宁夏红寺堡灌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移民致富途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红寺堡灌区土壤详查资料,在分析了灌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灌区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红寺堡开发区气候干燥缺水,风沙大,发展农业产值低。而发展经果林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提高产值。所以,发展经果林是可行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宁夏红寺堡扶贫扬黄灌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后果。认为环境的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依据该区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提出草地农业系统应在红寺堡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该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同时阐述了发展草地农业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喻小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65-6667,6678
利用遥感最大似然分类技术,采用景观指数评价红寺堡灌区的景观结构特征,分别从景观斑块、景观类型两个水平上以及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红寺堡1989、1999、2003、2008年4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精度高,红寺堡灌区1989~2008年,在人为作用不断干扰下,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斑块数目增加,破碎度增大,均匀度减少,优势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得比较规则。在1989年的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到2008年主要为沙地,这是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