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玉米赤霉烯酮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试验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与玉米赤霉烯酮的耦联物(ZEN-BSA)做包被抗原,标准玉米赤霉烯酮(ZEN)做竞争抗原,以制备的可稳定分泌抗ZEN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初步建立了ZEN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63 2~78.985 2μg/L,最低检测限为0.231 9μg/L;曲线回归方程为y=68.711-25.666x,其中R2=0.987 1,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3.10%,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6.26%,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ZEN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制备并鉴定抗玉米赤霉烯酮(ZEN)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研制检测谷物中ZEN的ELISA检测试剂盒。将ZEN肟化成ZEN-6-CMO,ZEN-6-CMO在DCC与NHS作用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完全抗原。以ZEN-6-CMO-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筛选并建立分泌抗ZE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单抗效价及特异性。在ZEN单克隆抗体(Z9C3)的基础上,用间接竞争ELISA研究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ZE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Z9C3和Z7E6),该细胞株所分泌的单隆抗体Ig亚类均为IgG1,ELISA检测结果表明:抗ZEN抗体可与ZEN发生特异性反应,IC50为3ng/mL和1.3ng/mL,该抗体与玉米赤霉醇(ZEL)的交叉反应分别为15.9%和9.8%。试剂盒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5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50ng/mL;对玉米和小麦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是92.5%和91.7%,变异系数分别是8.5%和10.5%。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玉米赤霉醇 (α- zearalanol,ZER)琥珀酰化得到 ZER- 7-半琥珀酸酯 ,再利用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偶联得到免疫原 ,以此免疫原免疫 BAL B/c小鼠 ,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两株稳定分泌 ZE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C1 2 和 9B4 ,经鉴定两株单抗亚型均为 Ig G1 ,间接 EL ISA测定腹水效价为 1∶ 3.2× 10 5。该抗体与同系物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36 .2 5 % ,5 2 .73% ,0 .6 7% ,74 .36 % ,5 3.70 % ;与己烯雌酚、雌二醇、睾酮、克伦特罗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0 .1%。该细胞株体外传代和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广泛污染粮谷类作物的真菌毒素,对多种动物和人都会产生毒害。目前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GS)和免疫学检测法等。作者现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是世界范围内污染农作物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当畜禽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对机体造成生殖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甚至还可在机体组织中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精准的检测出饲料及饲料原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由玉米赤霉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种甾体霉菌毒素,可以代谢成许多次级衍生物,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类食物链,对食品或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威胁人体健康。国际粮农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5%的粮食受到ZEN及其他霉菌毒素的影响,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文章综述了ZEN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临床危害和检测技术,并就降低饲料中ZEN的危害提出建议,综述了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赤霉烯醇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使动物突然死亡。本文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醇,经试验:玉米赤霉烯醇在5~500 n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检测限能达到10μg/kg,定量限能达到20μg/kg;回收率均在60%~110%范围内;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5%。  相似文献   

11.
玉米赤霉烯醇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使动物突然死亡。本文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醇,经试验:玉米赤霉烯醇在5~5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检测限能达到10μg/kg,定量限能达到20μg/kg;回收率均在60%~110%范围内;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5%。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同化激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会影响人类健康,国内外均禁止将其作为牛羊促生长剂使用。本文综述了动物组织中玉米赤霉醇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相似文献   

13.
盛开 《江西饲料》2022,(1):33-35
文章就玉米赤酶烯酮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同时对相关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检测植物性食品中ZER的残留量。方法:应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植物性食品中ZER含量的半定量检测。同时对该ELISA试剂盒进行了调试。结果:实验以人工合成的ZER为包被原,ZER为竞争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反应,建立检测ZER的ELISA方法。其最适包被浓度为1:5000,抗体最适工作浓度为1:5000,酶标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5000。试剂盒检测限为0.5ng/ml,添加回收率在70.0豫~116.0豫之间,变异系数小于20豫,在2~8℃条件下可保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5.
α-玉米赤霉醇在萨福克杂种羔羊肥育中的应用张永和王新平何成武张发祥张谋斌(新疆昌吉州牧科所831100)(昌吉州畜牧局)(昌吉州科委前言使用α-玉米赤霉醇来提高肉用牛羊的生产水平,增加牛羊肉产量的技术已在美国等普遍应用。本试验旨在通过埋植α-玉米赤霉...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ZEN毒素)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引起畜禽出现一系列繁殖功能性问题,导致繁殖性能下降,造成生长发育缓慢并降低饲料报酬率,给养殖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几种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技术,并结合云南省曲靖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对玉米赤霉烯酮所做的专项监督检测,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雄  王津  程宗佳 《饲料广角》2004,(18):20-22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灵敏度为0.1mg/kg,检测范围为0~5mg/kg,变异系数为3.3%~13.3%,在其检测范围内的回收率为97%~106%,分析1个样品的时间只需25min。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更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快速检测方法,以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为标记材料,利用活泼酯法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免疫探针,以ZEN-BSA为检测线,成功制备了ZEN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结果表明,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32 5x+0.937 2,IC50为6.6 ng/mL,检测限为1.2 ng/mL;与玉米赤霉酮(ZAN)交叉反应率为88.2%,与其他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与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T-2均无交叉反应;玉米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4%~108.5%,变异系数小于1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证,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玉米中ZEN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是霉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已被证明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能力。赤霉烯酮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霉菌毒素的分类、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健康及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消费者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对其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进行概括,为解决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它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梁、小麦等谷类作物和奶类品中,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