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对其均易感。炭疽杆菌在体外可以形成芽孢,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污染的动物制品或环境而感染。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多个省份报道了炭疽病的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整理、归纳、分析了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危害、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炭疽病是一种由炭芽孢杆茵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该病在牛、羊、马等草食动物中的发病率较高,人类患病主要是因为接触了患病动物、食用或吸入了含有炭疽芽孢的肉等发病。本文主要论述了牛羊炭疽病的发病特点与症状,并提出了该病的防治建议。1发病特点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特点为散发,部分地区称地方性流行,绵羊是易感动物,该病的发生不受季节的限制,但夏季雨水较  相似文献   

3.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多发于春夏,特别是在洪水及干旱后更易发生。发病骆驼主要表现为淋巴肿胀,发热及突然死亡。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家畜,每年应注射炭疽芽孢苗,每峰驼皮下注射1 mL,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炭疽杆菌具有荚膜,在体外能形成芽孢(存活期长,不易杀灭)的特性,故必须重视该病。多种动物及人对该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其中以草食动物的易感性较高。近些年来,该病在南阳市仍有零星发生。猪炭疽主要表现为局部、散发型,败血型很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健康猪的肠道中有炭疽杆菌噬菌体存在。因此,当炭疽杆菌侵入后,噬菌体从肠道中经血液到入侵部位.使病程的发展受到限制和缓和;另外,猪的血清中含有抗炭疽的天然抗体;所以猪的局部炭疽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牛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剖检以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血液呈煤焦油状为特征。该病还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感染人后常表现为皮肤炭疽、肺脏炭疽及肠炭疽,有时伴发败血症。牛发病时,在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6.
正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牛、羊、猪、犬等家畜极易受感染。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污染的畜产品或吸入带有炭疽的杆菌芽孢的尘埃而传染人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根据科右前旗动物炭疽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现对炭疽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对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牛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病菌携带者可通过唾液和粪便等方式进行传播。如果病发后不能合理有效处理病死牲畜,很可能导致病菌散落于外界环境,并成为长久的传染源,对人畜产生严重危害。1牛炭疽病的病原炭疽杆菌是需氧芽孢杆菌属,是一种不运动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的芽孢抵抗力与繁殖能力都比较强,能够突破环境、季节、温差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很多动物都容易被感染,尤其是食草动物。如果对病死畜的处理方式不妥当,很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并会对环境和水源产生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8.
正牛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养牛业的危害较为严重。生产上该病的特征为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传染性强。该病是人畜共患病,不仅感染牛,还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炭疽病发病急,病程短。一旦出现牛群感染,对养殖户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炭疽杆菌为是一种需氧型或兼性厌氧型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有荚膜,与其他细菌容易区别。培养菌一般呈长链状或竹节状,离开动物体后该菌体可形成芽孢。本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38.5℃,最适宜p H7.0~7.6。炭疽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强光照射下生存时间10h左右,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9.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畜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易感动物为羊、牛、驴等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人也易感,人的感染多与接触携带炭疽病原或发病的动物有关。该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人感染后多表现为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偶尔伴发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Anthrax),该菌主要感染牛、羊等家畜,感染人的概率较低。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均有炭疽病的发生,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就炭疽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炭疽的研究者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炭疽疾病进行研究,即炭疽杆菌的基因组、炭疽杆菌的荚膜及炭疽杆菌的毒素。炭疽杆菌的基因组由染色体及两个大质粒(p XO1和p XO2)组成,这两个大质粒含有炭疽芽孢杆菌的两大毒力因子,即炭疽毒素、抗吞噬荚膜多肽的编码基因,美国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炭疽的防控     
炭疽遍及世界各地,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变特征为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对炭疽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炭疽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芽孢对环境抵抗力极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保持若干年。本病呈地方流行,家畜食入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饲料或水就可发病。防控措施是严禁牲畜到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地方放牧。禁止猪、牛、羊在圈外散养。对猪、牛、羊要注射无毒炭疽芽孢苗。炭疽灭活疫苗,每头牛皮下注射1毫升,每只羊皮下注射0.2毫升。  相似文献   

14.
炭疽的防控     
炭疽遍及世界各地,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变特征为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对炭疽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牦牛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在夏天流行,因为夏季的吸血昆虫比较多,很容易引发该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染,通过和受损的皮肤接触也会感染,直接影响我国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20年8月25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出现一例疑似人炭疽病例。为查明当地是否存在潜在的动物感染,以确定感染来源,通辽市农牧局立即成立专家组,赴霍林郭勒市指导开展畜间炭疽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专家组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史,同动物疫病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家畜养殖及疫情情况;对该患者饲养的羊只及储存的动物产品和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指导当地开展畜间紧急流调排查以及紧急免疫和消毒工作。调查发现:患者有去山林活动且被刺伤史;经排查和实验室检测,未发现畜间炭疽疫情及异常病死动物。综合调查结果,可排除患者通过接触畜间动物及其产品感染的可能,推测被环境中炭疽芽孢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极大。调查提示,该地山林环境中存在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因而存在人畜感染风险,须加强防范,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人畜炭疽的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贵州省一起疑似皮肤炭疽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析,以期为疫情的处置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患者皮肤渗出液、病死马肌肉及其刨剐地土壤样本进行炭疽芽孢杆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落采用革兰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和青霉素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炭疽芽孢杆菌疑似菌株PagA、Cap及rpoB基因。结果共检出7株炭疽芽孢杆菌疑似菌株,其中从患者皮肤渗出液分离出1株菌,从土壤标本分离出6株菌。传统方法将7株疑似菌株鉴定为炭疽芽孢杆菌,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均显示7株菌株rpoB、PagA和Cap基因阳性。说明从患者皮肤渗出液和土壤标本均检出具有致病基因的炭疽芽孢杆菌,提示该起疫情为一起由炭疽芽孢杆菌所致的皮肤炭疽疫情。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在黑龙江发生大批肉羊死亡的事件,是由于暴发了急性的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热性的流行性传染病,炭疽病传染力极强,严重时甚至可以传染给人。一、病原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是一种大型致病菌,菌体长度为3~8 um,宽度为1~1.5 um,可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芽孢和繁殖体。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以繁殖体  相似文献   

19.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动物对炭疽易感,但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牛、羊等草食动物为强,临床症状不明显,只在屠宰后才发现病变。因此,猪炭疽宰后检验及处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动物因接触土生芽孢而感染,人可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仓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炭疽呈全球分布,以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病变特点是病畜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黑红色,呈煤焦油状,全身有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呈出血性胶样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