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遗传背景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肠道寄居着大量而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受到宿主基因和环境尤其是食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的出现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人和其他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日益深入。肠道微生物与人类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的发现等,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界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关注度。然而,对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密切联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简要论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功能贡献和宿主的遗传背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寄主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类型、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建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附着、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和能量平衡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闻的串扰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寄居着庞大的微生物群,主要成员是细菌,同时还包括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作为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竞争、协同和拮抗,从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和行为。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微生物的丰度可以在外界干扰下发生变化,例如大量抗生素的摄入、饮食结构的剧烈变化等,如Hildebrand等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干扰可使宿主肠道菌群发生长期改变。  相似文献   

4.
犬和猫是人类主要的伴侣动物,近几十年来,伴侣动物的健康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与人类相似,动物的健康源于肠道,健康的肠道对于维持宿主动物正常生理机能是至关重要的。犬和猫肠道内寄居着一个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微生物在维持犬和猫肠道健康方面起重要作用。论文从犬和猫肠道微生物的分布、组成特点、犬和猫肠道共生微生物菌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肠道菌群失调与犬和猫急慢性肠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促进对肠道微生物与犬和猫相互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为犬和猫肠道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人从出生那一刻起,消化道黏膜表面就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和动物体共同生长和生存,成为动物体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维持动物和人体的免疫、消化功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人从出生那一刻起,消化道黏膜表面就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和动物体共同生长和生存,成为动物体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维持动物和人体的免疫、消化功  相似文献   

7.
动物体肠道中存在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共生的微生物能辅助动物体消化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但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同样可以作为抗原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正常情况下,肠道免疫系统能准确辨识共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做出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态;此外,肠道免疫系统还可以避免由于对无害抗原产生反应而造成免疫资源的浪费。免疫耐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现象的发生,降低子宫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但就如何利用免疫耐受机制减缓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效率,完善益生素的饲用规程仍鲜有报道。为此,本综述就免疫耐受的一般概念和应用、肠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免疫原性以及肠道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10):125-129
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显著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肠道消化环境,保护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增强动物体抗病力,是一种绿色、安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饲料添加剂。微生物霉菌具有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来源。本文对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是尿毒症毒素引起的,可能是肠道微生物引起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人类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尿毒症毒素与肾功能衰竭症状之间的关系。比较223名Esr D患者和69名健康对照者的肠道微生物组、血清和粪便代谢组和人类表型特征。通过多维数据集成,以揭示这些数据集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啮齿动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并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对毒素积累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一组富含ESRD的微生物与患者临床变量密切相关,并编码毒素和次级胆汁酸合成的功能,微生物功能的相对丰度与这些代谢物的血清或粪便浓度相关。将患者的微生物区系移植到肾损伤的无菌小鼠或抗生素治疗的大鼠体内,发现患者的微生物区系比对照组的微生物区系更能诱导血清尿毒症毒素的产生,并加剧肾脏纤维化和氧化应激。其中两个菌种,兰氏埃格氏菌(Eggerthella lenta)和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在CKD大鼠模型中增加尿毒症毒素的产生,并引起肾脏疾病的加剧。而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则减少了这些物种的数量,降低了老鼠体内的毒素水平和疾病的严重程度。ESRD患者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异常形成了一个有害的代谢组,加重了机体疾病效果。这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将成为减轻这些患者尿毒症毒性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较为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同时,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代谢作用,机体肠道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依靠寄居其中的菌群结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化学成分,本文主要对动物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11月,东北虎林园幼仔虎(2~6月龄)发生以胃肠机能紊乱的疾病,先后死亡幼虎53只,造成严重的损失。经专家研究会诊及血液细菌学诊断,确诊为菌群失调症。正常虎体的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经常存在着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些只作暂时停留,而有些由于与虎体长期相互适应而长期寄居。在正常条件下,寄居在虎体的这些对虎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12.
肠道的营养、健康与动物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胃肠道是病原菌侵染动物的一个直接途径。如果这些器官的保护机制失效,病原菌就能够建群并且进入宿主细胞和组织。肠道对抗病原菌侵入的机制包括IgA的分泌、共生微生物区系的维持、生理抑制条件的维持、粘蛋白屏障和蠕动机制的形成。文章就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饲料中营养水平和组成对家畜肠道微生物、疾病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钧利 《饲料广角》2002,(21):21-22
动物体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巨大,是动物体细胞数量的10倍,已经被看作动物的第10大系统。肠道中的菌群数量占动物体微生物细胞的大部分,在肠道内生长代谢所产生的营养是维持动物的生命和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来源于饲料,是经过肠道菌群加工所产生的,又与饲料成分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给它命名为动物的微生态营养。动物的微生态营养是肠道菌群与其宿主动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日粮NSP和木聚糖酶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所有动物消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肠道微生物都是活的有机体,也就是说它们的生存需要营养和空间,这就意味着动物的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部分依赖于其中寄居的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及其总量。研究表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决定了代谢过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可以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应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逐渐替代抗生素、激素、农用化学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其一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调节动物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物关系,并提高动物体的代谢水平和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其二有益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其三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起到减少污染和净化环境的作用。研究主要针对有益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和其作用机理,以及近年来其在反刍动物营养和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全球霉菌毒素的分布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影响鸡群肠道健康的因素 影响鸡群肠道健康的因素有以下方面:①新生雏鸡胃肠道缺乏微生物菌群;②研究表明仅有1~10种沙门氏菌可以寄居在新生雏鸡体内;③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建立时,有1 000~10 000沙门氏菌定植.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李继莲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博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Nancy Moran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熊蜂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人员揭示了熊蜂肠道微生物组具有两种固定的生态型(Enterotypes),这是继发现人类和大猩猩的肠道微生物存在特定生态型后首次在传粉昆虫熊蜂上发现的,这将为今后深入研究传粉昆虫生物学提供了肠道微生物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8.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E是对动物体十分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需要经过肠道的吸收、血液中脂蛋白的转运、肝脏的储存和调控及机体各个组织的摄取和代谢;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理学机制,包括多种载体的转运、酶类的催化及其他营养素的互作等。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人们探索动物体利用维生素E的关键点,继而通过调控这些关键点促进动物对维生素E的利用。作者简要总结了有关维生素E在动物及人类体内吸收、转运、代谢过程机理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了解从人体肠道分离到的新型丁酸产生菌——Dysosmobacter welbionis J115T在普通人群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丰度和流行情况。以饮食诱导的肥胖和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该菌对宿主代谢的影响。采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美国肠道计划、佛兰德肠道菌群计划和Microbes4U四个人类队列分析了11984名受试者中细菌的存在和丰度。然后,我们测试了每天口服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J115T对肥胖/糖尿病小鼠的代谢以及肥胖、糖尿病、炎症和脂质代谢的几个特征的影响。该菌在健康人群中的检出率为62.7%~69.8%。值得注意的是,在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肥胖人群中,非渗透杆菌属(Dysosmobacter sp)的丰度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在小鼠中,补充活的Dysosmobacter welbionis J115T,但不补充巴氏灭菌后的细菌,发现可一定程度上减轻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质量增加,同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白色脂肪组织肥大和炎症。此外,活体Dysosmobacter welbionis J115T通过增加线粒体数量和不颤抖产热来保护小鼠免受棕色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这些效应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很小。Dysosmobacter welbionis J115T有益于宿主代谢,是开发针对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下一代有益细菌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