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品种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相似文献   

3.
芝麻种质资源抗青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然病圃法和伤根灌注法对29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株系)间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病圃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7份,感病品种(株系)13份,高感品种(株系)5份。在灌根接种鉴定中,中抗品种4份,中感品种(株系)6份,感病品种(株系)12份,高感品种(株系)7份。在两种鉴定中,金黄麻、鄱阳黑芝麻、赣芝5号、豫芝11均表现为中抗。对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29份材料均可聚为5个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菌致病力差异,以33株不同类群的玉米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和成株期的人工接种,对玉米品种川单13进行纹枯病菌菌株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融合群的丝核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AG1-ⅠA对玉米致病力最强。用AG1-ⅠA、AG4-HGI、AG2-2ⅢB、WAG-Z 4个不同融合群的菌株对23个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用AG1-ⅠA的菌株进行玉米品种抗性鉴定时,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表现高感的品种1份,占比为4.35%;感病的品种6份,占比为26.09%;中抗的品种11份,占比为47.82%;抗病的品种5份,占比为21.74%;无高抗品种。用其他融合群进行接种,品种抗性仅个别为抗病品种,绝大部分为高抗品种,无法鉴定出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7,(2):32-33
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东北春玉米区103份玉米主推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对茎腐病表现高抗29份,表现抗病3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感病13份,表现高感3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7份,占总数的84.5%。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直接损坏果穗,造成玉米产量的严重损失.为了获得抗病品种,试验在得到最佳接种条件后,开展了人工接种鉴定玉米抗性.结果表明:在22℃和有萌发的玉米种子及土壤湿度为20%~25%条件下,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但在无玉米种子时,则不能萌发.采用1%冬孢子制作的带菌土接种方法于2007年和2008年在昆明市和施甸县两个病圃鉴定了云南省302份玉米新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抗病、中抗、感和高感品种分别为65份,118份,27份,86份和6份,各占供试材料的21.45%,38.94%,8.91%,28.38%和1.98%.依据株发病率就是损失率的特点,建议在重病区,只宜推广抗病和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然病圃初步评价茄子资源对青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茄子生产的严重病害,抗病育种是控制病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结合资源的繁殖保存及选种在自然病圃对92份商业品种、资源、育种系及杂交组合的成株青枯病抗性进行了3批次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病圃可以明显区分抗、感材料,我国茄子品种青枯病抗性存在丰富变异,南方茄子比北方茄子抗性强;试验鉴定了一批本课题组收集的抗源材料及培育的自交系,多数材料对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8.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然发病和土壤接种方法,鉴定了1550份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现高抗的397份,中抗的304份,中感的364份,高感的485份。不同抗性品种用肿囊腐霉菌和串珠镰刀菌接种测定,抗性反应基本一致。通过病圃自然发病初筛,人工土壤接种复选,可准确鉴定大量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不同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表现,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100份吉林省拟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表现高抗23份,表现抗病21份,表现中抗37份,表现感病19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1份,占总数的81.0%。  相似文献   

11.
王铁兵  王鹏  蒋建军  王芳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1):1729-1740
为明确30份玉米自交系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进行试验,其中选择高抗品种‘齐319’和高感品种‘掖478’为参照,在玉米 6叶1心期,采用注射法对玉米幼苗接种黑粉菌,在接种的第10天和第20天统计发病率、以第20天的发病率作为鉴定玉米种质抗病性的依据,并对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 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第10天发病率为3.33%~ 53.33%,第20天发病率为10.00%~86.67%;抗性评价上,表现为抗性的材料有7份,其中抗病的材料有1份,中抗的材料有6份,其余23份表现为感瘤黑粉病;69对多态性SSR引物在32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72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数3~6个,平均3.64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435~0.846,平均 0.764;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43时,69对SSR引物将32份种质资源分为4组类群,第Ⅰ组有19份材料,其中有8份抗性材料;第Ⅱ组有7份材料,有6份感病材料和1份高感病材料;第Ⅲ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第Ⅳ组有3份高感病材料。抗病材料都集中在第Ⅰ组,其遗传背景较窄。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0年我室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986个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筛选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的品种(系)分别为:67份,64份,11份,中抗品种(系)分别为:110份,161份,60份,其余的为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少数品种系兼抗两病或三病,可作杂交选育的抗源和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此外对62份材料的年度重复鉴定结果发现大部份材料抗病性稳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玉米品种(系)对大斑病的抗性:960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病(病级0—1级)的杂交种有: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玉米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玉米品种的茎基腐病抗性,采用根埋法对2011—2018年的1 480份山西省区试玉米品种进行了茎基腐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抗性结构方面,1 480份玉米材料中,抗茎基腐病材料有1 038份,占全部材料的70.1%;早熟材料中抗病材料的占比最大,为81.1%,其次为中晚熟和复播材料,特早熟材料中抗病材料的占比最少,为58.5%。在抗性动态方面,特早熟和复播材料中不同年份高感材料的变化幅度最大,但整体都呈下降趋势;早熟和中晚熟材料中高抗材料的变化幅度最大,整体也都呈下降趋势;而在早熟和中晚熟材料中感、高感、抗这3个级别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平缓,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特早熟玉米品种的选育,稳定早熟玉米的抗性,从而降低茎基腐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303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为材料,采用剪叶法分别接种花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HA4-1和PeaFJ1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初次鉴定结果,剔除严重感病的191份花生品种,对剩余的112份花生品种进行了进一步的重复鉴定. 在接种HA4-1的花生中有高抗品种1份,中抗品种5份,中感品种44份,感病品种62份,接种PeaFJ1的花生中有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26份,感病品种83份. 花生A165接种菌株HA4 1后表现出抗病反应,接种菌株PeaFJ1后表现出中抗反应, A282接种菌株HA4-1和PeaFJ1后均表现出中抗反应. 通过进一步的表型观察和数据统计,筛选到高抗花生品种A165和高感花生品种A281,以及对HA4-1和PeaFJ1病害程度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A303和A189. 本研究所获得的抗、感花生资源以及对不同菌株显示不同病程反应的材料有利于加快花生-青枯菌的互作分子机制研究,为花生抗青枯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人工接种鉴定60份不同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情况,旨在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系、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且大多数品系和品种对纹枯病抗性较弱。其中属于高抗的材料占5.0%;属于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占13%和31%;感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35%和16%。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丝黑穗病种质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国内骨干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54份自交系中,鉴定出4份高抗系和8份抗病系,感病和高感系占64.9%。PB血缘材料中既有高抗材料,也有感或高感材料;含Mo17和自330血缘的材料多数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尤其是含Mo17血缘材料抗性更强;而含黄早四血缘的材料多高感玉米丝黑穗病;Ried血缘材料多属于中抗或感病类型。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核遗传,F1的发病率介于抗、感亲本之间,接近于双亲的平均值,不存在正反交差异。欲培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发病率应较低,杂交方式应为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高抗×感病;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及抗性遗传模式,为选育抗锈病鲜食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鉴定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并结合前期亲本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抗性遗传初步分析.[结果]在244份玉米杂交组合中,以中抗和感病品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6.56%和33.61%,而抗病和高感的杂交组合分别占9.02%和0.82%;在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杂交组合中,甜玉米组合总体抗性最差,该类型以感病品种最多,占54.55%,抗病水平品种只占3.64%.分析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抗病性发现,当父母本抗病性均为中抗水平以上时,其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抗或中抗水平;其他抗性水平父母本杂交,出现感病后代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主要表现为中抗,缺乏高抗或免疫类型;甜、糯玉米抗锈病能力为数量遗传性状,属主效基因加修饰基因遗传模式;鲜食玉米抗性育种应选用中抗水平以上自交系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对广泛收集到的农艺性状较好的20份广藿香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利用稀释分离法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病害症状,致病性测定,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将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采用伤根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拌土接种法和3×106 cfu/mL、3×107 cfu/mL、3×108 cfu/mL 3种不同菌量人工接种室内培养的广藿香苗。结果表明,以菌量为3×107 cfu/mL和蘸根接种法作为抗性鉴定方法为宜。利用该方法鉴定20份广藿香种质的抗病性,发现不同种质感染青枯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无高抗种质,但有1份中抗种质(17号),其余有6份中感种质(占30%),13份高感种质(占65%)。另外,17号种质的农艺性状和挥发油含量较高,有望在育种上得到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20.
烟草种质资源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共有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25份,中感品种10份,感病品种10份。三次病指差值小于10的品种有24份,占参试品种的48%,其中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8份,中感品种2份,感病品种1份。三次病指差值大于10的有9份,占参试品种的18%,均为中抗(6份)、中感(3份)品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5d内抗病和感病品种均可充分表现出抗性或染病性状,从而作出鉴定,而中抗品种和中感品种在接种后5~10d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