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对鸡的致病性。对2015—2016年广东地区的临床送检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4周龄SPF鸡点眼、滴鼻攻毒。结果分离得到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其HA基因属于Clade2.3.4.4,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攻毒组鸡5d内全部死亡,同居组9d内全部死亡;攻毒后鸡持续排毒,在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脏器中病毒滴度高,且对组织造成广泛性损伤。4株所测试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对鸡具有高致病性和水平传播能力,提示需加强H5N6亚型禽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从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H7N9亚型流感病毒已经引发五波疫情,且出现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禽流感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的风险性较高。为探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能否在经H5+H7二价灭活苗免疫鸡的肺脏中有效进行复制,本研究选取H5+H7二价灭活苗对2周龄SPF鸡以0.3m L/只的剂量进行免疫,并在免疫14 d测定抗体滴度后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免疫组与空白组SPF鸡点眼滴鼻方式攻毒,3d后剖杀采集肺脏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免疫鸡肺脏中不含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而空白组SPF鸡能分离鉴定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禽流感二价灭活苗(H5+H7)能有效抑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肺脏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孙晓艳  刁有祥  裴苹苹  王蛟  刘鑫 《兽医大学学报》2013,(11):1636-1641,1646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0/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7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I-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仪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2013~2015年,从各省养鸡场分离的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鼻腔接种SPF鸡后,所有鸡均发生感染并排毒,感染鸡泄殖腔排毒量明显高于口腔,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排毒时间要长,在接种后的3~5 d个别鸡表现出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的情况,并且整体出现食欲下降,但并没有鸡死亡;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在鸡脏器中的分布各不相同,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更具有较广的组织嗜性,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能力更强。结果表明,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共表达鸡IL-6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AIH5AIL6)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免疫效力,将重组病毒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和翅部皮下注射2种不同的免疫途径来免疫鸡群,结果发现,2种免疫途径中,重组鸡痘病毒对鸡体质量增加均无影响,而野生型鸡痘病毒均可抑制鸡体质量增加。翅部皮下注射疫苗组能够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免疫21d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28d后开始下降,49d时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免疫SPF鸡21d后攻毒,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滴鼻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95%,与油苗组相同,与单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组(40%)差异显著;攻毒后3、5、7d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发现第3天排毒率最高,其中rFPV-AIH5AIL6免疫组排毒率为最低,显示IL-6在rFPV-AIH5IL6免疫过程中起到了免疫佐剂的作用,这为研制新型的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一株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JN1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情况以及感染雏鸭后的排毒规律,对其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序列以及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通过点眼滴鼻方式感染3周龄健康雏鸭,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鸭的排毒规律,并测定血清抗体效价。JNI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7.54)/0.2mL,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为72h,静脉致病指数为0.266,抗原相关系数为0.4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JN1株的HA与CK/HK/G9/97和DK/HK/Y280/97在同一分支上,NA、M、NP、PA、PB1、PB2基因与SH/F/98同源性较高,NS基因则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近。HA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存在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在234位的氨基酸残基为L,NA基因颈部存在缺失。雏鸭在感染该病毒后,饮食正常,精神良好,3~17d均有排毒,咽拭子和泄殖腔棉拭子排毒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第3天和第13天出现排毒高峰。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属欧亚大陆分支,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向外界排毒,排毒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共表达鸡IL-6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AIH5 AIL6)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免疫效力,将重组病毒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和翅部皮下注射2种不同的免疫途径来免疫鸡群,结果发现,2种免疫途径中,重组鸡痘病毒对鸡体质量增加均无影响,而野生型鸡痘病毒均可抑制鸡体质量增加.翅部皮下注射疫苗组能够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免疫21 d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28 d后开始下降,49 d时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免疫SPF鸡21 d后攻毒,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滴鼻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95%,与油苗组相同,与单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组(40%)差异显著;攻毒后3、5、7d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发现第3天排毒率最高,其中rFPV-AIH5AIL6免疫组排毒率为最低,显示IL-6在rFPV-AIH5IL6免疫过程中起到了免疫佐剂的作用,这为研制新型的禽流感重组鸡瘟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LV)对禽流感(AI)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接种ALV HLJ09DH02株后,于21日龄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8)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8),免疫后与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鸡同时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ALV后HI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组(p0.05)。感染ALV后,免疫Re-8灭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4/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90%和100%;感染ALV后,免疫r LH5-8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10/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0和100%;未感染ALV的AI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ALV对AI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建议加强种鸡ALV的净化,降低对AI等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当前应用的Re-8株种毒相关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野鸟源H5N8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效果,本研究将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5亚型Re-8株灭活疫苗(H5N1亚型,Re-8株)和重组AIV(H5+H7)灭活疫苗(H5N1Re-8株+H7N9 H7 Re-1株)分别以0.3 m L/只的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免疫3周时进行HI抗体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上述2种疫苗免疫的SPF鸡血清中针对H5亚型Re-8株抗原的HI抗体均在8 log2以上,以105E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途径攻击野鸟源H5N8病毒BHG/QH/2/16和BHG/Tibet/3/16后,所有免疫组鸡在14 d观察期内均全部健活,不排毒,而对照组鸡在攻毒后4 d内全部发病、死亡、排毒。现地免疫重组AIV H5亚型三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Re-8株)的商品蛋鸡直接进行HI抗体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蛋鸡血清中针对Re-8株抗原的HI抗体平均滴度为8.3 log2,以相同攻毒方式和剂量分别攻击2株H5N8病毒后,免疫鸡也获得完全免疫保护,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本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重组AIV H5 Re-8株抗原的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控野鸟源H5N8流感病毒,为我国及其他国家H5N8亚型禽流感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禽流感病毒血凝素 H9A基因克隆入插入载体 p FG11S中 ,通过酶切鉴定获得了正向转移载体 p FG11SHA;将其与禽痘病毒疫苗株 (w FPV)共转染鸡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 r FPV- Ps- 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 HA基因得到了表达。将该病毒经颈部皮下免疫 1日龄 SPF鸡 ,免疫后 15 d以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F株翅静脉攻毒 ,攻毒后第 5天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将此重组病毒与以痘苗病毒 P7.5启动子表达相同基因的重组病毒 r FPV- P7.5 - HA作比较 ,结果表明 ,r FPV- Ps- HA相对于 r FPV- P7.5 - HA明显抑制了病毒的排出 ;攻毒后第 2、5、7、9、11天分别对 r FPV- Ps- HA、油乳剂灭活苗免疫鸡进行泄殖腔、气管排毒规律的检测 ,发现疫苗组均能很好地抑制排毒 ,攻毒对照组泄殖腔的排毒率明显高于气管排毒率  相似文献   

11.
为在SPF鸡和商品蛋鸡上评价一株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HVT(r HVT-H9)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试验将1日龄SPF鸡分为r HVT-H9疫苗组、灭活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共3组(n=60,每组20只);1日龄商品蛋鸡除上述三组外另增加r HVT-H9疫苗与禽流感灭活疫苗(H9亚型,F株)联合免疫组,共4组(n=80,每组20只)。免疫后,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针对H9亚型AIV的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28 d,将全部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以H9亚型AIV F株进行静脉注射攻毒。攻毒后第3、5天分别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并于攻毒后第10天将全部试验鸡进行剖检。结果显示:SPF鸡r HVT-H9疫苗组能达到100%免疫保护,而灭活疫苗组仅能达到80%保护;商品蛋鸡r HVT-H9疫苗组保护率为40%,灭活疫苗组保护率为70%,但联合免疫组能达到100%的免疫保护。因此,该重组病毒r HVT-H9疫苗可作为H9亚型禽流感的有效疫苗候选株,与现有商品化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为其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海兰白鸡的感染和传播特性,将80只4周龄海兰白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感染组5只,同居组5只,采用100~107EID50/0.4 m LH9N2 AIV以滴鼻和点眼方式攻毒,24 h后放入同居组。感染14 d内每天进行临床观察,采集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用于病毒分离,感染后7、10、14 d测定HI抗体滴度。结果表明:4周龄海兰白鸡感染H9N2 AIV后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剂量为100~101EID50/0.4 m L的感染组和同居组均未分离到病毒;感染剂量为102~103EID50/0.4 m L的感染组排毒期为2~6 d,同居组排毒期为4~6 d;感染剂量为104~107EID50/0.4 m L感染组排毒期为1~6 d,同居组排毒期为2~8 d;感染剂量为102~107EID50/0.4 m L感染组和同居组鸡分别于感染后7和10 d开始产生抗体,第14天感染组和同居组鸡的平均抗体滴度分别为(7.8±1.4)log2和(6.7±1.1)log2。结果显示该毒株使4周龄海兰白鸡全部感染的最低感染剂量为103EID50/0.4 m L,以106EID50/0.4 m L感染鸡,能刺激感染组与同居组产生较高的HI抗体,表明106EID50/0.4 m L H9N2亚型AIV能在海兰白鸡体内建立有效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经反向遗传构建的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7-Re1株和H7-Re2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将这2株病毒分别以104倍稀释接种10日龄SPF鸡胚后,36℃培养,观察鸡胚存活情况并检测病毒HA效价,结果显示96 h时,2株病毒接种的鸡胚全部存活,培养至72 h时其HA效价均为9 log2,均显著高于亲本分离株。测定2株病毒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显示均为0。将2株病毒分别以10~6EID_(50)剂量鼻腔内接种5周龄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后14 d内,2株病毒接种鸡均无临床症状,也不排毒。以2株病毒为种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3 mL/只接种3周龄SPF鸡后3周时检测免疫鸡血清中HI抗体,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免疫鸡平均HI效价均可达到8.0 log2。于免疫后21 d,H7-Re1株免疫组鸡分别攻击10~6EID_(50)的H7N9亚型低致病力AIV(PG/SHH/S1069/13株)和10~5EID_(50)的高致病力AIV(CK/GX/SD098/17株),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全部存活,且无发病和排毒出现。H7-Re2株免疫组鸡于免疫后21 d分别以10~5EID_(50)的剂量进行高致病力H7N9亚型AIV(CK/GX/SD098/17株)和H7N2亚型AIV(DK/FJ/SE0195/18株)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毒攻毒后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以上结果表明,以H1N1亚型A/Puerto Rico/8/34株病毒为内部基因供体、经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的H7-Re1株和H7-Re2株均具有生长滴度高、生物安全性高和免疫原性好的特点。本研究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利用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rGD76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H7N9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及手段。将AIV-rGD76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11日龄非免疫鸡胚,37℃孵育72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r/min离心15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3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rGD76株的HI抗体平均效价可达8log2以上,使用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GD16株滴鼻接种0.2mL/只(含100LD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途径感染4型禽腺病毒(FAdV-4)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将60只2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A~F组,10只/组,A~E组分别经静脉注射、胸肌注射、滴鼻、皮下注射、口服(肠溶性胶囊)等不同途径感染含5×10~4 TCID_(50)的FAdV-4;F组为对照组,不接种FAdV-4。攻毒24 h和48 h后检测泄殖腔排毒情况,每天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监测鸡只体温和体重。结果表明:解剖各攻毒组死亡鸡只均可见肝脏肿大且有明显出血点,颜色褪至淡褐色或黄色;心包膜增厚,内有大量黄色澄亮液体。泄殖腔排毒检测显示A组在注射病毒48小时时最先开始排毒。攻毒后168小时时A~E组发病率分别为100%、100%、50%、80%、20%。攻毒后A~E组死亡率分别为90%、80%、50%、80%、20%。攻毒后24小时时,各攻毒组SPF鸡体温和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后48小时时,A组、B组体温升高,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72小时时,A组、B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体温与F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96小时时,B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20小时时,C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68小时时,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264小时时,C组SPF鸡体重与E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静脉注射途径对鸡只的致病性最大,其次为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由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的H9亚型AIV抗原所制备的灭活疫苗的免疫剂量,在生物反应器中悬浮培养MDCK细胞,接种H9亚型禽流感病毒WD98和HN04种毒,收获抗原液,以2种抗原液分别制备2个毒株的单价油佐剂灭活疫苗。每种疫苗均按照0.3、0.2、0.1、0.05mL/只(107.5 EID50/只~105.52 EID50/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免疫接种后3周采血测定AIV的HI抗体,采血后分别用与制苗株同源的H9亚型AIV种毒静脉注射攻毒,测定疫苗保护率。2种疫苗不同剂量免疫接种后21d的AIV HI抗体水平达到3.8log2~5.6log2,对照组鸡AIV HI抗体均为0log2。攻毒试验证实,以105.52 EID50/只~107.5 EID50/只剂量进行免疫接种,免疫鸡只获得了80%以上的保护。按照兽药典H9亚型禽流感疫苗攻毒保护率90%为合格的标准,悬浮培养MDCK细胞制备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最小免疫接种剂量为106.82 EID50/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两次免疫r LH5-6疫苗,并设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于免疫后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REV后HI抗体滴度均低于相应的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感染REV后,免疫一次Re-6灭活疫苗、r LH5-6活疫苗及两次r LH5-6活疫苗的实验鸡攻毒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0%及80%,排毒鸡数分别为4/10、4/10及3/10;未感染REV的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组实验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REV对AIV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加强免疫r LH5-6疫苗可以部分减轻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在我国普遍使用,在强大免疫压力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加快,现有商品化灭活苗无法完全保护免疫鸡免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株的感染。为此,本研究以从近期流行毒株中筛选出的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ghai/441/2009(H9N2)(简称为SH441)为种毒,制备灭活苗,进行了最小免疫剂量及抗体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将制备的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苗以0.01、0.02、0.04、0.05、0.08 mL/只的不同剂量,胸部肌肉途径免疫3周龄SPF鸡只,并于免疫后21天静脉感染SH441病毒,结果显示该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02 mL/只。以0.05 mL/只剂量免疫SPF鸡只,该疫苗能刺激SPF鸡只产生较高的HI抗体滴度,且在免疫后第5周达到峰值(12 Log2以上),随后稍有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且在免疫后29周时依然保持在7 Log2以上。这些结果为为该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交叉血凝试验,疫苗备用毒株免疫SPF鸡后再用同源和异源毒株攻毒,评价疫苗备用毒株对SPF鸡保护效果。结果显示,H9N2疫苗备用株免疫SPF鸡后,再用H9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攻毒,SPF鸡咽喉和泄殖腔排毒量大大降低。结果表明,本试验筛选的疫苗备用毒株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保护率,完全符合疫苗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