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微卫星技术分析辽宁锦州地区东北林蛙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林蛙群体37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共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270~612bp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量(NA)为3.37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5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84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1,同时得到了两个杂合度较高的基因位点RsyD25和RsyD88。研究表明,该野生型群体的多态性良好,不存在退化现象。同时确定了杂合位点较多的个体,可以作为亲本在人工繁殖时使用。本研究丰富了野生型林蛙遗传多样性的数据,并为林蛙养殖过程中的选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以各种植物种子、蔬菜和水果为食。该鸟羽色艳丽,外形独特极具观赏性,人工养殖时可以群养,亦可成对养殖~([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鹦鹉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人工养殖数量逐年增加~([2])。如何提高棕头牡丹鹦鹉繁殖率成了养殖户们最为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河南黄河鲤鱼的遗传资源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以河南黄河鲤鱼的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为试验对象,对黄河鲤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黄河鲤鱼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检测出16个等位基因。人工养殖和野生鲤鱼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350和2.085。对人工养殖群体、野生群体和将两个群体混合进行计算分析后,各群体的无偏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14,0.576和0.601,无偏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69,0.535和0.55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474,0.428和0.468,6个位点的PIC为0.304~0.864。对两个不同鲤鱼群体的6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微卫星位点HLJ483上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大于0.05外,其余位点的Fst均小于0.05,符合种群间无遗传分化的标准(Fst=0~0.05),6个位点Fst的平均值为0.02,各个位点基因流(Nm)均大于1,其平均值为12.202。说明本研究采用的两个黄河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种质资源目前尚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林蛙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是我国特产的珍贵野生动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1])。随着中国林蛙室外封闭式养殖技术的研究深入,大规模林蛙越冬的方式是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有些地区采取人工窖式越冬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此种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窖内空间,对生产者来说,这无疑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人工立体式地窖越冬的试验,并在试验中设置了4种不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发展对策。认为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应该以半人工养殖方式为主。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是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不适宜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种经济动物。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东北林蛙的人工养殖,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养殖品种[1]。东北林蛙雄雌交配产卵后进入较短的蛰眠状态,称为生殖休眠[2],生殖休眠是雌、雄东北林蛙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生殖休眠死亡率在70%以上[3]。试验研究养殖圈舍和拟自然生境条件对东北林蛙生殖休眠的影响,探索东北林蛙适宜的休眠生境,为  相似文献   

7.
<正>棘腹蛙又名石坑、石蛙等,隶属无尾目、蛙科、棘蛙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以及甘肃等省~([2])。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野生栖息地遭受破坏、人类大肆捕杀,棘腹蛙野生种群数量大量减少~([3])。为保护其野生资源,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棘腹蛙的人工养殖逐渐受到重视。2014年以来,重庆地区部分养殖场出现大量棘腹蛙出血死亡的病例,给棘腹蛙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拟从患病棘腹  相似文献   

8.
<正>品种是指具有共同祖先和相似外形并可稳定遗传的一群动物或植物,特别是指经驯化有别于野生型的种群,或指经人工选择发展并由人工控制繁殖以维持的种群~([1])。猪的品种是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外形和生产性能,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2])《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序言提到,畜禽品种是人类为了认识畜禽遗传资源多样性在物种内部划分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东北林蛙因其具有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关于东北林蛙养殖和生态学的研究。文章着重介绍温度对东北林蛙生长发育、性别分化的影响和营养因子对东北林蛙变态期的影响,同时就环境因子对东北林蛙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在东北林蛙养殖中应注意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麝(Moschus spp.)是小型反刍动物,也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泌香动物,栖息地遍及亚洲的森林和山区~([1])。中国作为麝的主要分布国,人工饲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饲养种群一直增长缓慢,寄生虫感染及其引发的健康问题被认为是制约林麝繁育的重要因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个体及群体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2])。关于野生麝感染的寄生虫研究较少,但已有的研究依然表明,麝科动物感染的寄生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广泛危害其  相似文献   

11.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经过50年的人工驯养繁育,国内养殖种群不断扩大,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难以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貉种群(N=160)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控制区(CR)序列,并与已经发表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定义了5个Cyt b基因和6个CR序列单倍型,其中与俄罗斯产乌苏里亚种共享单倍型分别是3个和4个。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养殖貉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处于临界点(Hd=0.50)、核苷酸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Pi>0.5%),但二者均明显低于俄罗斯野生乌苏里貉种群。这种遗传多样性模式可能主要是由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导致的。此外,红褐色型貉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和白色型貉。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国内养殖貉种群分为3个世系,主要是乌苏里亚种、与同亚种的俄罗斯野生种群亲缘关系密切。研究还发现有1个单倍型(CH5-DH5)与越南产指名亚种共享同一个单倍型世系。这说明建群引种中可能偶然引入了华南地区分布的指名亚种。综上分析,我国养殖貉种群已经出现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迹象,需要监控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引入具有新基因型的野生貉种,制定科学的交配模式,避免近交衰退。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种间联结是群落本质特征之一,是指不同植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是由群落生境差异影响物种分布而引起的~([1])。种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群落结构和动态~([2])。其结果可以帮助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及趋势,对于草地群落演替机制的揭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为保护生态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3])。许多学者对草地植物种间联结做了大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阶段和群落稳定有关~([4-8])。但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植物种间关  相似文献   

13.
寒露林蛙是2007年发现的林蛙新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国内对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较少,野生资源也正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寒露林蛙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从生物学习性、场地选择、繁殖学、越冬管理等方面对寒露林蛙的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林蛙别名哈士蟆,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其输卵管的干燥物即哈士蟆油,其皮肤含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物质[1-2],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东北林蛙一般生活在临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 m左右、山区植被较好的湿润环境中。由于东北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辽宁省林蛙的养殖规模和林蛙产业总产值已经非常可观。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十分高,圈舍小气候对林蛙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3-5],辽宁地区大多  相似文献   

15.
正饲草是反刍动物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饲草资源短缺,进口饲草量逐年增加,但我国农业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饲料化利用的巨大潜力。农作物秸秆存在消化性差、可利用养分不足等缺陷。为了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学术界和产业界经历了化学~([1])、高压蒸汽~([2-3])、膨化~([4])、酶和微生物预处理~([5])等加工手段的研究,营养补饲~([6])、外源酶~([7])、微生物添加剂~([8])的研发以及作物遗传选育~([9])的探索等。虽然上述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但在生产应用中仍不能满足易操作、环境友好和效果稳定等要求。因此,  相似文献   

16.
元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是云南元江县新发现的一类原始野生宜昌橙资源,为了解元江宜昌橙与长江流域来源的宜昌橙的遗传差异,以及云南元江野生宜昌橙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1对SSR和InDel引物对元江宜昌橙、长江流域宜昌橙、大翼橙、香橙等4个群体的48份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产生了13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6.2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香农信息指数为0.14~1.1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4~0.9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元江野生宜昌橙是不同于长江流域宜昌橙资源的新类型,4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基因流较低。在元江宜昌橙种群内存在遗传异质个体,但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长江流域宜昌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香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翼橙群体中的马来西亚大翼橙与宜昌橙遗传距离较远,而红河大翼橙与元江宜昌橙的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证实了元江野生宜昌橙是有别于长江流域宜昌橙的新类型,在进行元江宜昌橙野生资源的收集时,以居群为单位加以资源材料的收集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东北林蛙的人工养殖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东北林蛙春季消化系统中食道、胃、肠道、肝脏4种器官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林蛙消化系统中共分离出SOD1~SOD_(16)、电泳迁移率为0.649~0.034的16条谱带;共分离出POD_1~POD_(13)、电泳迁移率为0.814~0.093的13条谱带。4种器官组织中SOD和POD活性顺序相同,均为肝脏﹥食道﹥胃﹥肠道。  相似文献   

18.
野生红腹锦鸡种群数量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已逐渐减少,这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和对该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限制因素.从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对红腹锦鸡已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需要对野生红腹锦鸡进行专业化的人工繁育,以期获得重要的试验材料.本文对由秦岭地区引入到东北的野生红腹锦鸡的大规模饲养经验进行总结,建立专业化的饲养体系,成功繁育出较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种群,达到较高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全人工养殖林蛙使林蛙生产走向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科学化的道路,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稳定了林蛙的收成;扩大了林蛙饲养区域,在庭院、平原地区都可以用全人工方式养殖中国林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蛙类养殖发展迅速,群众的养殖兴趣浓厚,但对其中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养殖者蒙受损失。现就本人所知,谈些看法,仅供参考。蛙类种类繁多,林蛙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北部、前苏联的乌苏里江地区及中国的东北三省。北美有美国青蛙,古巴有古巴牛蛙(二者为食用蛙,不能药用,体重可达1~1.5公斤)。林蛙大体分为四种:即日本林蛙、昭觉林蛙、黑龙江林蛙和中国林蛙。目前我国主要发展的人工养殖蛙类有:适宜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和石林蛙;适宜南方地区发展的古巴牛蛙、美国青蛙及当地野生的棘胸蛙等,基本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