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豚尾猴(Macacanemestrina)的尾巴很短,尾巴上的毛也很稀疏,尾的基部较粗,尾梢较细,但末端有一簇长毛,在行动的时候常呈“S”形弯曲如弓,状似猪尾,得名“豚尾猴”。豚尾猴的冠毛短而黑,头顶上有放射状的毛旋,但前额却辐射排列为平顶的帽状,像是留着“板寸”发型,所以也被叫做平顶猴。豚尾猴分布于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和我国。共分化为3~4个亚种,我国仅有缅甸亚种,分布于云南勐海、临沧、思茅、勐腊、景谷、盈江、保山和西藏墨脱、米林等地。豚尾猴栖息于亚热带森林中,是一种昼行性、树栖、杂食的动物。喜欢群居,每群大约为3~20只不等。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与猕猴相似,主要以热带果实和昆虫、小鸟和鸟卵等为食[1]。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豚尾猴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被列为濒危种。文章通过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引进饲养的6只豚尾猴进行饲养繁育观察,旨在研究和总结豚尾猴在半荒漠地区的适应性及饲养繁育情况。  相似文献   

2.
2020年1—12月,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80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23种兽类和19种鸟类,包括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和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水鹿(Cervus equinus)、猕猴(Macaca mulatt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巨松鼠(Ratufa bicolor)、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原鸡(Gallus gall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大仙鹟(Niltava grandis)和雀鹰(Accipiter nisus)。调查到的兽类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为赤麂(Muntiacus vagi...  相似文献   

3.
<正>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俗名红面短尾猴、红面猴等,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的动物。短尾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短尾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体质量5 kg,体长50~56 cm,尾极短,不及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颜面部常为暗红色或带紫红色斑块;体色深暗,背部多为暗褐黑色或暗橄榄棕褐色,腹面稍浅于背部,亦为暗棕黄色。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分析云南省内野外救护猴病毒血清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来源于云南省范围内救护的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北豚尾猴(M. leonina)、猕猴(M. mulatta)和短尾猴(M. arctoides)的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V)、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STLV-1)、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猴逆转D型病毒(SRV)和猴痘病毒(SPV)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野生猴BV、STLV-1和S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96%、1.06%和3.19%,SIV和SPV抗体未检出。熊猴、北豚尾猴、猕猴和短尾猴的B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8%、0、26.47%和75.00%;熊猴和北豚尾猴SRV抗体阳性率为2.33%和15.38%;仅有猕猴检测到STLV-1抗体,阳性率为2.94%;混合感染率为0。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比较,雌性和雄性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熊猴与猕猴、熊猴与短尾猴BV抗体阳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猴BV及SRV阳性率较高。野生猴病毒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作为高发病率、低防治率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尚无非人灵长类动物在CKD模型中应用的进展报告。建立CKD模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是猕猴属中恒河猴、食蟹猴和豚尾猴3种。从造模方式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诱导性模型和自发性模型两种。诱导型造模可分为药物诱导、免疫诱导、重金属化合物诱导、辐射损伤、生物诱导等不同方法。从肾脏病理改变看,有以肾小球病理改变为主,如猪尾猴疟原虫、牛丙种球蛋白等诱导者;有以肾小管病理改变为主,如氯化镉、顺铂等诱导者;有兼顾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如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诱导者。为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CKD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汇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猕猴(Macaca mulatta)又名恒河猴〔1〕,世界上共有四个亚种,其中三个分布在中国〔2〕。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恒河猴(Macaca mulatt)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应用于生理学〔3〕、行为学〔4〕、AIDS〔5~6〕、生殖学〔7〕、糖尿病〔8〕和病理〔9〕等研究领域,是世界上用途最广、需求最多的一种实验动物。但是,恒河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  相似文献   

7.
正B病毒(B virus,BV)隶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单纯疱疹病毒属(Simplexvirus),以恒河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fascicularis)等为自然宿主。该病毒最初由恒河猴咬伤的病人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B病毒在猴群中常呈隐性感染,感染率在10%~60%,但其感染人后往往引起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会产生严重的神经后遗症[2],危害甚大。《实验用猴微生物学检测国家标准》中规定B病毒为必检项目,为此选择适用于基  相似文献   

8.
<正>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往往感染阿米巴原虫,且感染的种类多,但由于多数种类不致病,很少会有人关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的致病种,它引起的阿米巴病(amoebiasis)往往造成病猴出血性痢疾和肝脓肿,甚至导致死亡。同时该病作为人兽共患病,每年造成10万例人死亡而备受重视[1]。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作为实验动物在广西有着数量惊人的存栏量[2],而各种  相似文献   

9.
<正>红尾长尾猴(Cercopithecus ascanius),又称红尾猴、斯密特长尾猴和铜尾长尾猴。产于安哥拉、客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卢安达、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布隆迪等国家~([1])。属于灵长目猴科长尾猴属~([2,3])。南昌动物园现饲养的红尾长尾猴为黄鼻红尾长尾猴亚种和斯密特红尾长尾猴亚种(根据外型特征判断),现饲养9只,其中成年个体6只,亚成年体3只。本文就红尾  相似文献   

10.
食蟹猴属于猕猴(Macaca mulatta)属,繁殖率较低,只有56.12%[1];食蟹猴具有攻击性,难以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来提高繁殖率。本文从不同的公母猴搭配比例研究提高食蟹猴繁殖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猪咬尾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国  黄立 《中国猪业》2008,3(11):35-3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猪的食肉癖尤其是咬尾症变得普遍起来,发生咬尾症猪群的生产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甚至有的可造成死亡,肉质明显下降。一头猪被攻击后,会诱发其它的猪对其进行嘶咬,轻者将尾巴咬烂、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甚至全部咬掉。如果咬尾发生后饲养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给予制止和治疗,则受伤的猪尾会因动脉破裂、流血不止,引起失血性死亡;有的则因治疗不彻底,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动物园小猛兽饲养展示区的动物(包括平顶猴、熊猴、藏酋猴、红面猴等4种猴类)在2010年—2016年期间的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试图阐述游客向动物乱投食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并对减少不利影响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为防制"动物园游客向动物乱投食屡禁不止"的不良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仔猪断尾后生长特别快,比普通猪增重率高10%,且提前10d~15d出栏.其方法如下: 手术前准备好经高温消毒的手术刀、单面刀片和酒精、药棉、紫药水.手术应在仔猪出生后1d~2d内进行.手术时要两人合作,助手抓住仔猪的两条后腿,分开约60°,尾巴朝上.术者一手拉住尾巴,另一手拿手术刀,在距尾基部1.5cm处将猪尾截断,动作要快.截断后快速用紫药水涂于伤口处止血.给下一头猪进行手术时,手术刀一定要再次进行清毒.2d~3d后猪尾伤口即可愈合,术后要注意伤口处的消毒及仔猪的保温,防止仔猪堆压和母猪转身时把仔猪压着.待仔猪伤口痊愈后就可以同普通仔猪一样饲养管理了.  相似文献   

14.
雒容农场第四大队有一栋肉猪舍。今年7月22日以来,第13栏饲养的25头猪中,发现一头汉×长母猪有专咬他猪尾现象,至8月上旬,同栏24头猪全部尾巴被咬,轻者被咬去2~3厘米,中者被咬去一半,重者被咬至尾根。咬出的断尾全被吃掉,由于尾巴被咬,已先后死亡和病宰5头。尾巴被咬的部位流血,发炎,经外伤处理和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伤口很难愈合,后来想了一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灵长类养殖业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地的养猴场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种群繁殖,其中有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化繁殖、天然岛半放养繁殖、猴园繁殖和小群笼养繁殖等。尽管各种繁殖方式的管理细则有所差别,但原则是共同的。现以猕猴(Macaca mulatta)小群笼养繁殖(即一个笼舍养1♂与5—8♀常年同居配种)为例,现将管理体会介绍于后。繁殖猴群的管理大致可分为种猴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出生2日龄的正常长白仔猪尾尖组织为材料,通过组织消化法培养获得原代尾尖成纤维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梯度10倍倍比稀释猪瘟病毒石门株(105.2 TCID50/mL)感染在猪尾尖成纤维细胞,确定尾尖成纤维细胞最佳病毒感染滴度.结果显示,运用组织块消化法能够获得生长状态的原代猪尾尖成纤维细胞,并且细胞对10-3稀释倍数的猪瘟病毒石门株具有适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19,36(1):26-27
保持较低的尾部姿势(低尾姿)是一个可减少咬尾发生不确定性的预警信号。研究采用精准畜禽养殖(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PLF),利用脉冲式3D摄像机,用机器视觉算法处理数据,实现猪尾姿势的自动化测量。3D算法验证检测低尾姿准确率为73.9%(灵敏度88.4%,特异性66.8%)。在典型商业饲养条件下,分8批次,共饲养23组,每组29头不断尾猪。其中,有15组暴发咬尾现象,随后把咬尾及被咬尾的猪均转移出圈,治疗被咬猪,同时加入环境富集材料。3D数据显示,猪的低尾姿检出率在咬尾暴发前有所增加,而在暴发后有所下降。暴发前,低尾姿率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暴发前1周低尾姿率高于前2周。在每一批次中,确定一个咬尾暴发组和一个非暴发组(作对照)。在暴发前1周、暴发后1和2周中,暴发组与对照组(非暴发组)相比有更多的3D低尾姿检测率。比较3D尾部姿势和尾部损伤评分数据,低尾姿比例越高,受伤的猪就越多。低尾姿可能不仅仅意味着有咬尾行为,因为当猪被移到一新圈时,不同组的猪的尾巴姿势不同,随时间的推移,猪的低尾姿比例增加。预示了3D机器视觉系统的潜力,它可以自动检测猪尾部姿势,并为猪场咬尾暴发提供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8.
先消毒好剪尾钳,然后将仔猪尾巴剪去,约留下1厘米长,断端要用碘酒消毒。原则是剪尾越早,尾巴可留得越短。我们曾作统计,596头剪尾猪(A 组)和203头末剪尾猪(B 组)对比结果,A组比 B 组具有如下优点:1.咬尾率和因咬伤致死率 A 组比 B 组减少18.87%和2.33%,相当于减少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实验猴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基本情况,为猕猴属动物或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实验动物间日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某灵长类研究中心的3种实验猴(恒河猴、豚尾猴、食蟹猴)的血清样品进行间日疟原虫抗原检测。结果,3种实验猴的间日疟原虫血清阳性率平均为1. 62%,其中,豚尾猴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 62%,其次恒河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 94%,食蟹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3种实验猴的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 004 <0. 05);从性别分析,公猴(2. 89%)和母猴(0. 94%)的血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 101> 0. 05);从年龄分析,青年猴(≤4岁)血清阳性率为3. 07%,成年猴(> 4岁)血清阳性率为0%,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7 <0. 05)。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品种因素是引起实验猴感染间日疟原虫的主要风险因子(P=0. 004 <0. 05)。结果表明,该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实验猴存在间日疟原虫感染,带虫猴会成为潜在的内部感染源。饲养人员需要加强对实验猴的饲养管理及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工作,提高实验猴质量。  相似文献   

20.
熊猴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荣  邹异 《野生动物》1999,20(3):24-25
熊猴(Macaca assamensis)属灵长目、猴科、猕猴属,体型比猕猴大,雌猴较雄猴稍小,体长56~66cm,雄猴可达75cm,重达14kg.通体棕褐色,头顶有一旋毛,顶毛以施毛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面部较长,吻部突出,面部周边毛发密长,成年猴脸部有星点状老人斑.目前,熊猴分布于西藏、云南南部和广西西部,分布在广西的熊猴多栖息在海拔1000~2000m的石山上.多活动在岩石山上常绿阔叶灌林中.喜群居,以植物的嫩叶.根茎、果实等为食,偶尔也到山地丛林或灌木林带的耕作区采食玉米、红薯等农作物.野外数量极少,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