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齐齐哈尔城市绿地土壤肥力情况,试验采集齐齐哈尔市城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沿岸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和生产绿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研究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p 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偏紧,土壤孔隙度偏高;土壤p H值以碱性为主;有机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或低等水平;土壤速效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土壤全钾含量处于低等水平;几乎所有的土壤全磷含量都小于0.4 g/kg,处于低级水平。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钾和全磷都高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说明齐齐哈尔市城市绿地土壤以壤质土为主,缺乏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齐齐哈尔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齐齐哈尔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以齐齐哈尔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沿岸绿地等6种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绿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p H值、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全钾等指标。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城市绿地土壤容重值偏大,绿地土壤总体呈碱性,绿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钾含量普遍处于低等水平,全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0~≤20 cm土层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大小依次为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沿岸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沿岸绿地、居住区绿地土壤肥沃程度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土壤肥沃程度处于良好水平。20~≤40 cm土层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大小依次为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沿岸绿地;土壤各种绿地类型肥沃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绿地土壤肥力特征,以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沿岸绿地等6种绿地0~20 cm土层土样,对土壤pH值、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进行测定和计算比较,并采用内罗梅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绿地土壤0~20 cm土层呈碱性,速效氮、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指标均处于下等水平,全钾含量处于中上等水平;生产绿地的全氮、速效氮、全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最高,沿岸绿地的全磷含量最高;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生产绿地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沿岸绿地居住区绿地。说明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沿岸绿地、居住区绿地等5种绿地土壤肥沃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而生产绿地土壤肥沃程度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齐齐哈尔市居住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为城市居住区绿地土壤管理提供参考,试验选取齐齐哈尔市主城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绿地分别采样,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测定了齐齐哈尔市居住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居住区绿地土壤容重略微偏大,土壤压实过紧,土壤中所含杂质较多,含水量少,孔隙度在正常范围之内,土壤碱性过大,有机质含量偏低,全氮、全钾含量中等偏上,全磷含量分布不均匀,土壤总体质量水平位于中下等水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绿地土壤状况,从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绿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为城市绿地土壤管理提供参考,试验选取6种类型的绿地分别采样,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测定了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绿地土壤质量一般,局部地区土壤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偏大,孔隙度和自然含水量较小,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偏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适中,上下层差异不大,不会由于过氧化氢积累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交通岛绿地和道路绿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选择齐齐哈尔市主城区主要交通岛和道路绿带,分0~≤20 cm和20~≤40 cm两层采集土壤,并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然后以主城区内公园绿地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作为背景值,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岛绿地和道路绿带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在重复性双因素分析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绿地土壤基本没有受外来土的影响。重金属As的变异系数最大,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地累积指数法显示交通岛绿地和道路绿带污染程度较低,As和Zn是目前轻度污染的主要因子。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齐齐哈尔市道路绿地污染已经开始,0~≤20 cm绿地土壤中污染水平最低的是联通大道,最高的是中华西路;20~≤40 cm绿地土壤中污染水平最低的是明海公路,最高的是中华西路;所有交通岛和道路绿带的生态风险均为轻微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兰州市南北两山4种典型灌丛(红花锦鸡儿、柽柳、红砂、千头柏)0~8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今后灌丛营造中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红花锦鸡儿灌丛的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渗透速率均好于其他灌丛类型;各灌丛的土壤pH在7.63~8.19之间;红花锦鸡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含量均大于其他灌丛,柽柳次之;各灌丛土壤磷素和钾素变化各不相同。2)在0~80 cm土壤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渗透速率、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土壤pH和全钾在土壤层之间差异不显著。3)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红花锦鸡儿灌丛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持水量和渗透能力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因此该区域在今后的灌丛营造中考虑以红花锦鸡儿为主,能更好地发挥其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三江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青海省玛多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特征及各土层(0~10、10~ 20、20~30 cm 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 值以及容重),分析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群落退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素。【结果】1)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大;2)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3)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4)土壤速效氮与速效磷是影响退化高寒草原植被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退化程度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其中主要受到磷的限制,氮次之。  相似文献   

9.
封育和添加牛粪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封育和添加牛粪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滇西北部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延续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封育、添加牛粪均显著提高了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且封育下有机质含量高于添加牛粪处理;二者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封育、添加牛粪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作用有所不同,封育显著提高了0-10cm土层中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P0.05),降低了全钾的含量(P0.05);牛粪处理则显著降低了0-10cm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P0.05),对全磷、速效钾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封育和添加牛粪措施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共同作用时对0-10cm的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影响最大,对0-3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则存在累积效应。另外,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以0-10cm为主,在0-30cm土层中从上往下呈递减趋势。可见,封育和添加牛粪均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利于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土壤0~10cm含水量减少,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太仆寺旗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土壤0~10 cm含水量减少,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2次在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进行土壤采样研究,发现在麋鹿的不同干扰强度下,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冬季,麋鹿干扰使得有机质含量很低的强干扰样地的土壤容重降低,各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变化范围在1.27~1.40g/cm3;而在春季,麋鹿活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明显。在春季,麋鹿活动最为频繁的强干扰样地与其他样地相比植被盖度和地表凋落物量最小,其土壤含水量也最少,各个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12.83~31.53g/100g干土。除个别层次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个不同干扰强度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冬季,土壤各个层次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强干扰样地均有升高;而在雨水较多的春季,土壤各个层次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强干扰样地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种植苜蓿对黄绵土表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对定西黄绵土多年苜蓿地与传统耕地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减少了土壤表层有效硫的损耗,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累积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0~10cm土层内,而且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耕地中的速效氮主要以NO3^--N为主,而苜蓿地中NH4^ -N和NO3^-N的含量差异不明显。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表层全磷、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影响甚微。苜蓿地表层土壤的坚实度显著高于耕地。苜蓿根系的穿插有利于打破由于长期耕作造成的犁底层,而对整个土体的土壤容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陇中黄土高原至少50年传统耕作历史的农耕地和退耕20年的草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pH值和容重有显著影响。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草地显著高于农田,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20~10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农田高于草地(P<0.05);土壤全磷含量农田虽高于草地但无显著差异。土壤C/N除0~10 cm土层外,农田高于草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草地土壤pH值显著高于农田(P<0.05);除10~20 cm和底层土壤外,草地土壤容重也高于农田。2)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农田土壤在0~3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 cm土层以下与草地有相同趋势。草地土壤全磷含量各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农田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草地和农田土壤速效磷含量都呈减少趋势。土壤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与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对黄土高原渭北苹果园生草土壤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田间贮水量,且与生草年限呈正相关;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量为0.10%,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种植白三叶改善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强于种植黑麦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生草的前期(4年)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苹果与牧草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在第5年全氮、全磷、全钾呈现恢复性增长,全氮、全磷、全钾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但生草能提高0~4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具有活化有机态N、P、K的功能,有利于果树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生草类型不同,活化N、P效果不同,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生草后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尿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显著提高,并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6.
马维伟  王辉  王跃思  王蕙  赵赫然 《草地学报》2012,20(6):1044-1050
为探究海拔高度与草甸湿地土壤性状之间的关系,对甘南尕海草甸湿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研究,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对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室内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尕海草甸湿地物理性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表现有所不同,其中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通气度和总孔隙度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升高的趋势,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变化规律不明显,与海拔相关性不强;湿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和pH值均表现为高海拔高于低海拔,全钾表现为高海拔低于低海拔;除全钾外,尕海草甸湿地土壤其他化学性质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和海拔并不都成显著相关。该湿地应结合当地植被类型和土壤状况,针对不同海拔草甸湿地土壤的特点,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以维护其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下西藏高山嵩草草甸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高山嵩草(Kobuesia tygmaea)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p 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在不同土层中,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减少;而全钾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放牧强度对土壤p H值影响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延迟+适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地,防止高山嵩草草甸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苜蓿田经营者判断处于潜在退化危险的土地,给出潜在问题和潜在机遇的早期预警,试验对松嫩平原紫花苜蓿田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理化性质在紫花苜蓿种植第9年时是个转折点,其中土壤p H值、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全磷和速效磷高峰值在第6年出现,p H值和全钾均在第9年达到最高,但是全钾在第6年和第9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趋于平稳;土壤含水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随年份的延长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并且均在9年时达到最低,与其他各年份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酶活性与可溶性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他理化性质不相关;转化酶与各理化性质均不相关;脲酶活性与全碳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在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种植9年时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潜在退化的临界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全年重牧土壤容重上升较明显;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全年重牧土壤的0~20 cm土层下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0~20 cm以及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1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0~1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10~20 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土层在不同放牧处理下变化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理化性质指标,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是最佳的草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阿什里乡伊犁绢蒿 Seriphidium transillense 荒漠草地在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阶段下,有机质含量极度退化明显高于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之间有机质的差异不明显;全氮含量随着退化加剧也是升高的;全磷和全钾在不同退化阶段变化不明显.2)在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减少;在0~10、10~20、20~30 cm土层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是0~1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