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30个省(市、自治区)猪肉月度价格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GARCH模型对中国各地区猪肉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仅有8个地区的猪肉价格存在非对称波动,表明中国猪肉价格非对称性波动不是普遍规律,而是个体特征;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存在着区域差异,山西省、吉林省和天津市的猪肉价格存在负的非对称波动,黑龙江省、甘肃省、安徽省、云南省以及浙江省的猪肉价格则存在着正的非对称波动;疫病、自然灾害、政策和技术等不规则因素的变动是引发猪肉价格非对称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生猪饲养者应区别对待具有不同非对称性特征地区的猪肉价格变化信息,提高对波动的预判能力;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应因地制宜,实现对猪肉价格波动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2.
疫情对猪肉价格突变的影响及冲击效应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肉价格突变对生猪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造成巨大影响。为了了解疫情对猪肉价格突变的影响及冲击效应,笔者基于2008年1月份—2015年4月份猪肉相关价格月度数据与疫情数据,利用价格变点PPM模型识别猪肉零售价格的突变点,并测算猪肉零售价格、疫情程度、饲料价格、生猪成本价等相关变量的突变点后验概率与后验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剖析疫情程度对猪肉价格突变的影响,探讨疫情对猪肉零售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程度。结果表明:猪肉零售价格波动具有突变性特征,样本期内猪肉零售价格共发生8次突变,其中3次上升突变,5次下降突变;猪病疫情对猪肉零售价格的影响随猪肉产业链传递较为顺畅,能够由产业链上游传递至产业链下游,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疫情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因此,针对价格异常波动现象,政府应甄别导致价格波动的具体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防止价格波动放大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林学贵 《中国猪业》2015,10(8):29-35
近年来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消费者经常抱怨进口猪肉价格或者生猪饲养成本的下降并不能"迅速"让国内猪肉市场价格下降;另一方面,虽然消费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但生产者抱怨他们并未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升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增长。市场供求力量影响并决定市场价格,那么导致价格上升的"正向"冲击或者价格下跌的"负向"冲击是否对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猪肉进口数量的增加,国际猪肉价格能够有效地传递到国内市场吗?国内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的传递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特征?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门限协整模型对国内外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价格传递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政府制定稳定生猪和猪肉价格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较大,"猪周期"比较明显。猪肉价格波动除了受自身的市场规律影响外,还受到其他替代品价格的影响。本文在描述猪肉价格及其替代品价格波动特征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主要替代品价格波动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肉价格与牛肉价格、羊肉价格和鸡肉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猪肉价格受到自身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主要替代品中鸡肉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本文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非线性均值方程反映生猪产业链上游生猪价格、中游批发价格和下游零售价格间水平传导关系,并借助协整方程和中间商对来自外部冲击的响应分析了生猪产业链各主体的市场势力;建立零售价格波动函数和中间商价格波动函数,反映产业链上价格序列间的波动影响,并通过LSDV法估计了各主体所具有的市场势力对猪肉价格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冲击响应。同时,通过PVECM模型估计上游生猪价格、中游批发价格和下游零售价格偏离系统均衡价格的修正能力。结论表明,当猪肉价格偏离长期均衡后,猪肉产业链自身具有一定的价格修正机制,但产业链各环节修正力度并不均等;生猪产业链各主体的市场势力影响价格水平传导,并存在非对称的波动传导;相比而言,下游零售环节的市场势力更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价格调控、产业调控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较大,"猪周期"比较明显,猪肉价格波动除了受其自身的市场规律影响之外,还受其替代品价格的影响。文章在猪肉价格及其替代品价格波动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主要替代品价格波动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肉价格与牛肉价格、羊肉价格和鸡肉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猪肉价格受到自身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主要替代品中,鸡肉价格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大。基于此,本文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价格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杠杆因素,其短时间内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在2014年以来中国奶价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运用GARCH类模型,对生鲜乳价格波动的集簇性、风险性和信息冲击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生鲜乳价格波动具有集簇性;无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具有非对称性,且负向信息对价格波动的冲击更大。  相似文献   

8.
韩田莉 《饲料研究》2024,(4):180-184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饲料粮价格数据,采用TGARCH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各地区饲料粮价格非对称性波动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仅有7个省份饲料粮价格存在非对称波动,说明我国饲料粮价格波动不是普遍规律,而是个体属性;我国饲料粮价格非对称性特征具有区域异质性,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内蒙古的饲料粮价格存在负向非对称性波动,江苏、山东和广东的饲料粮价格存在正向非对称性波动;政策变动、自然灾害、技术等不规则因素变动是引发饲料粮价格非对称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主体应提高饲料粮价格变动信息判断能力,采取差异化饲料粮价格调控措施,强化市场调控力度,有效调控饲料粮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H-P滤波方法分解出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仔猪价格的趋势和周期,并结合猪粮比分析猪价周期波动特征。研究发现: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仔猪价格波动周期大多数超过40个月,一般下跌持续时间较长;猪粮比对识别猪价周期具有一定指向作用。动物疫病、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引发猪价大幅周期波动,防止猪价过度下跌预案的实施在短期起一定效果。本文基于实证分析,并就如何借力"土地新政"、"金融改革"等新国策,对构建平抑猪价大幅周期波动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鸡蛋市场价格波动状态转换及非对称特征,文章通过MS-AR模型以及ARCH类(TARCH、EGARCH、GARCH-M)模型,采用2000年1月—2018年6月的鸡蛋市场价格数据,分析鸡蛋价格波动状态转换、集聚性以及非对称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鸡蛋市场状态较不稳定,不同市场状态交错出现,且市场状态转换具有非对称性,容易出现"跳跃式"转变,尤其是容易出现"低速下跌转向快速下跌、快速下跌转向快速上涨"往复循环的现象,且转换频率较高;鸡蛋价格有52%的时间处于低速下降市场状态,但在各市场状态下持续时间均较短;鸡蛋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性,且具有"风险报酬"的特征,即当鸡蛋价格波动较大时,市场供给主体希望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收益,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鸡蛋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性,且价格上涨信息使得鸡蛋价格波动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3年1月~2014年12月活鸡价格与肉鸡料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对活鸡价格与肉鸡料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传导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活鸡价格与肉鸡料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时滞性,且短期内这种关系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两种价格对于"正向"与"负向"冲击的反应速度不一致,肉鸡价格对于肉鸡料价格的反向波动调整更快,肉鸡料价格对于肉鸡价格的正向波动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猪肉价格波动剧烈,2016年猪肉市场又出现了大幅波动,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为了分析猪肉与仔猪价格及其收益率的波动关系,研究利用多元GARCH模型检验了猪肉及仔猪价格波动是否存在集群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说明:我国猪肉和仔猪市场均存在集群效应和溢出效应,即猪肉与仔猪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猪肉和仔猪市场都将出现持续的波动;同时,猪肉与仔猪价格之间的波动容易在两个市场间传递,一个市场的剧烈波动会引发另一个市场的剧烈波动。由于我国生猪养殖户缺乏市场信息,一旦市场出现价格波动容易盲目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继而引发后续价格波动,因此为稳定市场,政府应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利用生猪储备调控猪肉价格防止出现价格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我国乳业市场价格传导非对称性与市场势力,研究基于2010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我国月度平均生鲜乳收购价格和牛奶零售价格数据,分别采用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STECM模型)和门限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TGARCH)模型分析牛奶零售价格与生鲜乳收购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及乳业产业链不同主体(奶农和牛奶零售商)的市场势力。结果表明:牛奶零售价格增长率(生鲜乳收购价格增长率)变化对生鲜乳收购价格增长率(牛奶零售价格增长率)的传导幅度具有非对称性;生鲜乳收购价格增长率(牛奶零售价格增长率)对于牛奶零售价格增长率(生鲜乳收购价格增长率)变化引起正向和负向冲击的传导速度具有对称性;生鲜乳收购价格受到需求冲击时,恢复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是对称的,牛奶零售价格受到成本冲击时,恢复到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是非对称的。奶农是价格接受者,不能对价格施加影响,不具有市场势力;牛奶零售商具有市场势力,可以在“利好消息”(“利空消息”)出现时大幅度提升(降低)价格以获得更多利润(减少损失),具有一定的价格话语权。说明乳业产业链价格传导存在非对称性,而要素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势力对比差异是乳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刘振涛  徐笑然  刘璞  路剑 《猪业科学》2019,36(8):122-124
猪肉价格波动会影响整个生猪产业的运行,研究猪肉价格波动可以发现市场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情况,并为政府部门在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依据。基于2013年至2019年第1季度的猪肉月度价格数据,利用X-12季节调整法、H-P滤波模型、EXCEL2010以及EVIEWS 8.0软件,通过分析其不规则波动因素、季节因素以及趋势性、周期性因素对2019年第2季度的月度价格波动规律进行探究[1-2]。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猪肉价格波不仅会受到国内和省内生猪养殖的共同影响,而且疫情、政策等外部因素也会对猪肉价格变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2006年开始,我国猪肉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饲料作为猪肉价格波动中的一个重要成本因素,对猪肉价格的波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应用对数线性模型测算出饲料成本等各种因素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对未来猪肉价格理性波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了我国家禽市场价格波动的特点。结果表明,波动性对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效果,即负冲击所引起的波动要大于同等程度的正的冲击。同时禽流感引发的价格波动具有持续性,并且禽流感疫情出现后的家禽市场价格的波动明显要大于疫情出现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生猪价格近年来涨跌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预测生猪波动周期和价格走势,降低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引起的市场风险,笔者采用MS-AR模型对黑龙江省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价格时间序列中存在着"下跌区制""稳定上涨区制"和"快速上涨区制"三种状态;生猪价格在不同区制上具有不同的持续性和波动性,而且生猪价格在不同区制上的概率以及不同区制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黑龙江省生猪价格调控政策应该依据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区制特征来制定。  相似文献   

18.
<正>猪肉是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其价格的变化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且猪肉价格与CPI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中国近些年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剧烈,猪肉价格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交替互现的波动之中~([2])。因此,研究猪肉价格波动形成的机制是解决价格波动的重要出发点。由于猪肉价格的频繁波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已有猪肉  相似文献   

19.
《广东饲料》2008,17(6):47-47
3月份以来,随着天气好转以及政府各项扶持政策逐步到位,生猪生产好转,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猪肉价格趋稳。4、5月份,我省畜产品价格保持平稳,猪肉、禽蛋价格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畜牧兽医》2020,(3):46-46
2020年2月23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公布《江苏省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简称"新九条"),这是继2019年10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该省再次针对生猪生产出台的专项政策措施。2019年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和环境整治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生猪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导致生猪供应偏紧、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对居民日常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