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通辽地区荞麦最适宜播期,为当地荞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个当地荞麦播期和4个荞麦品种,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规律、农艺性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第一播期的产量、黄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产量达到2437.9 kg·hm~(-2),黄酮含量为10.1%,干物质积累量为68.3 g,但出苗率最低;第二播期出苗率最高,产量最低,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居中;第三播期产量和出苗率居中,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最低结论:通辽地区荞麦适宜播期为第一播期(5月27日),苦荞品种更适宜早播。  相似文献   

2.
针对通辽地区荞麦产业的生产形势和地域特点,分析了该地区荞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荞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9个甜荞麦品种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甜荞麦品种,并配套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荞麦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赤峰1号、信农1号、丰甜1号、宁荞1号、定甜2号产量居前五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晋北地区无霜期较短,威宁白花生育期较长,在落早霜(2011年9月16日)时籽粒成熟度还不到70%,造成产量减少,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旱作苦荞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21-323
以9个苦荞麦品种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苦荞麦品种,并配套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荞麦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黔苦3号、晋荞麦2号、黔苦5号产量居前3位,且生育期均为97 d,是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中熟品种;川荞1号和西荞1号产量次之,生育期均为84 d,是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晋北地区无霜期较短,西荞2号和六苦2081生育期较长,在落早霜(2011年9月16日)时其籽粒成熟度还不到70%,造成产量减少,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荞麦在美姑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技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荞麦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常年播种面积达1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600万公斤,其中商品荞麦800万公斤,平均单产139.13公斤;二是相继引进推广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荞麦质量明显提高.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荞麦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好.属纯天然绿色食品(2004年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和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功能,特别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荞麦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我县的荞麦生产日益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谈荞麦生产     
<正> 养麦是小宗粮食作物之一。它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是调剂人们饮食的一个粮食品种。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就已有大量种植。建国以后,我省不少地区曾作为补种救荒作物广泛种植,科研部门对荞麦亦有专题研究。从1953、1954年省荞麦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看,荞麦产量由每亩40多公斤到100多公斤,最高达168.9公斤。但是,荞麦生产一般不被人们所重视,耕作粗放,致使产量低而被冷落。荞麦生长期短,耐瘠薄,适应性强,在丘陵,平原、劣地、零星地上均可种植。我省气候经常出现旱、涝灾害,严重年份常造成秋作物严重减产或一些地块绝收。若及时补种荞麦,充分利用雨季后期降水,亦能获得一定的收成。所以,无论从生产角度看,还是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旱地优质荞麦的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什克腾旗地处赤峰市的西北部,由于海拔较高,高寒冷凉.因此生育期短的荞麦就成为本地区的主栽作物之一,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较大,仅芝瑞镇及红山子乡每年种植面积都在0.1万hm2以上,遇到干旱年份种植面积会更大.荞麦种植一般单产在30~100 kg/667m2左右,高产栽培可达150kg/667m2,该地区生产的荞麦以品质优、质量好而在全国著称,其产品荞麦米远销日本、东南亚及国内各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浅谈荞麦的生产现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明  赵小平 《甘肃农业》2005,(10):81-81
论文从荞麦的分布、生产状况、当前荞麦生产的特点,我国荞麦的栽培区划等方面,论述了荞麦的生产状况;从恢复和发展荞麦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拓宽荞麦市场等方面,论述了荞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适应于冀北坝上地区种植荞麦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以4个苦荞麦和2个甜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5年进行定点高产试验,研究6个荞麦品种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区域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6个荞麦品种抗逆性均极强,耐旱、耐瘠薄、喜水肥,产量较为稳定;‘美国甜荞麦’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甜荞品种,产量1078.5 kg/hm2左右,其次为‘日本大粒’970.5 kg/hm2,甜荞麦需辅助授粉提高产量;‘冀苦荞2号’是最适宜冀北种植的苦荞麦品种,产量在2745 kg/hm2左右,其次为‘冀苦荞1号’2442.0 kg/hm2和‘川荞1号’2395.5 kg/hm2;甜荞麦生育期短,是较好的备荒作物,在冀北地区不适宜过早播种;中熟苦荞麦品种在冀北有特殊适应性,‘黑丰1号’因生育期较长,肥力较好的地块易徒长、不结实,种植风险较大。本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改进栽培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甜荞麦产量,苦荞麦同甜荞麦一样在冀北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通辽地区引进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外引进48个新加工番茄品种,通过在通辽地区种植观察其特性特征及经济性状,选出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其产量均在40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殊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品种有豌豆、绿豆、芸豆、小红豆、饭豆、荞麦、大麦、青稞、燕麦、高粱等。在人们饮食逐步讲究营养化、保健化、卫生化的新形势下,杂粮生产具有独特优势,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通辽农牧交错区发展花生生产的可行性,筛选适宜种植的花生新品种,促进农牧交错区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2012-2013年,在科左中旗和奈曼旗开展了花生新品种荐选试验,进而为通辽地区花生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江苏省泰州市荞麦生产上的品种更新换代,丰富泰州市荞麦品种资源,特从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引进了6个荞麦新品种,并以当地种植的‘苏荞1号’为对照,进行了相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贵甜荞2号’可作为‘苏荞1号’的补充品种在泰州市进行推广应用,‘苏荞2号’和‘通荞2号’可作为早熟品种在泰州市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4.
荞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镁、钙、锌、硒等矿质元素,有降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荞麦用途广泛,可作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重要蜜源及外贸物质。荞麦籽实营养丰富,荞麦是优良的副食品。荞麦生育期短,也是很好的抗灾作物。从全国看,荞麦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因此种植面积及产量潜力是很大的。荞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荞麦获得高产的技术保证。荞麦也是当下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之一,发展荞麦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适合通辽地区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16年在通辽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以13个青贮玉米品种为供试品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适宜通辽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北农青贮368、北农青贮208、京科青贮516、大京九26、京科968等5个品种,符合通辽地区在青贮玉米种植上的产量和品质的需求,适合在本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食荚豌豆-夏大豆-荞麦轮作模式是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泰兴地区生态条件和杂粮种植优势成功探索出的高效轮作种植模式,其种植效益高,且茬口衔接紧凑,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当地杂粮生产的发展。为食荚豌豆-夏大豆-荞麦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品种选择、整地做畦、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该模式下豌豆、夏大豆、荞麦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通辽地区荞麦产业发展,对14个不同生态地区的42个甜、苦荞品种进行3a试验研究,调查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种植的甜、苦荞品种生育期应控制在100d以内,才能保证正常成熟,参试甜荞品种蒙0530、赤甜荞1号和通荞1号与对照(CK)产量接近。苦荞品种中,增产率最高的为苦荞1307-893,产量为3 278.10kg·hm-2,平均增产1 543.5kg·hm-2,其次为黔苦5号、黔苦6号、六苦04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 063.35、689.40、295.65kg·hm-2,与对照产量接近的有云荞2号(1 878.60kg·hm-2)、晋苦荞2号(1 814.25kg·hm-2)、晋苦荞6号(1 752.60kg·hm-2)、川苦荞3号(1 664.55kg·hm-2)、酉苦1号(1 579.65kg·hm-2),这些甜、苦荞品种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均适合在通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杂粮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代替作物和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口粮品种,他是老少边穷地区促进扶贫开发,提高农民受益的重要经济作物。谷子、荞麦、燕麦、青稞等杂粮作物种植面积近400万公顷,总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杂粮作物种植区域地形复杂多样,杂粮生产大多都停留在人工收获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就毕节市适宜发展特色粮食荞麦生产的自然资源、种质资源、科研实力、食药用价值、区域分布、种植季节、良种推广、主栽品种、面积产量、企业生产、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进行重点阐述,并找出了发展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潜力,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毕节市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5’─—103°53’,北纬26°03’─—29°27’之间,面积约63000平方公里。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均在1000-2500公尺,是适于种植荞麦的高寒山区。据1980年的统计全州种植荞麦面积有50.66万亩,总产量达到14254万斤,平均亩产281斤。是凉山大春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广大彝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品种。荞麦,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又名乌麦、花荞和三角麦,彝语词中称“格玛”。荞麦的种植发展在凉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