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IFITM)蛋白家族和干扰素诱导(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IFIT)蛋白家族作为受干扰素所诱导的,执行抗病功能的家族,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IFIT5是家禽体内存在唯一的IFIT家族成员。IFITM通过抑制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而IFIT则是抑制病毒的转录与复制,阻断病毒繁殖,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两者在生物体内协同发挥抗病毒功能,清除病毒,保护宿主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数万年的进化中,病毒也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逃避免疫蛋白的抑制。文章就IFITM和IFIT基因家族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诱导跨膜转运蛋白是细胞内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抑制因子.其属于dispanin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其抗病毒功能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由于IFITMs,尤其IFITM3,能抑制禽流感等病毒的早期复制因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发现,IFITMS主要通过核内体途径阻止病毒的入侵,从而影响病毒的复制.然而,其具体的抗病毒机制还未完全阐释清楚.本文就近年来IFITMs蛋白抗病毒功能的研究进展对其结构特征、细胞亚定位及其抗病毒机制等方面作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核质巨DNA病毒,它引起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ASF的出现给全球养猪业和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和挑战。目前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而对ASFV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商品化疫苗研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ASFV的结构和生命周期进行了总结,并从先天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和程序性细胞死亡3个方面,对ASFV调控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归纳,以期为ASFV致病机制研究和新型疫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的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妊娠的关键。包括胚胎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黏附、侵入等过程。正常情况下,胚胎仅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有机会附着到子宫内膜上,即胚泡滋养层达到侵入状态,子宫内膜达到接受状态,且两者同步发生,胚泡才会成功植入。胚胎植入的成功必须具备许多条件,需要足够的激素分泌,合体滋养层细胞形成,以及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与相互配合等。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是生殖医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就胚胎植入的基本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IFITs)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当病原体、肿瘤细胞等微生物刺激相关受体,促使机体免疫细胞诱导表达干扰素后,产生的干扰素刺激因子之一,起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1 IFIT的产生机体的先天免疫,主要包括机体产生的干扰素触发和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建立极其有效的抗病毒状态,有效地在宿主体  相似文献   

6.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体,当前防控病毒性疾病仍以疫苗免疫为主,但由于病毒种类多样,变异频发,单纯的免疫已经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因此,开发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品种较少,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由此中药因其独特的疾病防治优势,走进了众多学者的视线。研究显示,多种中药饮片、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均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论文结合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对中药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2042-2047
RNAi是由双链小RNA(siRNA)介导的以序列特异性方式诱导同源mRNA降解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其特异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当前广泛应用的特异性基因阻断技术。虽然内源性RNAi机制在果蝇、秀丽隐杆线虫、拟南芥等低等动植物中的抗病毒侵染作用已较为明确,但在高等动物尤其在哺乳动物抗病毒感染中的研究一直处于探讨阶段。近期,《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将RNAi应用于哺乳动物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性研究。发现去除病毒中的抑制蛋白,乳鼠体内产生大量内源性siRNA并对病毒进行攻击,且成功抑制病毒扩增,使得乳鼠存活。研究结果均证明RNAi在哺乳动物中也具有抗病毒功能,从而为高等动物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简单回顾RNAi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叙述RNAi在哺乳动物水平上的研究情况,尤其是近期应用RNAi在小鼠以抵抗病毒对机体的感染和相关应用与安全性问题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对肠道中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化,同时对肠道菌群和机体健康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肠道菌群对病毒的感染有着双重调节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以及直接与病毒结合进而中和病毒或者阻止病毒对细胞黏附的直接作用抑制病毒感染,或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建立和发育产生影响的间接方式来抑制病毒的入侵以及分泌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代谢产物来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益生菌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有望从益生菌入手解决当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弊端。本文着重对近年来肠道菌群抵抗病毒感染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此方向相关问题及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分子质量小、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活性,且不易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随着细菌耐药问题不断出现及新型抗菌肽的陆续发现,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的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对抗菌肽的分子改造及活性机制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抗菌肽的分子设计改造和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病毒性传染病频繁暴发,尤其是新冠肺炎、流感和非洲猪瘟等疫情的发生,严重危害着人类和畜禽的生命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进入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的种类非常有限,以抗流感药物为例,目前只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基质蛋白M2离子通道抑制剂应用比较广泛[1-2],加之病毒变异速度快、耐药性病毒株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1.
滞育是昆虫等动物应对周期性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发育停滞的生理过程。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生物,研究家蚕滞育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昆虫的发育生理与适应性进化以及制定农林害虫防治策略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证实,家蚕滞育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环境信号被蚕体感知后转化形成滞育信号,再经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激素调节和营养物质储备与代谢的调控,使家蚕体内建立起适应滞育的生理代谢体系。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家蚕滞育激素受体蛋白、热休克蛋白以及磷酸化作用参与的基因表达调控是家蚕滞育重要的分子调控机制,与滞育的起始、维持、终止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概述了上述家蚕滞育生理机制与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昆虫生物钟基因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经过长期的演化,在其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通常将这种节律性活动现象称为生物钟。蟑螂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生物钟周期是"温度补偿"的。果蝇昼夜生物钟节律是一种"转录-翻译-抑转录"机制构成的反馈环,主钟由位于脑部的两簇神经元组成,其中已确认的主要钟基因有per、tim、clk、cyc、dbt、vri和cry等。家蚕的滞育是一种世代节律现象,但与近日节律密切相关,且无法单纯用近日节律调控方式来解释。家蚕滞育卵内的酯酶A4(EA4)是一种时间间隔测定酶,能够感知低温和盐酸等刺激信息,EA4的测时功能与其自身的结构有关,受蚕卵内的多肽抑制因子(PIN)的调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家蚕EA4虽然在SOD蛋白家族,但EA4与其他物种Cu/Zn-SOD进化距离较远。生物钟的进化关系研究表明,生物钟的关键分子构成在果蝇等昆虫和哺乳动物之间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13.
西门塔尔牛是生产性能优良且适应性强的乳肉兼用型牛品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检测芯片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在西门塔尔牛中鉴定出多种新的遗传缺陷。本文综述了西门塔尔牛13种遗传缺陷的表型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提示我国在引种和遗传改良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遗传缺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也为我国牛育种中有害基因的准确筛查和逐步淘汰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动物抗菌肽抗病毒性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菌肽抗病毒性质的研究动态、抗病毒机理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鱼类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类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干扰素,蛋白因子白介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诱导产生的蛋白激酶PKR、Mx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蛋白、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鱼类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了解病毒与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疫病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而中药因其独特的病毒病防治视角,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病毒性疫病发病机理与近年来抗病毒中药研究成果,对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多方位、多靶点、天然低毒兽医临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蛔蚴移行症是蛔虫蚴虫侵入宿主组织脏器并在其中移行,导致宿主机体损伤的病理过程。犬弓首蛔虫是该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猫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等。该病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畜禽生产效益,是当前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有关蛔蚴移行症在病原生物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及免疫与疫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但由于蛔虫及其蚴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蛔虫蚴虫对宿主的选择性、趋向性、发育机制等过程仍有许多问题不明确。蛔蚴移行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筛选出蛔虫及其蚴虫的有效治疗药物、灵敏诊断技术和研发切实有效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DEC205是一种能够呈递抗原并介导树突状细胞内吞作用的受体。在免疫机制方面,DEC205具有抗原识别性好、抗原呈递速率高、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调控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其在介导宿主抗肿瘤及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免疫方面表现出的免疫调控功能及疫苗增强效果被免疫学、医学和兽医学等领域研究者所关注。文章综述了DEC205受体在体内分布情况、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在动物源性病原疫苗实验室试验及临床中的相关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在分子疫苗研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的免疫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抗病毒中草药进行了概括分类,即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和通过诱生干扰素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并对近年来从植物中发现的部分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同时对抗病毒中兽药的研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主要对细胞凋亡中信号的传导、染色体的变化以及Bcl-2家族蛋白和半胱氨酸—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