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饲料博览》2008,(7):I0011-I0015
一、我国饲料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牧、水产养殖大国,据农业部畜牧业司预测,200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7980万吨,禽蛋产量达2940万吨,奶类产量3290万吨,2006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包括饲料工业、兽药业、畜产品加工业等)年总产值近万亿元人民币。我国水产品年产量达5100万吨(其中70%为养殖水产品),  相似文献   

2.
一、甘肃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甘肃省渔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年产量已达1.5万吨,不但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而且满足了市场鲜活鱼的供应。但是随着渔业养殖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中间环节操作的不尽合理性问题日渐突出(渔药的滥用等),导致了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也存在水产养殖疫病发生的情况,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水产品质量现存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中着色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枭  唐龙碧 《饲料博览》2001,(10):44-46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和人工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使鱼类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但水产品的色泽通常比天然产品或摄食鲜活饵料的产品浅得多。近年来,由于水产品的色泽成为人们判断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鱼类饲料中添加着色剂不但可提高观赏鱼的观赏性,还可提高水产品的商品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1 着色剂的种类、来源和分布 同其它动物一样,水产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色素,其所需色素只能从饲料中得到。目前水产养殖中所需的着色剂主要有天然着色剂和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两大类。1.1 天然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是指一些富含…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从饲料、渔药等原材料的生产,到水产品的养殖,再到水产品的捕捞、加工、储运、流通和消费等整个水产品供应链的角度,结合对河北省部分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加工、储运及流通单位的调研,探寻当前影响河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河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影响鸡肉品质风味的饲料因素,提出了在日粮中添加红枣富硒饲料、VE、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等调控鸡肉品质风味的措施,以期为鸡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随着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水产养殖总产量不断增加,为人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高营养、低成本的动物蛋白。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今水产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残留越来越受到关注,促使饲料添加剂由化工合成型逐渐转化为天然植物型。植物源饲料添加剂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抗应激能力、提高水产品品质的功能。本文介绍了不同植物及其提取物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对植物及其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简要综述,以期对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此类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低成本保健快速养殖技术的概念 所谓动物低成本保健快速养殖技术。就是指养殖成本要低(主要通过提高消化吸收率、将廉价饲料处理成优质饲料代替部分全价饲料)、动物疾病要少(发挥生物综合保健的作用)、生长速度要快(动物健康了,加上使用促长物质和注射补充微量元素等.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由于滥用抗生素等高残留、高超标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出口不畅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等,严重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几种新型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相继问世,为改善水产养殖在用药上存在的超标、残留和环境污染等现状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养殖技术,将极大限度避免水产品安全事件发生.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养殖水质标准,饲料和添加剂必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管理条例,病害防治时用药应以高效、低毒、毒副作用小、用量少、无残留(行业标准许可)的渔药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优质养殖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对环境、饲料使用和养殖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  相似文献   

11.
李博恩  贺江 《农学学报》2018,8(11):62-67
就国内外水产品风味化学研究领域中SPME 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表明,SPME技术对水产品中挥发性物质的萃取效果较好;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了优化萃取过程中的搅拌速 率、开发特异性SPME涂层等改进意见。文章可为有意深入了解此技术并应用于水产品风味化学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盐水鸭因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挥发性化合物,如脂类及其降解产物,对盐水鸭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盐水鸭肉所含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加工工艺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盐水鸭特征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世界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最新进展,计算了2003~2008年世界153个国家(地区)水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指数,并分析了各年度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区域特征。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世界水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空间依赖作用的确存在,但是这种空间自相关关系较为脆弱。最后,提出提升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水产养殖业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作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水产种业是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着重分析了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水产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水产种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and trader of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world, but does not mean that it belongs to the strongest power group of aquatic production and trade.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quatic product industry by empirical analysis. For example, the situation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aquatic products is serious now;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aquaculture lag behind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quatic industry is still in a lo...  相似文献   

16.
姚东瑞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10-2911,3011
通过渔业产值、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渔业经济总产值、加工企业数量及水产品加工量等数据,对江苏水产品加工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政产学研合作各方面对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GM(1,1)模型的我国水产品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渔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997~201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指标数据,利用GM(1,1)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产量进行预测。【结果】按照“生产方式”预测的结果为:在2013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6000万t,同年养殖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75%;按照“生产水域”预测的结果为:2013年我国淡水产品产量将首次超过海水产品产量,同时在2014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6000万t。按“生产方式”预测的水产品产量略高于按照“生产水域”预测的结果。【建议】“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监测,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规划,协调不同水域下的生产增长水平,实现海淡水生产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倩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38-141
我国是一个水产大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的历史和现今情况,指出在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地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力求为我国的水产出口业得到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消费者比以往更加关注农产品品质。在影响农产品品质的众多因素中,挥发性风味品质是农产品内在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农产品可接受性和产品价值的首要条件。因此,围绕农产品风味品质开展其物质基础、形成机理、鉴定评价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风味品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特征风味鉴定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概述基于分子感官组学的特征风味解析与鉴定,风味品质的生物调控技术研究,风味特征识别技术在农产品等级区分与真伪鉴别中的应用,智能嗅觉检测技术与风味评价,基质-风味及风味组分间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现有风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新形势下农产品风味品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相关领域人员开展农产品风味品质研究与评价,推动优质特色风味农产品挖掘、培育、高值化开发利用和消费升级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the consumer demands on food have been turned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Among many quality factors,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nherent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rectly determining their acceptability and commercial valu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researches on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aiming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high flavor quality. Herei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detailed in this review; the new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used for flavor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were expounded emphatically;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characteristic flavor analysis,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flavor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pplication of flav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in grade classification, production area discrimination, and authentic identification, utilization of intelligent odor detection techniques in flavor quality evaluation,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flavor compounds and matrices,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problems in current researches in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in our countr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future trends and focuses in research of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were prospected. This review would provide guidance and give ideas for future studies on volatile flavor quality evaluation as well a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consumption upgrading of high value-add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