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部分正链RNA病毒基因的蛋白质合成是由其自身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以非依赖5’甲基化帽状结构来实现的。目前,IRES被分为4类,虽然这4类IRES在对其介导的基因合成目的蛋白的机制不同,但是这些不同蛋白翻译机制是依赖IRES与不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复合物来实现的。真核生物翻译是由起始tRNA(Met-tRNAMeti)/eIF2·GTP三元复合物引发,与翻译因子和40S小亚基结合形成43S复合物,43S复合物在eIF1A协助下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形成48S复合物,在eIF5·GTP促进下60S亚基与40S亚基结合形成80S核糖体。IRES介导翻译通过eIF4G、IRES与eIF4A结合引导43S复合物与IRES结合。Ⅲ型IRES在无eIF3的参与下与40S小亚基的E位点结合并与eIF2·GTP/initiator tRNA形成48S亚基,在eIF5/eIF5B的调控下与60S亚基形成活化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翻译。  相似文献   

2.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是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内调节Ca2+浓度的第二信使.cADPR依靠胞内的兰尼碱受体(RyR)的选通性对Ca2+释放进行调节,即:通过底物辅酶Ⅰ(NAD+)与产物cADPR跨膜穿梭,或配体介导胞外酶CD38的内化.本文主要综述了cADPR的合成及其介导Ca2+释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eIF-5A是真核细胞蛋白翻译起始因子,在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关于eIF-5A的研究在人和酵母细胞中的报道较多。有报道称elF-5A与细胞中的许多生命活动有关,如细胞增殖、蛋白质翻译、mRNA降解、细胞周期的转化及细胞衰老与凋亡。 eIF-5A在植物中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从多种植物中克隆获得该基因,但是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在逆境环境下,该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就更少。本文对eIF-5A与植物生长和植物抗逆性的关系,以及eIF-5A在植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eIF-5A基因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GH与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结合后才会发挥一系列的生理作用.近年来,人们对GHR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现在已清楚了GH-GHR轴激活一些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但并非所有的通路都依赖酪氨酸激酶.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GHR作用下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GHR的结构与功能;依赖JAK2的相关信号通路;不依赖JAK2的相关信号通路;GHR信号负调控因子.阐明这些复杂机制,对进一步了解GH对动物不同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出现,迅速提高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给临床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虽然认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只引起低水平耐药,但低水平耐药性可使细菌数量达到出现突变所需的浓度,从而出现高水平耐药。因此,对质粒介导该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及耐药基因的分子传播机制的研究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而且有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寄生线虫对人类的侵染一直是公认的健康问题,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近年来,人们利用肠道线虫侵染鼠模型,研究寄主如何通过免疫系统调控对线虫侵染的抗性、敏感性及相关的细胞分子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寄主对线虫侵染的敏感性是由T细胞1类细胞因子反应调控的,而对寄生在肠道的成虫的免疫性则严格依赖2类细胞因子反应。然而,在肠道微环境中,2类细胞因子是如何引发逐出蠕虫的免疫效应的,至今仍不清楚。文章综述了寄主对线虫的主要免疫效应的研究进展,具体讨论两种近期发现的依赖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分子,内源凝集蛋白、抵抗素类似分子及其在逐出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由肠道上皮细胞翻转调控逐出线虫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日益加重,以往喹诺酮类的耐药研究多集中在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亢进机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鲜见报道。近年来出现一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quinolone-resistance,PMQR)因子,是一种新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到目前为止发现3大类(qnr,aac(6′)-Ib-cr和qep A或oqx AB)由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类型。这些由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可以在菌间进行水平传  相似文献   

8.
MCR-1主要作用是介导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粘菌素产生抗药性,其基因mcr-1由1626个碱基组成,其中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约占了一半。根据实验推断mcr-1基因所翻译出来的是一段具有介导磷酸乙醇胺转移作用的酶,由541个氨基酸组成。菌株可携带完整的ISApl1或ISApl1片段。mcr-1是质粒上的一段基因,介导多粘菌素类药物耐药,但它并不耐受目前所有的抗生素。mcr-1耐药机制是其整合于质粒,可以随着质粒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甚至可以与其他的耐药基因共同存在于单一质粒,表达后产生多种耐药机制。本文就mcr-1的发现、流行、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益生菌这个词语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意义",是一种活着的微生物,当给与足够数量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对宿主提供益处。对于猪而言,益生菌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结肠和盲肠,因为那里有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菌群。与抗生素的作用不同,益生菌被认为是通过改善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来改善动物的整体健康。我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用于猪中使用的益生微生物有30种。然而,目前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十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受体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参与调控宿主抗病毒免疫状态和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作为抗病毒信号传导中的重要枢纽,干扰素受体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状态。干扰素受体通过介导宿主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信号级联放大效应来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状态。该正反馈调控机制是抗病毒感染中最重要的免疫扩大反应,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和增殖的核心反应。禽类干扰素受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干扰素受体的结构和分类,抗病毒效应蛋白质,以及禽类干扰素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质粒介导的耐药已经成为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PMQR)的主要机制之一。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不断增多,且其耐药基因可随质粒在不同种属细菌间相互传递,进而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质粒携带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其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很多非生物胁迫诱导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的过量积累会产生氧化胁迫,导致细胞死亡,甚至植株死亡.植物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是细胞内活性氧的主要产生部位.在面对非生物胁迫的时候,植物体内有一个复制的机制调控活性氧的平衡,主要包括酶促清除机制和非酶促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13.
mcr-1基因是研究细菌耐药机制时从耐药菌株中发现的一种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mcr-1的发现突破了对耐药机制的认知,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机制被揭示,其变异体也被发现.论文就mcr基因的分布及传播和引起多黏菌素耐药机制,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和传播风险等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对多黏菌素耐药性的认识和mcr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叶酸摄入不足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体叶酸水平过低增加贫血、胎儿畸形、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认知障碍的风险。然而,氧化型叶酸的摄入可能引起叶酸过量导致的潜在致病风险。氧化型叶酸可在蛋鸡体内转化为天然的5-甲基四氢叶酸形式并富集于鸡蛋中,使人体在摄入食物的同时,解决叶酸摄入不足问题。本文综述了叶酸在鸡蛋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在肠道、肝脏、卵巢、肾脏中的吸收和代谢过程,阐释了叶酸在蛋鸡体内代谢调控机制,旨在为叶酸在蛋鸡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营养功能的执行者,其调控细胞功能的作用已经超过其在新陈代谢中的基本作用;而细胞生理功能的调控是通过调整氨基酸转运体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虽然氨基酸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已经成熟,但人们对真核细胞如何感应氨基酸的营养信号尚未了解透彻。对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及氨基酸介导通路上游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调控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支链氨基酸(BCAAS)对mRNA翻译起始过程的调控及其在调控过程中信号转导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翻译的起始过程,BCAAs对翻译起始过程的调节和BCAAs在调节起始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并就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支链氨基酸(BCAAs)对mRNA翻译起始过程的调控及其在调控过程中信号转导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翻译的起始过程,BCAAs对翻译起始过程的调节和BCAAs在调节起始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并就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贾雪峰 《蚕学通讯》2021,41(1):43-49
生氰糖苷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防御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氰糖苷本身没有毒性,但被草食动物摄食后,生氰糖苷与动物分布在不同组织中的代谢酶结合,会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鳞翅目昆虫在与生氰植物的长期对抗中进化出一套有效的代谢排毒系统,确保了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本文从生氰糖苷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出发,综述了鳞翅目昆...  相似文献   

19.
TET蛋白是一种α-酮戊二酸/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可以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5-羟基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TET蛋白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一种途径是TET蛋白氧化5mC,接着由胸腺嘧啶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氧化5fC、5caC,且TDG更易切割5caC,最后经过碱基切除修复得到未被修饰的胞嘧啶,达到去甲基化的目的。去甲基化过程中调控方式主要包括调节TET蛋白水平和调节代谢产物及辅助因子。作者主要对胚胎发育前后去甲基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TET蛋白是一种α-酮戊二酸/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可以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5-羟基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TET蛋白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一种途径是TET蛋白氧化5mC,接着由胸腺嘧啶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氧化5fC、5caC,且TDG更易切割5caC,最后经过碱基切除修复得到未被修饰的胞嘧啶,达到去甲基化的目的。去甲基化过程中调控方式主要包括调节TET蛋白水平和调节代谢产物及辅助因子。作者主要对胚胎发育前后去甲基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