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意大利蜜蜂和蜜蜂球囊菌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记录外界温湿度、幼虫脾的温湿度、蜂群的储蜜量和储粉量以及发病幼虫数,研究养蜂生产中白垩病发病时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桧木、喜久二醇、黄藤碱和蛇床四种中草药制剂以及蜜蜂球囊菌为主要的试验材料,研究实验室条件下这四种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内,外界湿度、幼虫脾温度、储蜜量与发病幼虫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对照组内,外界湿度与发病幼虫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在6.5%、5.0%、3.5%、2.0%和0.5%5个浓度的药剂溶液中,喜久二醇、黄藤碱、蛇床3种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没有抑制作用;而桧木在5.0%的溶液浓度上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蜜蜂白垩病的发病与食物储蜜量、外界湿度和幼虫脾温度有关,而蜂群的食物储备量是导致白垩病发生的关键诱发因素;桧木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最早由Priss博士(1911)在德国汉诺威省的患病蜂群发现(Taber1992),1963年以前主要发生在欧洲各国,因患病蜂群少损失小,被列为次要病害,但是1970年以后迅速传播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1983年我国台湾首次发生蜜蜂白垩病,并很快蔓延,成为台湾地区主要蜜蜂病害。  相似文献   

3.
以蜜蜂白垩病致病菌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感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通过记录染病蜂群的温湿度和发病幼虫数,研究了养蜂生产中,温湿度变化对感染该病的西方蜜蜂蜂群(中等群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蜂群内的温度降低到某个阈值范围时,不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加发病幼虫数.  相似文献   

4.
钱向辉 《蜜蜂杂志》2002,(10):24-24
1 茶花烂子与白垩病在某些方面的区别(1)从发病原因看 ,茶花烂子是由于茶花蜜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不能被蜜蜂消化和利用引起的 ;白垩病是由于蜂具和蜂粮不洁净受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简而言之 ,茶花烂子是因“中毒”引起 ,白垩病是一种“传染病”。(2 )虽然茶花烂子和白垩病发病的都是封盖前的蜜蜂幼虫 ,茶花烂子时蜂群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白垩病发病蜂群无臭味。(3)从发病季节看 ,茶花烂子发生于秋末冬初 ,白垩病却在春夏季节都有可能发生。(4)从蜜蜂幼虫死亡后的酸碱性上分析 ,二者恰好相反 ,茶花烂子为碱性 ,白垩病则为酸…  相似文献   

5.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6.
<正>白垩病是蜂球囊菌侵染蜜蜂幼虫(工蜂、蜂王和雄蜂幼虫)导致其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尽管该病导致蜜蜂幼虫个体死亡,但是通常不会摧毁整个蜂群,不过会引起群势下降。工蜂能有效识别并清理发病幼虫,因此大部分蜂群可自愈。蜂群间甚至同一蜂群内来自不同父系的工蜂在感病性和清理行为方面有差异。白垩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蜂球囊菌是异菌体形,只有在两种不同株菌丝相互接触的地方才能形成孢子。  相似文献   

7.
白垩病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疾病,不同蜂群间的抗白垩病能力强弱差异检测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研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意蜂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的差异.采用DPS软件方差分析系统分组实验统计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对4群患病蜂群和4群健康蜂群自然状态和接种蜜蜂球囊菌病原状态下的3次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不同蜂群间的抗病能力有差异;1号蜂群在接种蜜蜂球囊菌前、后蜂群患病个体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蜂群(p<0.05);用白垩病死尸粉末拌入花粉饲喂的方法可以有效诱发蜂群发生白垩病;实验筛选出抗白垩病能力强、弱的蜂群为抗白垩病相关分子标记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8.
蜜蜂对接种球囊菌孢子幼虫清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白垩病抗性蜜蜂蜂群对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幼虫的清除行为。利用微量移液器对未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以及从未报道患病的中华蜜蜂的二日龄幼虫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的水溶液,观察计算患病与否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未患病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对接种蜜蜂幼虫分别有65%和60%的清除率,而患病意大利蜜蜂则只有约22%的清除率。抗性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的2~3天内和化蛹后,而患病蜂群在幼虫期则基本没有清除,只在蛹期有少量的清除。该结果说明,对染病幼虫的及时清除行为是蜜蜂抗白垩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Priss在1911首次发现的,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1981年在第28届国际养蜂大会上,正式命名为白垩病。该病1992年在我国爆发,逐渐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意大利蜂,成为影响我国蜂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该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危害时有发生。就白垩病的病理与防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大家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感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幼虫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防治白垩病微生物筛选,是从土壤、腐烂果蔬、发酵蜂蜜、小曲和固体酵母中分离出28株酵母茵,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到5株酵母茵对蜂球囊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楠楠 《蜜蜂杂志》2010,30(1):12-13
<正>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西方蜜蜂的幼虫。该病最早由H.Priss博士1911年在德国汉诺威省一张患病巢脾上发现[1],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暴发流行,染病的蜂群轻者不能  相似文献   

12.
蜜蜂白垩病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白垩病多年来对蜂群的危害相当严重 ,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 ,因此 ,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1 白垩病的病原蜜蜂白垩病原主要是蜂球囊菌 (As cosphaeraapis)所引起。蜂球囊菌的实体里面有许多孢囊 ,孢囊内充满大小的孢囊孢子 ,孢子的抗逆性很强 ,在适宜条件下孢囊萌发雌、雄菌丝。雌菌丝形成藏卵器并与雄菌丝生长形成藏精器结合 ,再形成膨大球形的子囊 ,子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干燥状态下 ,存活时间很长。蜜蜂白垩病主要是通过孢囊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患病幼虫、病死幼虫的尸体 ,以及被污染的饲料 ,蜂具等都是该病的传…  相似文献   

13.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的恶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为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主要以该菌的孢子形式传播,这种孢子的抗逆性强。通过调查与对比试验观察,总结并研究出蜂王、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措施、雄蜂等为蜜蜂白垩病的发病因素,为饲养管理与药物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垩病可防亦可治山东省乐陵市路家(253600)张功勋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感染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是当今威胁我国养蜂生产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危害期长,用药后仍反复发作,是蜂群不易彻底治愈的病症。1992年我从东北回到山东乐陵后才发现此病,从资料中查到的各...  相似文献   

15.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其病原菌为真菌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应用中药10~15ml/脾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卵、幼虫、蛹及成虫无毒副作用,蜂产品中无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6.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引起的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疾病,该病已蔓延至世界各地并对养蜂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20个患白垩病蜜蜂黑色干尸混合50 g花粉粉碎,用蜂蜜混和制成条状花粉饼对意蜂蜂群进行人工接种感染,发现意蜂蜂群在接种前后患病个数差异显著(P=0.0227);自然情况下发病率差异显著不同组的蜂群之间在接种感染前后患病个数差异均显著(P=0.0238和P=0.0211),证实了不同蜂群抗白垩病能力确实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了5群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蜂群内幼虫的患病个数与清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87),说明蜂群清理能力越强患白垩病的个数越少。采用蜂群白垩病人工接种方法对3个中蜂蜂群进行接种感染,结果均没有发现中蜂幼虫患白垩病。采用封盖子脾冷冻法检测蜂群的清理能力,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群的清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2638),提示中蜂蜂群的抗白垩病能力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7.
白垩病是西方蜜蜂易感染的一种名为蜜蜂球囊菌真菌幼虫病,经饲料传播,主要危害蜜蜂4—5日龄幼虫或封盖两天左右的虫体。该病90年代初期在我国首次发现报导,目前已经对我国蜂业产生很严重的危害和威胁。白垩病是顽固性的真菌病害,若不重视治疗,可以在两三个月内使全场大多数蜂群感染,强群也会发病。一经感染,不易治断根,此真菌不易灭活,干燥情况可生存15年之久,治疗时常拖泥带水,时好时发。除对症治疗外,还要采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及时挽救病群,遏制扩散。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垮场情况也屡见不鲜。一些老蜂农感叹,前几年光在书上看到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一直与微生物学家M.Gilliam博士合作研究。我们的基本目的是如何防止由真菌—蜜蜂球囊菌引起的蜜蜂白垩病,以制止它对蜂群造成的巨大危害。这种病引起了不少蜂群的死亡,但据我所知,还没有人真正计算过这种病对蜂群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罗勤 《蜜蜂杂志》2001,(11):22-23
蜜蜂白垩病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病害 ,对蜂群造成严重危害。自 1990年起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蜂场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并迅速蔓延 ,全国各地的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 ,主要表现在蜜蜂老熟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减少了蜂群新生蜂的数量 ,群势迅速下降 ,不能维持正常的蜂群活动 ,严重的甚至弃巢飞逃 ,整群灭亡。虽然多年来广大的养蜂者不停地对此病采取预防措施 ,但始终不能根除。我县蜂群从 1993年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到1997年全县蜂群发病率达 4 0 %。发病时间主要在每年 2~ 4月和 7~ 8月 ,都是大蜜源的流蜜期 ,发病后不…  相似文献   

20.
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预防浙江省绍兴县加会燕强蜂业商店(312003)单尧燕对于蜜蜂白垩病,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对此病有的放矢。据我了解,蜂群白垩病有如下特点:1.白垩病的病原体是蜂球囊菌,其生存能力极强,蔓延迅速、广泛,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