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A是肉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饲粮中维生素A不仅影响肉牛视觉和骨骼发育,也对肉牛脂肪沉积和肌肉大理石花纹形成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生产中,肉牛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不同,胎牛和犊牛阶段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和脂肪细胞增生,促进肌内脂肪沉积;育肥期限饲维生素A可提高肉牛的肌内脂肪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与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在肉牛体内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促进脂肪的形成,并在成脂定型、成脂分化和脂质蓄积的每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沉积过程受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等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也可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肉牛的脂肪沉积。作者主要介绍了脂肪组织不同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维生素A的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补充和限饲维生素A,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来影响成脂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肪沉积的机理,以期为促进维生素A改善肉牛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相关基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高档肉牛的育种方面。本文就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几个相关基因的发现、表达部位以及对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肌内脂肪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包括长背肌,也称为大理石花纹脂肪,是决定牛肉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基因、品种、管理和营养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在此,本文综述了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因素(品种、性别差异和遗传力)和管理因素。阉割公牛会增加大多数品种牛的肌内脂肪沉积。本文还综述了断奶日龄、阉割、屠宰体重、年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营养因素包括脂肪代谢,饲料消化、吸收,葡萄糖、淀粉的有效性,维生素水平。因此,根据消费者对牛肉的偏好,可能需要多种策略的组合来调控肌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组合肉牛肌肉FAS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月龄的西杂、利杂、利草杂交共43头肉牛为研究对象,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于试验的第90、180、270天屠宰取背最长肌,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AS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屠宰阶段FAS mRNA变化规律及其对IMF沉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肥育时间的延长,IMF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存在种间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FAS mRNA表达量呈升高趋势,相关分析表明,FAS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张海波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4):1897-1903
本试验旨在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0头西杂阉公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干物质基础),即添加0.04‰紫苏籽提取物活性成分(干物质基础)。试验期为12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对育肥牛初重、末重、平均日增重、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胴体产肉率、背最长肌pH和背最长肌系水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育肥牛背最长肌IMF含量(P <0.05),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剪切力(P <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力(P<0.05),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的活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育肥牛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FAS、ACC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HSL和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上调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1、FAS、ACC和PPARγ)的表达,下调脂肪酸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提高脂肪酸合成关键酶(FAS和ACC)的活力,并降低脂肪酸分解关键酶(HSL和CPT-1)的活力,从而促进IMF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不同品种肉牛脂联素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选取1.5岁健康无病的延边黄牛和杂交肉牛(西门塔尔×当地黄牛)各30头,分别分成3个重复组,每组10头,育肥期180 d,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观测不同品种肉牛不同育肥阶段脂肪组织脂联素(ADPN)mRNA水平,应用索氏浸提法测定育肥结束期肌内脂肪含量,同时...  相似文献   

8.
肌肉脂肪分为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肌内脂肪影响着肉质的嫩度、系水力、剪切力值等。一般来说,肌内脂肪含量高,肌肉肉质细嫩,口感好。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很复杂,受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是改善鸡肌内脂肪沉积的根本途径。文章综述了鸡肌内脂肪的形成及营养和基因对其调控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脂肪作为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脂肪尤其是肌内脂肪(IMF)含量的高低与动物肉品质密切相关。非编码RNA(ncRNA)作为一类转录调节因子,在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肉牛的IMF和ncRNA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了ncRNA与营养在动物脂肪沉积中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肉牛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A摄入不足或过量不仅会导致肉牛患病,还会对牛肉品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维生素A在机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对肉牛增重、屠宰性能、牛肉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展开综述,以更好地促进维生素A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营养调控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品质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重视。如何提高猪肉品质已成为现代养猪业的重要课题。我们通常说的猪肉品质主要包括pH、肉色、嫩度、肌肉系水力、  相似文献   

12.
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猪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很复杂.主要受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多方面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罗嘉  蒲强  余霞  朱砺 《猪业科学》2014,(10):114-116
脂肪不仅是动物体的重要能量来源,并且与肉产品的品质、风味以及食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要求猪胴体不仅有高的瘦肉率,对肉品的风味以及感观满意程度也提出了要求。而肌内脂肪含量是决定肉质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对肉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肌内脂肪的生成受到遗传和营养的调控,各国学者就肌内脂肪的形成从细胞学,组织化学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文章就猪的肌内脂肪的沉积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肉牛肉质与品种遗传、饲养管理和屠宰加工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对饲养管理中维生素A缺乏及添加量对肉牛及肉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河田鸡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河田鸡肌内脂肪的沉积规律,试验于第14 d、28 d、42 d、56 d、70 d、84 d、98 d、112 d对河田鸡肉鸡进行屠宰,测定腹脂率、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1)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从42 d开始,均显著高于14 d(P<0.05);42 d到98 d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从14 d到84 d,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98 d、112 d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14 d及28 d(P<0.05)。无论性别,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河田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与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6.
猪肌内脂肪沉积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敏 《猪业科学》2014,(3):114-1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逐渐从对量的要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很多研究者在致力于提高瘦肉率和生产性能,但却导致了猪肉肌内脂肪(IMF)含量大大降低,影响了猪肉品质。在不影响生产性能和增加背脂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是改善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营养调控肌内脂肪,时间短,效果明显,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营养物质对肌内脂肪含量的调控,为读者提供如何在保证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田紫金  李碧侠  吴萍 《猪业科学》2023,40(11):114-117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指肌肉样品中通过化学方法提取的脂肪,是嵌入在猪肌肉纤维之间的脂肪组织,主要来源于脂肪细胞和肌细胞。  相似文献   

18.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IMF)是指肌肉内沉积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含量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转录因子、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对肌内脂肪细胞进行调控,影响动物脂肪合成和脂类代谢。本文主要综述了维生素A调控脂肪分化的机理,为通过营养途径调控肌内脂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肉中的脂肪含量与牛肉品质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与牛肉的嫩度、剪切力、多汁性和风味息息相关。文章就影响牛脂肪沉积的因子及相关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改善肌内脂肪含量提高牛肉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啮齿动物和人类有多效性作用。抵抗素分泌来源和抵抗素功能的多样性有很大差异。随着人们对抵抗素功能的不断深入了解,其在调控动物糖脂代谢与肌内脂肪沉积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抵抗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脂肪代谢的调控和肌内脂肪沉积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