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不同生理阶段杜泊绵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2个试验。试验Ⅰ:选用体重20~35 kg断奶杜泊羔羊4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A组)、50:50 (B组)、60:40 (C组)、70:30 (D组)的日粮,试验期70 d;试验Ⅱ:选用体重30~45 kg生长期杜泊羊4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65 (E组)、45:55 (F组)、55:45 (G组)、65:35 (H组)的日粮,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①随日粮精料比的增加,断奶杜泊公羊的平均日增重呈现增加趋势,而母羊为先增加后降低,总体A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B、C、D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各组平均日采食量逐渐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各组公羊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B组母羊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②各组试验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日粮精粗比对其他血清成分有不同的影响。③D组公羊平均日净利润比B、C组分别高53.02%、35.33%,B组母羊平均日净利润比C、D组分别高61.76%、54.49%。试验Ⅱ:①随日粮精料比的增加,生长期杜泊绵羊平均日增重基本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而G组母羊平均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E组(P<0.05),F、G、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各组平均日采食量逐渐降低(P<0.05),公羊的料重比逐渐降低(P<0.05),而母羊料重比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G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②日粮精粗比对各组试验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其他血清成分有不同的影响。③H组公羊平均日净利润比F、G组分别高69.49%、52.13%,G组母羊平均日净利润比F组高1 282.61%。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断奶杜泊公羔羊日粮精粗比以60:40较好,断奶杜泊母羔羊精粗比以50:50较好,断奶羔羊混群饲养,日粮精粗比为50:50较宜;生长期杜泊绵羊日粮精粗比均为55:45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60-63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黑山羊屠宰性能、肉质品质的影响,将36只体重为(15±1.61)kg的生长育成期的莱芜黑山羔羊平均分3组,每组2个重复(公、母各为一重复,分开饲养),每个重复6只,进行60 d饲养屠宰试验。日粮参考肉羊日增重为120 g/d的饲养标准(NY/T 816-2004),A、B、C组日粮精粗比依次为55∶45、45∶55、35∶65。结果表明:公羊屠宰率随日粮精料含量增加而增加(P0.05),B组净肉率、胴体净肉率、肉骨比、系水力均高于A、C组(P0.05),嫩度亦高于A、C组(P0.05);母羊的屠宰率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而净肉率、胴体净肉率、肉骨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嫩度、熟肉率、系水力亦高于A、B组(P0.05);公、母羊肉中营养成分含量除了粗脂肪、粗蛋白随粗饲料含量增加而增加外,其他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日粮适宜的精粗比为45:55,母羊精粗比为35:6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日粮不同精粗比添加量对妊娠后期藏母羊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母羊补饲日粮适宜精粗比。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900只体况良好,体重、胎次和配种时间接近的妊娠后期105 d藏母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00只羊。分别饲喂3种不同精粗比(精料补充料麦青干草=46,55,64)的妊娠后期藏母羊补饲日粮,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随着精粗比例的提高,母羊分娩后失重越小,母羊的产羔率和羔羊的初生重也随之提高,羔羊的初生重Ⅱ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饲喂精粗比为55和64的补饲日粮,母羊的生产性能较好;2随着精粗比例的提高,三组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的含量差异不显著,Ⅱ组含量最高,只有血糖(GLU)含量随之升高,但Ⅱ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精粗比为55补饲日粮,母羊的血清营养物质含量较高;3饲喂精粗比为55补饲日粮,经济效益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妊娠后期母羊补饲日粮的适宜精粗比(精料补充料和燕麦青干草日补饲量分别为75 g/只,DE和NDF水平分别为1.37 MJ和50.42 g)为55,45 d补饲成本为15.86元/只。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40kg中国美利奴泌乳母羊泌乳量分别为0.8、1.0和1.2kg时所需营养物质的饲养标准,配制了精粗比分别为5∶5、6∶4和7∶3的3种营养水平日粮Ⅰ、Ⅱ和Ⅲ,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同时以牧户自行补饲少量精料、玉米粒及大量青干草的泌乳羊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各组试验羊的血清生化指标和母羊及羔羊的体重变化,探索出适宜的草料供给与营养均衡模式。结果表明,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日粮Ⅲ摄入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胆固醇(CHO)含量日粮Ⅱ摄入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3组;试验末期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日粮Ⅱ摄入组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日粮Ⅱ和Ⅲ摄入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日粮Ⅱ和Ⅲ摄入组母羊日增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两组。总体来看,日粮Ⅱ和Ⅲ的摄入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羔羊体重都有显著影响,但为了降低饲养成本,避免能量和蛋白过剩,在放牧的同时补饲日粮Ⅱ为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约10kg生长期海南黑山羊30只,随机分为6组,分为对照组CK(精料、粗料分开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组(40∶60,45∶55,50∶50,55∶45,60∶40),每组5只羊,试验期30d。结果显示,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精粗比40∶60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不同处理试验羊血液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葡萄糖含量有不同的影响(P0.05)。饲喂全混合日粮提高了纯收入、投入产出比,精粗比40∶60处理组经济效益最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经济效益,海南黑山羊饲喂全混合日粮优于精料、粗饲料分开饲喂,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时,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早期断奶羔羊的全混合日粮(TMR),提高早期断奶羔羊的生产性能,试验选取24只体质量相近的健康羔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半,混群饲养),每重复1只。测定6种TMR不同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的采食量、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羔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随着精粗比和营养水平的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Ⅱ组达到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采食时间随精粗比或营养水平的降低而减少,采食频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显著性各有不同;公羊和母羊的毛生长率均随精粗比和营养水平的降低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公羊毛生长率有高于母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体况指数随精粗比和营养水平的降低有下降的趋势,母羊体况指数则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公羊和母羊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公羊和母羊的平均日增质量(ADG)均随精粗比或营养水平的降低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显著性各有不同,各组公羊的ADG明显大于母羊;组别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体况指数(BCI)和毛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ADG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早期断奶羔羊公羊的生产性能大于母羊,Ⅱ组TMR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适宜早期断奶羔羊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 : 30、100:0)对奶牛瘤胃内pH、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每期30 d,全精料组试验期为3 d.结果表明,全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瘤胃内SOD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MDA及O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35 : 65、40:60、45:55、50:50、100:0的日粮组,和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血清内SOD、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GSH-Px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MDA含量与精粗比为50:50、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OH含量与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说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稳定性和机体氧化应激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不同精粗比(T1,60∶40;T2,55∶45;T3,50∶50;T4,45∶55;T5,40∶60)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下,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从T5组的13.57 kg/d显著降低至T1组的12.70 kg/d(P<0.05),咀嚼时间从T5组的786.50 min/d极显著降低至T1组的607.83 min/d(P<0.01);奶牛的产奶量、4%标准奶产量、乳糖、乳总固形物、总非脂固形物产量均随日粮精粗比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以60%精料添加量的T1组为最高,分别为13.92,13.25,0.65,1.73和1.20 kg/d;但对奶牛的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在南方奶牛典型日粮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时,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降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咀嚼时间,对奶牛的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借助开路式呼吸测热系统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27.8±0.5)kg的母羊30只,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配到3组,各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78(精粗比为35∶65)、1.03(精粗比为50∶50)、2.17(精粗比为65∶35),每组10只羊。试验期为25 d,包括3 d调整期、7 d预试期和15 d正试期。结果表明:在NFC/NDF=0.78组自由采食和其他组限饲条件下,3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产量、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产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平均日增重一致的前提下,高NFC/NDF饲粮料重比较低,且甲烷转化效率较低;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来说,限饲条件下饲喂NFC/NDF为2.17的饲粮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兼顾甲烷减排,效果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2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蒙古羔羊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BUN)和肌酐的影响,试验选择6月龄健康蒙古公羔羊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5的青干草精料日粮(CH组)和7∶3的秸秆精料日粮(CM组),试验期60 d。分别测定饲养30 d和60 d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以及饲养末期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的蒙古羔羊瘤胃p H值、氨氮、菌体蛋白、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无显著差异(P0.05);CM组的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第30,60天CM组羔羊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第30天时CH组与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时CM组羔羊血液中肌酐浓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内环境及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6只妊娠90 d、平均体重为(44.45±2.20)kg的初产湖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母羊妊娠期饲粮精料比例分别为50%、40%和30%,分娩后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 R)。羔羊10日龄,每只母羊取1只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15日龄补饲开食料;20日龄补饲苜蓿干草,自由采食至60日龄。每10 d测定1次羔羊体重,51~60日龄进行羔羊消化代谢试验,20和60日龄采集羔羊血液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1、10、20、30、40、50、60日龄体重,20、60日龄体尺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降低,20日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60日龄50%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0%组20和60日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中MDA的含量在20日龄时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60日龄时50%组显著高于30%组(P0.05)。结果提示,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的精料比例对产后早期断奶羔羊的体重、体尺、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羔羊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娜 《中国饲料》2024,(6):55-58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精粗比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80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牦牛牛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其中试验组1精粗比为30∶70;试验组2精粗比为40∶60;试验组3精粗比为50∶50;试验组4精粗比为60∶40。试验为期107 d,包括10 d预试验和97 d正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50∶50和60∶40组牦牛犊牛终末体重分别显著提高6.9%和12.81%(P <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10.72%和22.47%(P <0.05);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降低6.11%和17.11%(P <0.05);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15.20%和32.41%(P <0.05)。随着精饲料添加量的提高,牦牛犊牛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P <0.05);日粮精粗比对牦牛犊牛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牦牛犊牛增重成本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为49.30、59.27、53.43和47.93元;毛利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水平对荷斯坦公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择9头健康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4(处理Ⅰ组)、1∶1(处理Ⅱ组)和4∶6(处理Ⅲ组),试验3个月后对各处理组消化道器官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瘤胃和网胃的鲜重及鲜重/体重随日粮中粗料的增加而提高,其中Ⅲ组瘤胃和网胃的鲜重比Ⅰ组分别高出22.36%和21.29%(P0.05);鲜重/体重方面,Ⅲ组比Ⅰ组分别高出26.42%和25.33%(P0.05);精粗水平对瓣胃和皱胃的发育无显著影响;随着日粮精粗水平的提高,血液中总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P0.05),而尿素氮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P0.05);日粮精粗水平对血糖和谷草转氨酶含量的影响不大。本试验说明粗饲料可促进荷斯坦公牛瘤胃和网胃的器官发育,而精饲料则有增加机体血液总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850-1857
高精料日粮会引起瘤胃代谢机能异常,引发机体内分泌紊乱。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湖羊发情、孕酮水平及黄体组织围脂滴蛋白(PLINs)家族成员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月龄雌性湖羊20只,分为低精料组(LC,精粗比2∶8,n=10)和高精料组(HC,精粗比6∶4,n=10)。于正试期第20 d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正试期的第58天采集卵巢,分离黄体,采集血液检测孕酮(P_4)和脂多糖(LPS)的含量,统计平均日增重(ADG)及干物质采食量(DMI)。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黄体PLINs基因的表达量,并对LPS浓度、卵巢重、黄体数量、孕酮水平及PLINs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精料组ADG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DMI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血清LPS浓度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和低精料组母羊自然发情率分别为30%和70%(P=0.089)。2组母羊黄体期血清P_4浓度、卵巢重和黄体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PLINs家族成员mRNA在黄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PLIN2 mRNA表达量最高,且低精料组PLIN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精料组(P0.05),而PLIN3、PLIN4和PLIN5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高精料组(P0.05)。LPS浓度与PLIN2 mRN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LIN3 mRNA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LIN3 mRNA表达量与PLIN4、PLIN5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LIN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饲喂使湖羊血清LPS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母羊的发情。黄体组织PLINs基因在高精料组和低精料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提示PLINs基因表达可能受LPS及饲料中精粗比的影响,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营养与繁殖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评价拉沙里菌素对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2月龄左右、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混合精料+玉米秸秆;精粗比45∶55);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拉沙里菌素100mg/d、200mg/d和300mg/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拉沙里菌素200mg/d和300mg/d时,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血液中血糖、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添加拉沙里菌素200mg/d和300mg/d时,增重收益和毛收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分析,日粮中拉沙里菌素的适宜添加量为200mg/d。  相似文献   

16.
饲粮物理结构对杜寒公羊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物理结构对杜寒公羊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27.00±3.75) kg的2月龄健康杜寒公羊24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将2组羊分为全混合粉料型饲粮组(对照组)和全混合颗粒型饲粮组(试验组)。2组饲粮配方相同,育肥11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净肉率、肌肉的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羊肉中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肉比、内脏器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 min、滴水损失率、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屠宰率、GR值、眼肌面积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粉料型饲粮制作成颗粒型饲粮可以显著提高杜寒公羊育肥性能、净肉率、饲料转化率、羊肉新鲜度,也可以显著提高羊肉中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含量,延长羊肉保鲜时间,提高羊肉品质。综上所述,饲粮物理结构显著影响杜寒公羊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精料水平日粮对南江黄羊断奶羔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 3~ 4月龄的南江黄羊断奶羔羊 2 4只 ,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四只公羊 ,四只母羊 ,进行舍饲育肥 60d ,A、B、C三组饲喂不同精料水平的日粮 ,精粗比分别为 4∶6、5∶5和 6∶4。结果表明 :试验期A组、B组、C组只均增重分别为4 81kg、5 85kg、7 96kg ,A组和B、C组间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三组羊血样中血清总脂和血糖值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采用日粮调控来探究不同精粗比的日粮对育肥前期的延边黄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选择4头年龄及体质量相近(300±15)kg的延边黄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40∶60、60∶40和70∶30的育肥前期基础日粮。试验分为4个阶段,每阶段20 d,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收集样品。结果表明: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采食量随着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增加(P0.01),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随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而线性降低(P0.01);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有机物及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随着日粮精料水平的提高差异不显著(P0.05);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尿囊素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呈升高的趋势(P0.05或P0.01)。由此可知,提高日粮精料比例能增加试验牛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则相应减少;并且有效的提高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可利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干物质采食量一致条件下,改变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旨在研究其对产后羔羊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年龄[(11.0±1.0)月龄]和体重[(44.43±2.20)kg]相近、妊娠90 d的怀双羔初产湖羊母羊66只,分为3组,每组22只。以干物质为基础按照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分别为5∶5(5∶5组)、4∶6(4∶6组)和3∶7(3∶7组)饲喂至产羔,产羔后各组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出生10、60 d屠宰羔羊测定各组织器官重量,出生20、60 d采集羔羊血清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哺乳期(出生0~60 d)羔羊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羔羊初生重有降低趋势(0.05≤P0.10),出生40和50 d体重有增加趋势(0.05≤P0.10)。2)出生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极显著提高(P0.01),体斜长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的胸深、曲冠臀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出生10 d,羔羊的肝脏、肺脏的重量随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出生60 d,各组羔羊的组织器官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出生20和60 d,随着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妊娠后期通过精料补充料与饲草比例调控母羊饲粮营养水平时发现,低营养水平(低精料补充料比例)能够降低羔羊初生重,但经补偿生长作用,羔羊血清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生长性能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稞替代玉米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2×3交叉设计,以日粮类型(玉米、60%青稞+40%玉米)和不同精粗比(30∶70、40∶60和50∶50)为两因素,选取36头年龄4周岁左右、体重为(144±21.0)kg的麦洼公牦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饲期15d,正试期180d。结果表明:1)日粮类型及精粗比对牦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青稞-玉米组的净肉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但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和精粗比二因素对眼肌面积的互作影响显著(P0.05),以青稞-玉米(40∶60)组效果最优。3)日粮类型对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30∶70相比,40∶60和50∶50极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和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P0.01)、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P0.05);日粮类型和精粗比二因素对GE、OM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的互作影响(P0.05),以玉米(40∶60)组效果最佳。4)青稞-玉米组和玉米组背最长肌亮度值(L*)、红度值(a*)、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稞-玉米组的黄度值(b*)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蒸煮损失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随着精粗比的升高,蒸煮损失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75)。5)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的嫩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精粗比的升高,剪切力逐渐减小(P0.05),肌纤维直径有减小的趋势(P=0.059),肌纤维密度显著增加(P0.05),肌纤维面积显著减小(P0.05)。综上所述,以青稞替代日粮中60%的玉米能够提高育肥牦牛的屠宰性能,改善牦牛肉的品质;日粮精粗比为40∶60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