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经胶体金试纸条和RT-PCR鉴定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阳性的内蒙古某猪场的粪便样品,经ST细胞分离培养后,得到一株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毒株。纯净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无细菌生长,无支原体及无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被TGEV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且能被TGEV FA荧光抗体识别。采用TGEV N基因特异性引物,经RT-PCR可扩增出1215 bp特异性片段,将该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13株TGEV N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为98.1%~100%,其中与我国分离的H16、JS2012以及Miller M6毒株同源性关系最近,均为100%。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毒株为TGEV,命名为TGEV NMG株。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陕西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陕西省某猪场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病死仔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材料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采用PK-15细胞培养、理化试验及中和试验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克隆分离株N基因,并将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不同来源的TGEV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N基因与其他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3%~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5.6%~99.4%.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TGEV HN2002株(河南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C-H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TGE的报道,近些年来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自1946年Dcyle和Hutchings首次证实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病毒引起以来,目前该病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从1973年起我国也先后分出了辽毒、华毒、龙毒、吉毒和齐毒等毒株。在电镜观察方面,有关单位已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我们1977年对长春市畜牧兽医院提供的吉毒G1株和1980年本校传染病教研室提供的吉毒G2株的电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1956年Fee和Efo等报导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传代,1963年Harada首次报导了TGE病毒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能出现细胞病变(CPE)(1)。也有报导(2)TGE病毒可在鸡胚、猪肾细胞、猪脾细胞和狗肾细胞培养物内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某猪场腹泻仔猪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命名为LJ-12株。在原代猪肾细胞上盲传8代后细胞出现病变,用TGEV S基因的1段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扩增出与预期结果相一致的约48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核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与TGEV TH-98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5%,氨基酸同源性为98.8%;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等方法确定该分离毒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国内自1973年开始,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离培养、荧光抗体诊断、中和试验和人工感染猪肠管标本的电镜观察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初步认为是冠状病毒(Coronavirus)(3)(5)(6)。但有些单位根据血清学试验的结果认为国内毒株与美国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地区某大型养猪场疑似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仔猪肠道粪便中,利用ST细胞(猪睾丸细胞系)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噬斑克隆纯化、病毒理化特性、间接免疫荧光(IFA)、动物回归和RT-PCR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株在ST细胞形成形态均一。直径在2mm~3mm左右、外形圆而规则噬斑,耐酸,耐胰酶,对乙醚、氯仿、热比较敏感的RNA病毒;IFA鉴定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特异性细胞浆内橙红色荧光;动物回归试验出现典型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RT-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TGEV,将其命名为TGEV-SDW1株。参照GenBank中TGEV 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用RT-PCR成功扩增获得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13株TGEV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S基因片段长为4 350bp,与13株TGEV毒株氨基酸同源性很高,在96.0%~99.4%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与TH-98株最高,可达98.2%,与DAE株同源性最低,为77.7%。核苷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中国KT2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表明TGEV-SDW1株来自我国或我国周边国家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死犬肺,肝和淋巴结分离到2株CDV,CDV93039和CDV93041。消除小牛血清中的干扰因素和33℃培养是分离成功的主要因素,两株病毒均在Vero细胞生长良好,传2~4代毒力稳定,CPE产生明显,TCID50为10^-6.50~10^-6.77,明显高于国内外野毒株和弱毒的毒力效价,人工感染犬死亡率较高,表明该分离株致病力较强,作者推测我国犬群可能存在CDV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2.
选取来自黑龙江省病犬的肺脏、胰脏、肝脏、脾脏、肾、膀胱、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毒株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回归动物试验鉴定,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分离得到的病毒在Vero细胞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形态学、血清学、回归动物试验、RT-PCR鉴定均为阳性,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HLJ株。  相似文献   

13.
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乌骨病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该病毒是一株IBDV强毒株,可使4周龄健康乌骨鸡100%发病,死亡率80%左右,死亡鸡群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尖峰式曲线,死亡病鸡具有IBD的曲型病变。法氏囊呈弥漫性出血,外观呈“紫葡萄”样外观。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胃肠炎(TCE)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的猪肠道疾病,2周龄前的小猪感染后死亡率十分高。在美国中西部猪繁殖密集的地区,传染性胃肠炎是幼年小猪腹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这种病毒通过实验接种后可以从狗、狐和八哥鸟中分离出来,并在狗体中可测得传染性胃肠炎的抗体,但除猪之外尚未发现其他动物发病。在美国,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这可能是由于(1)病毒在冷天比暖热天气活得较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从河南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等方法,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命名为HB/11株。序列分析表明,HB/11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左右;HB/11株VP2高变区基因含有七肽基序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动物回归试验表明,30日龄鸡群接种该毒株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剖检可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因此该病毒为IB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11):19-23
以纯化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通过聚乙二醇方法进行融合,利用有限稀释法在HAT培养基上筛选杂交瘤细胞,共获得12株既能稳定生长并可以分泌特异性抗TGE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8D2、4H4、5D6、7H10、4C3、9G1、3A2、8G1、5G6、2D7、4D6、6B10。间接ELISA、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获得的12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TGEV,通过间接ELISA做病原检测,显示12株单抗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rV)不发生交叉反应。经抗体亚类鉴定,该12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b。12株抗TGEV的单抗制备成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特性研究和病原快速检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所致仔猪发病死亡的原因,在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PK15细胞适应性、细胞毒回归本动物试验、试剂盒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证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将所分离和鉴定出一株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毒株,暂命名为TGEV-pl.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成功分离了1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取华南地区某猪场腹泻病猪肛拭子经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分离病毒,首代培养即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该毒株对鸡红细胞的血凝价为26,病毒效价(TCID50)为108.15/mL。经标准TGE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和细胞中和试验鉴定该病毒为TGEV,血凝抑制滴度为28、中和效价为1∶381。通过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确定其为TGEV,并将该毒株命名为TGEV NC株。TGEV NC株在没有超离纯化和4℃处理下仍有较高血凝特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从15份疑似猪支原体肺炎病料中分离出病原,然后进行培养传代,再做染色镜检、PCR鉴定、序列分析和动物回归实验,最终将分离株接种于健康仔猪,结果仔猪出现典型的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证明该分离株为猪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体外分离纯化方法,试验采用蚀斑技术对TGEV进行克隆纯化,建立了TGEV蚀斑形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含有TGEV的混合感染病毒进行3次克隆筛选,并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了一系列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病毒产生的蚀斑大小一致且RT-PCR检测TGEV阳性率为100%;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病毒组有特异性荧光产生;直接负染法可看到典型的病毒结构,证明该克隆毒株在ST细胞上能够稳定增殖;纯化后的病毒效价有所提高。说明试验初步建立的TGEV蚀斑形成方法可用于分离毒基础生物学特性及病毒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